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涉及。
技术介绍
慈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甸旬茎及球茎。由于慈菇的根、茎分布较深、具有繁 殖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生物学特性,在我国及世界分布非常广泛,广布在我国的南北各省及 亚洲和欧美各地。在日本、韩国等水稻生产国对慈菇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进行了初步的、 零星的研究。 寒地稻区稻田杂草群落除了稗草、莎草科杂草仍为稻田主要杂草以外,慈菇属、藐 草等阔叶杂草表现出急剧增加趋势,预测今后这些恶性杂草危害日益突出,造成严重草害,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据国外调查分析稻田杂草群落变化结果来看,在韩国70年代以农田杂 草一年生杂草为主要杂草,而80年代慈菇等多年生杂草急剧增加,逐渐成为了主要杂草, 特别80年代后期尤为突出。进入90年代慈菇已成为全国性的三大主要杂草之一,在日本 等一些国家也是类似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对丁草胺等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稻田除草剂 和少数磺酞尿类除草剂的长期连用,使慈菇属等多年生杂草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由于它 们的特殊出苗特点,在初期生育阶段用除草剂处理是很难防除的,再加上现在都提倡早期 栽培技术,更加助长了这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杂草慈菇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第一次封闭,在水稻移栽前5~7天,使用噁草酮+吡嘧磺隆,在稻田带水整地后呈泥水状态使用瓶甩法施药,保持3~5厘米水层,施药后5~7天插秧,撒药后48小时内不排水,水层3~5厘米;第二次封闭,在水稻移栽后10~15天,使用吡嘧磺隆+苄嘧磺隆,拌肥料或沙土撒施,田间水层3~5厘米,并保持5~7天;步骤2:在水稻生长的分蘖盛期,野慈菇苗5‑7叶时,使用灭草松水剂+吡嘧磺隆进行田间均匀喷雾处理,施药前应排干田水,药后1‑2天复水并保水3‑5天;步骤3:在水稻孕穗前期,慈菇未形成新的球茎,此时进行人工清塘,拔除慈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东,何佳武,赵姝,曾玲玲,杜明,高莹,杜海香,康明,王士强,李静,那永光,解保胜,
申请(专利权)人:王安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