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冬水田水稻坐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3553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冬水田水稻坐蔸的方法,在现有冬水田种稻的耕作制度下,采用技术措施防治水稻坐蔸;解决冬水田在未受到低温冻害和土壤不缺锌条件下依然存在坐蔸现象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调节冬水田土壤pH值和降低还原物质技术,主要通过提升土壤pH值,减少耕层土壤有机供体数量,从而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数量、有机酸释放量和土壤还原性物质产生量,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耕层环境,从而达到防治水稻坐蔸和水稻高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冬水田水稻坐蔸的方法
技术介绍
冬水田是在没有灌溉水源保障的植稻区,兼有(冬季)蓄水功能的终年淹水的潜育性水稻田。冬水田土壤是我国低产水稻土的一个主要类型,全国约有5190万亩,占全国稻田面积的15.07%,占低产稻田面积的44.2%。四川省现有冬水田面积近570多万亩,占全国冬水田面积的11%。近十来年,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增产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作物单产提高不仅取决于品种的基因潜力和良好的栽培技术,而且还取决于土壤的综合肥力和良好的灌溉条件。冬水田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但需要解决其存在的土壤制约因素。若能将现有冬水田改造成中、高产稻田,这对提高我国稻田生产力,对全国水稻产量的提升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对保障实现我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目标的意义重大。冬水田由于常年淹水,其障碍因素较多,主要是土壤结构差,土壤酸化,土壤养分有效性低且比例失衡,大量亚铁(Fe2+)、亚锰(Mn2+)和硫化氢(H2S)等还原性物质存在,易造成水稻坐蔸、根系变黑、腐烂等,通常使水稻减产20%-50%。水稻坐蔸即水稻赤枯病,是一种水稻生理性病害。它指秧苗移栽后生长缓慢或停滞,表现为稻株簇立,叶片僵缩变小,叶色返常,分蘖很少发生,根系生长受阻等现象,最终造成水稻减产。“坐蔸”现象在四川丘陵山区冬水田稻区表现尤为突出,是制约冬水田地区水稻高产的重要因子之一。探索水稻坐蔸的防治方法,破解关键技术,将大大提高冬水田水稻生产潜力。现有技术一:水旱轮作技术是在水稻种植后将水排干,将冬水田一季作物变双季作物,实行水稻和小麦、油菜或其他冬季作物的轮作。冬水田排干后,改变了长期淹水的土壤环境,使土壤剖面构型和土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原来因渍水分散的土粒,在失水条件下而互相粘结,经反复耕作而形成坚实板结的犁底层。同时,土体剧烈收缩,产生较大的裂缝。冬水田排干后,土壤处于氧化状态,亚铁被氧化成高铁,与磷酸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高铁盐,降低了土壤磷的有效性。水旱轮作的前提条件是该地区一定具要有水稻的灌溉水源保障。因此,在冬水田被改为水旱轮作的地区,一般水源条件较好,都修建了配套水利设施,如水库或江河提灌站,来保证水稻季节的用水需求。水旱轮作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作物产量成倍增加。现有技术一缺点:在目前的冬水田区域,一般都无灌溉水源保障,可实施水旱轮作技术的面积和改造潜力非常小,冬水田仍然兼顾着冬季蓄水的功能,也是当地主要的农田景观和耕作模式。只要区域灌溉水源条件不发生根本改变,冬水田种稻的历史将会继续。现有技术二:补锌防治技术是过去在冬水田稻区普遍采用的水稻坐蔸防治方法。水稻发生僵苗的直接原因是秧苗缺乏营养元素锌。稻田长期不施有机肥、没有补充微量元素锌是造成缺锌的原因。其主要是通过补充锌肥,达到补充微量元素锌的目的。现有技术二缺点:四川在70-80年代,通过大面积施用锌肥,解决了冬水田水稻坐蔸的严重问题,促进了水稻生产大力发展。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四川冬水田中有效锌含量远大于缺锌症临界数值(有效锌低于1 mg/kg),但水稻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坐蔸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治冬水田水稻坐蔸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翻耕清除有机物:在水稻移栽前15~20天进行翻耕,犁耕深度15~25cm、旋耕深度10~15cm,旋耕后人工清除土壤耕层大面积残留的未分解的稻桩和稻草;(2)筛选抗前期低温和高还原条件能力的水稻品种:筛选在冬水田种植条件下总颖花量3.7~4.2朵/平方米、叶面积指数5.6~6.6、穗粒数160~200粒、有效穗13万~16万/亩的水稻品种,通常表现出具有较强的抗前期低温和高还原条件能力;(3)增施硅钙肥:移栽前结合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同时按每亩增施硅钙肥50~80kg作为基肥,然后翻耕耙平;(4)提高氮肥后期追肥比例,适当降低氮肥在前期的施用比例:秧苗移栽前作底肥施用氮肥折纯氮3~4kg/亩,当秧苗移栽7天后追施氮肥用量折纯氮1.5~2kg/亩,当秧苗移栽45天后追施氮肥折纯氮3~4kg/亩,当进入水稻灌浆后追施氮肥折纯氮1.5~2kg/亩;秧苗移栽前作底肥施用磷肥折纯五氧化二磷4~6kg/亩;秧苗移栽前作底肥施用钾肥折纯氧化钾3~4kg/亩,当秧苗移栽45天后追施钾肥折纯氧化钾3~4kg/亩;(5)稻草还田:收获后应将稻草按水稻种植方向顺向均匀铺设,防止稻田中稻草局部过量,每亩稻草还田量400-450kg,当稻草超过500kg/亩时,即下季水稻存在一定的坐蔸风险,应将过量部分移出田外腐熟后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防治冬水田水稻坐蔸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调节冬水田土壤pH值和降低还原物质技术,主要通过提升土壤pH值,减少耕层土壤有机供体数量,从而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数量、有机酸释放量和土壤还原性物质产生量,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耕层环境,从而达到防治水稻坐蔸和水稻高产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翻耕清除有机物:在水稻移栽前15~20天进行翻耕,犁耕深度15~25cm、旋耕深度10~15cm,旋耕后人工清除土壤耕层大面积残留的未分解的稻桩和稻草;(2)筛选抗前期低温和高还原条件能力的水稻品种:筛选在冬水田种植条件下总颖花量3.7~4.2朵/平方米、叶面积指数5.6~6.6、穗粒数160~200粒、有效穗13万~16万/亩的水稻品种,通常表现出具有较强的抗前期低温和高还原条件能力;(3)增施硅钙肥:移栽前结合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同时按每亩增施硅钙肥50~80kg作为基肥,然后翻耕耙平;(4)提高氮肥后期追肥比例,适当降低氮肥在前期的施用比例:秧苗移栽前作底肥施用氮肥折纯氮3~4kg/亩,当秧苗移栽7天后追施氮肥用量折纯氮1.5~2kg/亩,当秧苗移栽45天后追施氮肥折纯氮3~4kg/亩,当进入水稻灌浆后追施氮肥折纯氮1.5~2kg/亩;秧苗移栽前作底肥施用磷肥折纯五氧化二磷4~6kg/亩;秧苗移栽前作底肥施用钾肥折纯氧化钾3~4kg/亩,当秧苗移栽45天后追施钾肥折纯氧化钾3~4kg/亩;(5)稻草还田:收获后应将稻草按水稻种植方向顺向均匀铺设,防止稻田中稻草局部过量,每亩稻草还田量400-450kg,当稻草超过500kg/亩时,即下季水稻存在一定的坐蔸风险,应将过量部分移出田外腐熟后利用。实施案例一:在某冬水田稻区实施冬水田水稻坐蔸改良效果试验,水稻品种为优选品种宜香1108,氮肥用量为10 kg N/亩;磷肥用量为5 kg P2O5/亩;钾肥用量为7 kg K2O/亩,硅钙肥用量60kg/亩。优化改良处理较农民常规处理增产15.4%,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下降4.03%,土壤亚铁含量下降4.88%。实施案例二:在某冬水田稻区实施冬水田水稻坐蔸改良效果试验,水稻品种为优选品种川谷优7329,氮肥用量为9 kg N/亩;磷肥用量为5 kg P2O5/亩;钾肥用量为7 kg K2O/亩,硅钙肥用量50kg/亩。优化改良处理较农民常规处理增产10.64%,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下降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冬水田水稻坐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翻耕清除有机物:在水稻移栽前15~20天进行翻耕,犁耕深度15~25cm、旋耕深度10~15cm,旋耕后人工清除土壤耕层大面积残留的未分解的稻桩和稻草;(2)筛选抗前期低温和高还原条件能力的水稻品种:筛选在冬水田种植条件下总颖花量3.7~4.2朵/平方米、叶面积指数5.6~6.6、穗粒数160~200粒、有效穗13万~16万/亩的水稻品种,通常表现出具有较强的抗前期低温和高还原条件能力;(3)增施硅钙肥:移栽前结合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同时按每亩增施硅钙肥50~80kg作为基肥,然后翻耕耙平;(4)提高氮肥后期追肥比例,适当降低氮肥在前期的施用比例:秧苗移栽前作底肥施用氮肥折纯氮3~4kg/亩,当秧苗移栽7天后追施氮肥用量折纯氮1.5~2kg/亩,当秧苗移栽45天后追施氮肥折纯氮3~4kg/亩,当进入水稻灌浆后追施氮肥折纯氮1.5~2kg/亩;秧苗移栽前作底肥施用磷肥折纯五氧化二磷4~6kg/亩;秧苗移栽前作底肥施用钾肥折纯氧化钾3~4kg/亩,当秧苗移栽45天后追施钾肥折纯氧化钾3~4kg/亩;(5)稻草还田:收获后应将稻草按水稻种植方向顺向均匀铺设,防止稻田中稻草局部过量,每亩稻草还田量400‑450kg,当稻草超过500kg/亩时,即下季水稻存在一定的坐蔸风险,应将过量部分移出田外腐熟后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冬水田水稻坐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翻耕清除有机物:在水稻移栽前15~20天进行翻耕,犁耕深度15~25cm、旋耕深度10~15cm,旋耕后人工清除土壤耕层大面积残留的未分解的稻桩和稻草;(2)筛选抗前期低温和高还原条件能力的水稻品种:筛选在冬水田种植条件下总颖花量3.7~4.2朵/平方米、叶面积指数5.6~6.6、穗粒数160~200粒、有效穗13万~16万/亩的水稻品种,通常表现出具有较强的抗前期低温和高还原条件能力;(3)增施硅钙肥:移栽前结合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同时按每亩增施硅钙肥50~80kg作为基肥,然后翻耕耙平;(4)提高氮肥后期追肥比例,适当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琨秦鱼生喻华樊红柱曾祥忠郭松涂仕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