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401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和多个电池连接片,电池单元包括电池,电池的一端面上设有电极,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位于端面的两端,电池层叠放置且使第一电极位于电池组的同一侧,第二电极在另一侧,电池连接片为弯折型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弯折部,弯折部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相互平行且分别朝弯折部的两端延伸,第一端部与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二端部与相邻的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多个电池排列整齐,实现电池任意串联和并联,无需改变电池的电极位置,加工和组装简单,节约人力物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业用电池组,尤其是充电锂电池组,一般采用焊锡连接、点焊的方法将电芯极耳与PCB连接板连接使电芯连接成组。现有的这种电池组不易组装,且存在焊接操作方法困难及高温锡线焊接伤害电芯等问题。焊锡时间过长对电芯极耳有一定的损伤,点焊容易出现焊接不牢固、炸焊及漏焊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池组不易组装的问题,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电池组。 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和多个电池连接片,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所述电池的一端面上设有电极,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端面的两端,所述电池层叠放置且使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在另一侧,所述电池连接片为弯折型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互平行且分别朝所述弯折部的两端延伸,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二电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负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包括平行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平行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的平行部与相邻的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弯折部将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的电池单元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一个电池,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包括一个平行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平行部与一个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的平行部与所述电池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的第二电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电池,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包括多个平行部,且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数量与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的平行部的数量对应;所述多个平行部相互间隔平行,所述第一端部的各平行部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池单元的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的各平行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各所述电池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片的多个平行部将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的多个电池并联,所述弯折部将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的各电池单元串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两个电池,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包括两个所述平行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包括极耳和极耳连接片,所述极耳设置在所述电池上,所述极耳连接片设置在所述极耳的末端,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通过所述极耳连接片与所述电池连接片连接。[001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电芯、电芯支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电芯支架包括框架和设在框架一端的连接块,所述极耳连接片连接于所述电芯上,所述电芯置于所述电芯支架中,使所述极耳连接片紧贴于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所述连接块、所述极耳连接片和所述电池连接片均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将所述电芯支架、所述电芯和所述电池连接片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电芯贴合,并与所述电芯框架扣合使所述电芯位于所述电芯支架和所述散热片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框架的边框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各电芯支架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将各电芯支架连接成组。 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和多个电池连接片,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所述电池的一端面上设有电极,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端面的两端,所述电池层叠放置且使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在另一侧,所述电池连接片为弯折型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互平行且分别朝所述弯折部的两端延伸,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多个电池排列整齐,实现电池任意串联和并联,无需改变电池的电极位置,加工和组装简单,节约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电池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池组的电池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电池组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电池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池组的电池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实施例一的电池组100,包括多个电池单元110和多个电池连接片120,所述电池单元110包括电池11。所述电池11的一端面上设有电极111,电极111包括第一电极Illa和第二电极111b,第一电极Illa和第二电极Illb分别位于电池11的所述端面的两端,所述电池11层叠放置且使所有第一电极Illa位于电池组100的同一侧,所有第二电极Illb位于电池组100的另一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Illa为正极,第二电极Illb为负极。 请参阅图2,所述电池连接片120为弯折型结构,包括第一端部121、第二端部122和弯折部123,弯折部123连接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122,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122相互平行且分别朝弯折部的两端延伸。所述第一端部121与所述电池单元110的电池11的第一电极Illa连接,所述第二端部122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110的电池11的第二电极Illb连接。 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122均包括平行部,平行部一端与电极111连接,另一端与弯折部123连接。第一端部121的平行部与所述电池单元110的第一电极Illa连接,第二端部122的平行部与相邻的电池单元110的第二电极Illb连接,弯折部123将与所述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122连接的电池单元110串联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110包括一个电池11,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122均包括一个平行部,第一端部121的平行部与一个电池11的第一电极Illa连接,第二端部122的平行部与上述电池11相邻的另一个电池11的第二电极Illb连接,这样,通过电池连接片120将相邻两个电池11的正负极连接起来,从而将所述多个电池11串联成电池组100。所述电池组100的多个电池11排列整齐,实现了多个电池11的串联成组,无需改变电池11的电极111位置,加工和组装简单,节约人力物力。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电极Illa和第二电极Illb均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和多个电池连接片,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所述电池的一端面上设有电极,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端面的两端,所述电池层叠放置且使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在另一侧,所述电池连接片为弯折型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互平行且分别朝所述弯折部的两端延伸,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二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和多个电池连接片,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所述电池的一端面上设有电极,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端面的两端,所述电池层叠放置且使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在另一侧,所述电池连接片为弯折型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互平行且分别朝所述弯折部的两端延伸,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的第二电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负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包括平行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平行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的平行部与相邻的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弯折部将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的电池单元串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一个电池,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包括一个平行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平行部与一个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的平行部与所述电池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的第二电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电池,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包括多个平行部,且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数量与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的平行部的数量对应;所述多个平行部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杰江宜建严威胡武招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博科能源系统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