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拣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3054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的拣梗装置,包括盒体和一组滚轴,每组滚轴包括均包括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滚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盒体的左端,滚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盒体的右端且位于盒体右端外部,盒体的右端滚轴下方处连接有储存箱,滚轴的左侧高于滚轴的右侧;盒体的左端设有进料槽,进料槽的横向设有一组挡板,每组挡板均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滚轴位于盒体右端处设有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阶梯式拣梗机的结构复杂,难以适用少量的茶叶拣梗工作,操作复杂且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且适用于少量茶叶拣梗操作的茶叶的拣梗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的拣梗装置
技术介绍
茶原为中国南方嘉木,茶叶是著名的保健饮品。汉族人饮茶,始于神农,有4700多年。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三皇五帝时代神农以茶解毒的故事,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珍品。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其他再加工茶类,绿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红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处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在采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茶梗,因此,制茶的过程中冶掺杂有茶梗,茶梗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因此,在茶叶干燥后,需要对茶进行拣梗,通常的拣梗装置为阶梯式拣梗,利用茶叶制品都已经过筛分、风选作业,其重量大小已近一致,但茶梗多长直匀称,重心接近几何中心,且表面光滑;茶叶多短曲,不匀称,重心往往偏离几何中心,且表面粗糙。阶梯拣梗机就利用茶叶和茶梗这些物理性状的不同达到拣剔茶梗的目的。现有的阶梯式拣梗机的结构复杂,例如,中国专利,公告为CN 201938308U的一种阶梯式茶叶拣梗装置的专利,其公开了阶梯式拣梗装置的基本特征,可看出结构复杂,若少量的茶叶拣梗时则成本过高,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阶梯式拣梗机的结构复杂,难以适用少量的茶叶拣梗工作,操作复杂且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且适用于少量茶叶拣梗操作的茶叶的拣梗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茶叶的拣梗装置,包括盒体和一组滚轴,每组滚轴包括均包括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滚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盒体的左端,滚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盒体的右端且位于盒体右端外部,盒体的右端滚轴下方处连接有储存箱,滚轴的左侧高于滚轴的右侧;盒体的左端设有进料槽,进料槽的横向设有一组挡板,每组挡板均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每组挡板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与每组转轴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为进料口,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为拣选通道,一个进料口对应与一个拣选通道连通;滚轴位于盒体右端处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与每组滚轴的第一滚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每组滚轴的第二滚轴连接的第二连接杆、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把手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把手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茶叶的拣梗装置,每组滚轴可在盒体的两端处围绕滚轴的轴心旋转滚动,使得每组滚轴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相向运动,茶叶则搭设于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而茶叶通常在揉捻后呈球形,虽然球形不规则,但是,球形茶叶在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上滚动,始终位于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由滚轴的左侧的高处向右侧的低处滚动,最终从盒体的右端的滚轴处滑落至储存箱中,而茶梗通常为长条状,而茶梗通常为非对称的搭在第一滚轴之间和第二滚轴之间,因此,在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的相向运动过程中,长条状的茶梗会改变方向,最终从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的间隙漏下。进料槽的每组挡板与对应的拣选通道连通,因此,可保证进入拣选通道的茶叶可进入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盒体右端的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把手,盒体右端的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二把手,从而利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控制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相向运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将茶叶放置于盒体左端的进料槽中,茶叶则通过进料槽挡板之间的进料口进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拣选通道,手动控制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使其相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向转动,茶叶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转动,并向盒体的右端运动,由于茶叶通常为球形,因此,可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支撑起,而茶叶梗为杆状,通常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非对称,通常茶梗一端的部分搭设与第一转轴或者第二转轴上,因此,当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向运动时,茶梗则被转动,受力不均匀,从而转为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向平行,从而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隙掉落至盒体的下部。与现有的阶梯式的拣梗装置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拣梗装置,仅需要盒体、转轴、把手以及进料槽即可,结构简单,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可适用于小批量的拣选。进一步,所述的盒体的一组滚轴下方设有斜面板,斜面板的左端与盒体的左侧连接,斜面板的右端与盒体的右侧连接,且斜面板的左端高于右端,且盒体的右端开设有开口,斜面板的右端穿过盒体右端的开口下端处且斜面板位于盒体外。茶梗掉落至盒体下部的斜面板上,从斜面板的高处掉落至低处,从盒体右端的开口处排出,可以自动收集茶梗,避免人工清除,操作更方便。进一步,所述的斜面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度。30-45度的斜面板利于茶梗滑落。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均为环形把手。环形把手便于旋转操作,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茶叶的拣梗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中:1盒体、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进料槽、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斜面板、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茶叶的拣梗装置,包括盒体I和六组滚轴,每组滚轴包括均包括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滚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盒体I的左端,滚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盒体I的右端且位于盒体I右端外部,盒体I的右端滚轴下方处连接有储存箱,滚轴的左侧高于滚轴的右侧,滚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当然,若夹角为40或者45度也在保护范围之内;盒体I的左端设有进料槽4,进料槽4的横向设有六组挡板,每组挡板均包括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进料槽4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上设有十二通槽,挡板的下端设有十二凸起,凸起插入通槽内将十二挡板可拆卸插设于底板上,每组挡板的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之间的距离与每组转轴的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之间的距离、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之间的距离均为2cm,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的直径均为2cm,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6之间为进料口,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之间为拣选通道,一个进料口对应与一个拣选通道连通;滚轴位于盒体I右端处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与每组滚轴的第一滚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8、与每组滚轴的第二滚轴连接的第二连接杆9、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8与第一把手连接,第二连接杆9与第二把手连接,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均为环形,包括环形圈,环形圈内设有支杆;盒体I的六组滚轴下方设有斜面板7,斜面板7的左端与盒体I的左侧连接,斜面板7的右端与盒体I的右侧连接,且斜面板7的左端高于右端,斜面板7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若夹角为40或者45度也在保护范围之内,盒体I的右端开设有开口,斜面板7的右端穿过盒体I右端的开口下端处且斜面板7位于盒体I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进料槽4处加入茶叶,茶叶则经过进料槽4的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之间的进料口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茶叶的拣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一组滚轴,每组滚轴包括均包括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滚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盒体的左端,滚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盒体的右端且位于盒体右端外部,盒体的右端滚轴下方处连接有储存箱,滚轴的左侧高于滚轴的右侧;盒体的左端设有进料槽,进料槽的横向设有一组挡板,每组挡板均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每组挡板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与每组转轴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为进料口,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为拣选通道,一个进料口对应与一个拣选通道连通;滚轴位于盒体右端处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与每组滚轴的第一滚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每组滚轴的第二滚轴连接的第二连接杆、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把手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把手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科林
申请(专利权)人:正安县瑞缘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