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室内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457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室内照明装置,包括:冷阴极管(5)、(6);驱动冷阴极管(5)、(6)的冷阴极管驱动电路;操作冷阴极管(5)、(6)的点灯、熄灯的操作开关(12)、(13)、(14)、(15);在保持冷阴极管(5)、(6)以及操作开关(12)、(13)、(14)、(15)的同时还收装冷阴极管驱动电路的壳体(2)。壳体(2)位于驾驶席的后方并被安装在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将所述冷阴极管(5)、(6)的照射范围设定在驾驶席后方的车窗玻璃下缘的下方。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防止光线漏至驾驶室以及映入车窗,而且还可以光斑少的足够的光量照亮后部座席,且电力消耗及散热较少,又可形成小型化且能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机动车的顶棚上用以照亮室内的机动车室内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以往作为照亮机动车室内的照明装置,采用灯泡作为光源。这种照明装置设置在车内的顶棚上,除了乘务员操作开关来照亮车内之外,在夜间乘降时的车门打开状态,也对车内进行照亮。然而,在以灯泡作为光源的场合下,为得到足够的光量,则必须使用大型的灯泡,从而产生伸出到车内较大的问题。因此,虽然考虑使用多个小型灯泡也可以得到与大型灯泡同等的光量,但是,这样不仅耗电量大,而且散热也大,并且在照射范围会有产生光斑。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作为其它的照明装置,采用了荧光灯作为光源(例如参照特开平10-129345号公报)。荧光灯与灯泡相比耗电量少且光斑也少,然而,荧光灯比灯泡细长,若欲得到与灯泡同样的足够的光量仍然会出现较大问题。而且,由于为了驱动荧光灯的点灯而需要比较大型的驱动电路,故很难形成小型化,从而会产生从车内的顶棚伸出较大的问题。另外,荧光灯因照射范围无指向性,故而会产生光线漏至驾驶席以及映入车窗玻璃上的问题。此外,荧光灯不仅从通电开始到点灯的时间较长,而且从点灯开始时到应有的光量的上升性也不好。由此,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室内照明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室内顶棚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冷阴极管;驱动该冷阴极管的冷阴极管驱动电路;操作冷阴极管的点灯、熄灯的操作开关;在保持所述冷阴极管以及操作开关的同时还收装所述冷阴极管驱动电路的壳体,该壳体位于驾驶席的后方并安装在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所述冷阴极管的照射范围被设定在驾驶席后方的车窗玻璃下缘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井史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