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屏蔽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408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层屏蔽带,其包括基带及屏蔽层,所述基带为连续的塑料材料构造,所述屏蔽层附着于所述基带一侧表面,所述屏蔽层包括间隔设置的铝箔片,所述铝箔片之间的间隔宽度为1mm~2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基带上附着均匀间隔设置的铝箔片,并将铝箔片之间的间隔宽度设定为1mm~2mm,中断了由于通信线缆之间的电磁串扰而在铝箔片中形成的电流,使电流无法在铝箔片之间来回输送,不会形成回路,进而解决了通信线缆之间的串扰问题,保证了通信线缆信号传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网络线缆,尤其是涉及一种断层屏蔽带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并需要较高带宽电缆,满足规定电气规范的能力,例如电缆内的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近端串扰(NEXT)以及数据信号衰减关联的那些能力,数据中心内电缆与电缆之间的外部串扰,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性能可以提供强健和可靠的通信系统。外来串扰主要是在受干扰电缆中发生的耦合电磁噪声,是在受干扰电缆附近经过的信号承载电缆所产生的。另外,串扰可发生在特定电缆的双绞线之间,这会额外地损害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先前的超六类双绞线(U-UTP CAT6A)是通过做一锯齿状隔离层外包一外包覆层的设计来制造的。这种设计存在着局限性:首先在双绞线外部套上两层外皮的设计必然会使得双绞线的外径较大,而且生产所需的胶料也会多很多,从而使得其制造成本会增加很多;其次,这种设计的制造出来的网络线其电性能的稳定性也不如预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电磁串扰的断层屏蔽带,并减小了双绞线本身的外径构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层屏蔽带,其包括基带及屏蔽层,所述基带为连续的塑料材料构造,所述屏蔽层附着于所述基带一侧表面,所述屏蔽层包括间隔设置的铝箔片,所述铝箔片之间的间隔宽度为Imm?2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箔片的厚度为40?60 μπ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箔片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基带一侧表面,所述铝箔片的宽度与基带的宽度一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箔片的宽度为20?2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箔片的长度为1.5m?2.5m,所述铝箔片的长度与基带的总长比值为1:1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带为聚乙烯塑料材质构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采用粘接剂与基带表面进行结合。综上所述,本技术断层屏蔽带通过在基带上附着均匀间隔设置的铝箔片,并将铝箔片之间的间隔宽度设定为Imm?2_,中断了由于通信线缆之间的电磁串扰而在铝箔片中形成的电流,使电流无法在铝箔片之间来回输送,不会形成回路,进而解决了通信线缆之间的串扰问题,保证了通信线缆信号传送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断层屏蔽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断层屏蔽带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断层屏蔽带用于通信线缆领域,包括基带10及屏蔽层20,所述基带10为连续的塑料材料构造,优选为聚乙烯塑料材质构造,所述屏蔽层20附着于所述基带10 —侧表面,所述屏蔽层20采用合适的粘接剂与基带10表面进行结合。具体地,所述屏蔽层20包括间隔设置的铝箔片21,所述铝箔片21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基带10 —侧表面,所述铝箔片21的宽度与基带10的宽度一致,所述断层屏蔽带的厚度为60?80 μ m,所述铝箔片21的厚度为40?60 μ m,将本技术包覆在通信线缆外侧后,可有效降低通信线缆的外径大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箔片21的宽度为20?25mm,使得铝箔片21能有效附着在基带10上,便于生产制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箔片21之间的间隔是周期性的均匀分布在基带10上,所述铝箔片21的长度为1.5m?2.5m,所述铝箔片21的长度与基带10的总长比值为1:10?25,使得铝箔片21能很好的分段附着在基带10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箔片21之间的间隔宽度为Imm?2mm,如此,可中断由于通信线缆之间的电磁串扰而在铝箔片21中形成的电流,使电流无法在铝箔片21之间来回输送,不会形成回路,进而解决了通信线缆之间的串扰问题,保证了通信线缆信号传送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断层屏蔽带通过在基带10上附着均匀间隔设置的铝箔片21,并将铝箔片21之间的间隔宽度设定为Imm?2_,中断了由于通信线缆之间的电磁串扰而在铝箔片21中形成的电流,使电流无法在铝箔片21之间来回输送,不会形成回路,进而解决了通信线缆之间的串扰问题,保证了通信线缆信号传送的稳定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断层屏蔽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带及屏蔽层,所述基带为连续的塑料材料构造,所述屏蔽层附着于所述基带一侧表面,所述屏蔽层包括间隔设置的铝箔片,所述铝箔片之间的间隔宽度为Imm?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屏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片的厚度为40?60μ mo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层屏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片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基带一侧表面,所述铝箔片的宽度与基带的宽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层屏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片的宽度为20?25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层屏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片的长度为1.5m?2.5m,所述铝箔片的长度与基带的总长比值为1:10?25。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层屏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为聚乙烯塑料材质构造。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层屏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采用粘接剂与基带表面进行结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断层屏蔽带,其包括基带及屏蔽层,所述基带为连续的塑料材料构造,所述屏蔽层附着于所述基带一侧表面,所述屏蔽层包括间隔设置的铝箔片,所述铝箔片之间的间隔宽度为1mm~2mm。本技术通过在基带上附着均匀间隔设置的铝箔片,并将铝箔片之间的间隔宽度设定为1mm~2mm,中断了由于通信线缆之间的电磁串扰而在铝箔片中形成的电流,使电流无法在铝箔片之间来回输送,不会形成回路,进而解决了通信线缆之间的串扰问题,保证了通信线缆信号传送的稳定性。【IPC分类】H01B5-14, H01B7-17【公开号】CN204288837【申请号】CN201520009091【专利技术人】潘俊业 【申请人】东莞基立线缆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申请日】2015年1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层屏蔽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带及屏蔽层,所述基带为连续的塑料材料构造,所述屏蔽层附着于所述基带一侧表面,所述屏蔽层包括间隔设置的铝箔片,所述铝箔片之间的间隔宽度为1mm~2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基立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