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磷尾矿为原料生产原位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596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磷尾矿为原料生产原位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工艺。将浮选所得磷尾矿投入酸解反应器中反应一定时间后过滤。将滤液加入到除杂反应器中,先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再加入碱性化合物,控制pH值,过滤沉淀后将滤液、硅烷偶联剂和分散剂加入到原位改性反应器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结晶反应器中,通入氨气进行结晶沉淀反应得表面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结晶过滤后产生的滤液富含游离氨,通过气提获得氨气返回至结晶工段,液相经结晶去除大量硫酸铵后循环至酸解反应工序,实现工艺废水的闭路循环。原位改性方法生产的表面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在聚合物基体中具有良好的界面粘结和分散性,可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环保等诸多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功能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磷尾矿为原料生产原位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工艺
技术介绍
磷矿是全球农业生产所需的主要肥料一一磷肥的原料,是全球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精细磷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磷矿石、磷肥磷化工产业大国,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我国90%以上的磷矿品位低于26%,平均品位约17%。随着磷矿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中低品位及难选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普遍重视。我国大多数中低品位矿石中的镁、铁、铝氧化物的含量高,需要经过较复杂的选矿加工流程才能得到满足生产要求的磷精矿。磷矿中的镁一般以白云石(CaCO3.MgCO3)的形式存在,部分磷矿MgO的质量含量达到10%。目前国内大都采用反浮选去掉白云石以获得低镁精矿再进行湿法加工,大多数磷矿经浮选后磷尾矿中MgO质量含量较高,约14?18%。随着磷尾矿排放量的逐年增加,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将磷尾矿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成为磷化工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对磷矿进行酸解以达到脱镁的研宄,国内外均有研宄,实例如下:日本的Hitachi公司提出一种用磷酸处理磷矿除镁的方法。所用的酸解剂磷酸比硫酸的价格高得多,一般约为4-5倍,从降低磷损失率获得的收益还很难弥补原料费用的增加。其次,这种方法涉及三次过滤分离,流程很复杂。另外处理过程中还要使用剧毒和腐蚀性很强的氟化氢溶液,这就给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困难。1982年,Ishaque用稀硫酸浸泡磷矿粉除镁,结果磷损失非常大。例如,当除MgO率为26.4%时,P2O5损失为5.4% ;除镁率为66%时,磷损失高达14.8%。1983年,湖南大学陈昭宣等研宄了用稀硫酸洗涤磷矿除镁,结论仍然是否定的。1984年,苏联列宁格勒化学研宄所提出一种“改进”的硫酸处理方法,使用较低浓度(4?7%)的硫酸,分三段加入反应,严格控制段间PH梯度和每段加酸速度,以期提高磷的收率,但大多数结果仍不理想: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数据差别很大,在较差的情况下,除镁率达到48%时,磷损失可高达12%。关于磷尾矿的处理利用问题上,大多是利用磷尾矿本身的特点加以回收利用。路学军、吕子健、卢中宝等人按照加气混凝土的生产要求和使用强度,以磷尾矿为主要原料,加入胶凝材料、发气材料,经高压蒸汽养护,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砌块。所制加气混凝土制品达到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管宗甫、陈益民、郭随华等人,利用磷渣、磷矿和磷尾矿并复合适宜的废渣或无机非金属矿配制了水泥熟料烧成助剂,利用这些助剂并适当调整配料方案在正常条件下烧成了高强熟料。王海军对矾山磷矿磁选尾矿的矿物组成、铁的赋存状态、矿物嵌布特征以及用重选、重磁联合流程、磁选分别对其进行回收铁的试验研宄。用磁选法粗选并进行粗精矿再磨再选,可获得含铁64.19%、回收率5.63%的铁精矿。上述各种方法既没有解决我国磷尾矿堆积如山的环境问题,也没有实现磷化工固体废弃物中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镁化工产品,是一种具有极强的缓冲性能、高效化学吸附性能的碱剂和具有阻燃性能的无机阻燃剂,广泛应用于环保、陶瓷材料、医药、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市场需求量较大。氢氧化镁产品的生产,多以天然矿物水镁石、含有氯化镁的卤水卤矿、或菱镁矿为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转化制成。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添加型高效阻燃剂,拥有填充、阻燃和抑烟三重功能,并且产生的烟雾无毒、无腐蚀,相对于有机卤素系阻燃剂来讲,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的高聚物是一种绿色工程材料。氢氧化镁阻燃剂需要高填充量才能满足实际阻燃要求,因其难以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而严重影响了被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因此,必须通过表面改性方法改善纳米氢氧化镁粒子的表面特性,使其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提高纳米氢氧化镁与聚合物界面的结合力和在基体中的分散能力,这是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对磷矿伴生镁资源的综合利用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低成本与绿色化的综合利用技术、设备与工艺还有待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磷尾矿为原料生产原位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工艺,磷尾矿中镁的利用率达95%以上,有效解决了磷尾矿堆积、破坏环境等综合性问题,提高磷矿伴生镁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实现了工艺废水的封闭循环;该工艺生产出来的表面改性纳米氢氧化镁颗粒尺寸分布均匀,在聚合物基体具有良好的界面粘结和分散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以磷尾矿为原料生产原位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I)将浓度10wt%? 30wt%的硫酸和烘干的磷尾矿混合进行酸解反应,过滤;酸解反应温度为50?80°C,时间为2?4h ;2)向步骤I)所得滤液加入氧化剂氧化,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或氨水控制pH值6.5?8,搅拌除杂,过滤沉淀后得到精制硫酸镁溶液;3)将硅烷偶联剂、分散剂和精制硫酸镁溶液混合进行原位改性,充分搅拌;其中,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目标产物氢氧化镁质量的I?5wt% ;分散剂的用量为目标产物氢氧化镁质量的2?6wt% ;4)向上步所得混合溶液缓慢通入氨气进行结晶沉淀反应,反应温度为25°C?50°C时间为Ih?3h,pH终值为10?11 ;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可制得表面改性纳米氢氧化镁;5)过滤后产生的碱性滤液富含游离氨,通过气提获得氨气返回至步骤4)结晶工段,液相经结晶去除硫酸铵后返回至步骤I)酸解反应工序。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磷尾矿为磷矿浮选尾矿,其中含P2O5%为1.7?7.0%,白云石为 55 ?75%。按上述方案,步骤2)所述氧化剂为H2O2,除杂时间为0.5?lh。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KH-570、KH-560、KH-550或A-172。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二醇、硬脂酸钠、油酸钠或多聚磷酸钠。按上述方案,步骤4)所述陈化时间为20?50min,陈化温度为25?50°C。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以磷尾矿为原料生产原位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可以实现磷化工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利用。与湿法改性相比具有流程简单、可减少二次干燥的能耗,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并可保持纳米氢氧化镁原有形貌;结晶过滤后产生的碱性滤液富含大量游离氨,通过气提获得氨气返回至结晶工段,液相经结晶去除大量硫酸铵后循环至酸解反应工序,实现工艺废水的闭路循环。在纳米氢氧化镁形成过程中,硅烷偶联剂水解后的端羟基与氢氧化镁表面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使其表面有机化,其表面极性的变化阻碍其干燥后发生片层重叠或团聚。因此,原位改性方法生产的表面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在聚合物基体中具有良好的界面粘结和分散性,可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环保等诸多领域。【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以磷尾矿为原料制备原位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方法,过程如下(参照附图1所示):I)将浓度1wt %?30wt %的硫酸和烘干的磷尾矿混合进行酸解反应,过滤;酸解反应温度为50?80°C,时间为2?4h ;2)向步骤I)所得滤液加入氧化剂氧化,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或氨水控制pH值6.5?8,搅拌除杂,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磷尾矿为原料生产原位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浓度10wt%~30wt%的硫酸和烘干的磷尾矿混合进行酸解反应,过滤;酸解反应温度为50~80℃,时间为2~4h;2)向步骤1)所得滤液加入氧化剂氧化,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或氨水控制pH值6.5~8,搅拌除杂,过滤沉淀后得到精制硫酸镁溶液;3)将硅烷偶联剂、分散剂和精制硫酸镁溶液混合进行原位改性,充分搅拌;其中,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目标产物氢氧化镁质量的1~5wt%;分散剂的用量为目标产物氢氧化镁质量的2~6wt%;4)向上步所得混合溶液缓慢通入氨气进行结晶沉淀反应,反应温度为25℃~50℃时间为1h~3h,pH终值为10~11;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可制得表面改性纳米氢氧化镁;5)过滤后产生的碱性滤液富含游离氨,通过气提获得氨气返回至步骤4)结晶工段,液相经结晶去除硫酸铵后返回至步骤1)酸解反应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生鹏丁一刚盛昌和许莉莉吴梦胡仙林龙秉文邓伏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