一种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690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包括防尘支架和第一防尘片,防尘支架设有左导轨槽和与左导轨槽平行的右导轨槽,左导轨槽的开口与右导轨槽的开口相对;第一防尘片靠近左导轨槽的一侧设有与左导轨槽相适配的左导条,左导条滑动插装于左导轨槽,左导条与左导轨槽为线接触;第一防尘片靠近右导轨槽的一侧设有与右导轨槽相适配的右导条,右导条滑动插装于右导轨槽;右导条与右导轨槽为线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防尘片增设左导条与右导条,将第一防尘片与防尘支架的面接触改为线接触,减小了二者相对滑动的摩擦阻力,提高了操纵杆换挡的灵活性,增加驾驶员的换挡手感,同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变速操纵结构内部的机械结构较为复杂,且电器元件较多。灰尘或异物会影响电器元件和机械结构的正常运行,因此,汽车的变速操纵机构一般都在变速操纵机构的面板下方设置有防尘结构,以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变速操纵机构内部。现有技术的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如图1所示,防尘支架101设有矩形导槽105,第一防尘片103滑动插装于矩形导槽105,且第一防尘片103设有供操纵杆左右运动的腰型孔,以方便操纵杆沿垂直于矩形导槽105的方向运动;第二防尘片102设有与柱销104相适配的条形孔和圆孔,第二防尘片102通过柱销104与第一防尘片连接;操纵杆穿过第二防尘片102、第一防尘片103,带动第二防尘片102与第一防尘片103沿矩形导槽105运动;当操纵杆沿垂直于矩形导槽105的方向左右运动时,第二防尘片绕柱销104摆动。现有技术由于矩形导槽105与第一防尘片103之间为面接触,其摩擦阻力较大,第一防尘片103与防尘支架101滑动不顺畅,从而影响操纵杆换挡的灵活性,降低驾驶员的操纵感,严重时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通过第一防尘片增设左右导条,将第一防尘片与防尘支架的面接触改为线接触,减小了二者相对滑动的摩擦阻力,提高了操纵杆换挡的灵活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包括防尘支架和第一防尘片,所述防尘支架设有左导轨槽和与所述左导轨槽平行的右导轨槽,所述左导轨槽的开口与所述右导轨槽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防尘片靠近所述左导轨槽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左导轨槽相适配的左导条,所述左导条滑动插装于所述左导轨槽,所述左导条与所述左导轨槽为线接触;所述第一防尘片靠近所述右导轨槽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右导轨槽相适配的右导条,所述右导条滑动插装于所述右导轨槽;所述右导条与所述右导轨槽为线接触。优选地,所述左导条和/或所述右导条为矩形齿条。优选地,所述左导条和所述右导条均位于所述第一防尘片靠近地面的一侧。优选地,所述防尘支架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于所述第一防尘片的滑动行程内。优选地,所述第一防尘片设有柱销,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的第二防尘片通过所述柱销摆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防尘片,所述柱销与所述第一防尘片一体加工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二防尘片靠近所述第一防尘片的一侧设有翻边。优选地,所述翻边为锯齿形。优选地,所述第一防尘片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轴沿换挡杆左右运动的方向,所述第二防尘片设有与所述换挡杆相适配的圆孔,所述腰型孔的宽度等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所述换挡杆穿过所述第一防尘片和所述第二防尘片。优选地,所述防尘支架设有镂空,所述第二防尘片置于所述镂空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第一防尘片增设左导条与右导条,将第一防尘片与防尘支架的面接触改为线接触,减小了二者相对滑动的摩擦阻力,提高了操纵杆换挡的灵活性,增加驾驶员的换挡手感,同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防尘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防尘片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防尘片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在图1中:101、防尘片支架,102、第二防尘片,103、第一防尘片,104、柱销,105、矩形导槽;在图2-图6中:201、防尘支架,202、第一防尘片,203、操纵杆,204、第二防尘片,205、柱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2-图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包括防尘支架201和滑动插装于防尘支架201的第一防尘片202,防尘支架201设有左导轨槽(左指换挡杆向靠近驾驶员运动的方向)和与左导轨槽平行的右导轨槽(右指换挡杆向远离驾驶员运动的方向),左导轨槽的开口与右导轨槽的开口相对;第一防尘片202靠近左导轨槽的一侧设有与左导轨槽相适配的左导条,左导条滑动插装于左导轨槽,左导条与左导轨槽为线接触;第一防尘片202靠近右导轨槽的一侧设有与右导轨槽相适配的右导条,右导条滑动插装于右导轨槽;右导条与右导轨槽为线接触。本实施例第一防尘片202增设左导条与右导条,将第一防尘片202与防尘支架201的面接触改为线接触,减小了二者相对滑动的摩擦阻力,提高了操纵杆203换挡的灵活性,增加换挡手感。左导条和右导条可以为三棱柱或者半圆柱。左导轨槽与左导条的接触面为光滑曲面,以提高操纵杆203换挡的灵活性;优选右导轨槽与右导条的接触面为光滑曲面,以提高操纵杆203换挡的灵活性;优选左导轨槽与左导条的接触面、右导轨槽与右导条的接触面均为光滑曲面,使操纵杆20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操纵机构防尘结构,包括防尘支架和第一防尘片,所述防尘支架设有左导轨槽和与所述左导轨槽平行的右导轨槽,所述左导轨槽的开口与所述右导轨槽的开口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片靠近所述左导轨槽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左导轨槽相适配的左导条,所述左导条滑动插装于所述左导轨槽,所述左导条与所述左导轨槽为线接触;所述第一防尘片靠近所述右导轨槽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右导轨槽相适配的右导条,所述右导条滑动插装于所述右导轨槽;所述右导条与所述右导轨槽为线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明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