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铲斗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041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铲斗油缸,属于油缸发展技术领域,它包括:缸筒组件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套装在缸筒组件的内圆周面上,且活塞组件的活塞杆与缸筒组件的导向套小圆内径部分的内圆周面贴合,活塞杆与导向套大圆内径部分的内圆周面形成环形间隙;活塞组件的活塞与缸筒组件的缸筒的内圆周面贴合,其中,活塞组件的活塞杆、及螺母、后缓冲套及缸筒组件的缸底构成后缓冲,活塞组件的前缓冲套、活塞、活塞杆及缸筒组件的导向套构成前缓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前缓冲套及后缓冲套的自动浮动对中,缓冲效果好,零件的同轴度要求低,零件易于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缸发展
,具体涉及一种铲斗油缸
技术介绍
挖掘装载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多功能的建设施工机械。由于它可快速更换多种作业装置多品种,高质量及高效率等特点,因此受到广大施工作业单位的青睐,其生产制造业也日益蓬勃发展;应用在挖掘装载机上的油缸要求在铲挖的过程中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同时,在油缸运动到完全伸出末端和完全收回末端时,又要求运行平稳,耐受冲击,即要求油缸前后均有缓冲。现有的固定缓冲油缸结构,参见附图1,包括:缸头B21、后缓冲套B22、活塞B23、前缓冲套B24、活塞杆B25、缸筒B26、导向套B27及杆头28 ;其中,后缓冲套B22与活塞杆B25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为后固定缓冲,该缓冲与缸头B21的内孔构成间隙缓冲;但是,该间隙缓冲对后缓冲套B22、活塞杆B25等零件及组装后的部件的同轴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工难度加大,经常由于同轴度达不到要求,只好车削后缓冲套B22外圆增大缓冲间隙,缓冲效果差;而且,当后固定缓冲的缓冲效果好的时候,由于后缓冲套B22外圆和缸头B21内孔接触面长,当活塞杆B25带动活塞B23向外伸出时,由于缓冲的作用,会有一小段活塞杆B25伸出较缓慢,只有当后缓冲套B22完全脱离缸头B21内孔时,活塞杆B25的伸出速度才会加快,即活塞杆B25伸出启动慢;同理,前缓冲套B24与活塞B23、活塞杆B25通过后缓冲套B22内螺纹与活塞杆B25外螺纹相连接,并将活塞B23和前缓冲套B24压紧,固定为前固定缓冲;前固定缓冲也存在后固定缓冲一样的问题,零部件加工难度大,易造成缓冲效果差,活塞杆B25缩回启动慢。这样就不能满足一部分工程机械对油缸要求启动速度快,运行速度快,轻便平稳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铲斗油缸,该油缸结构紧凑,易于加工,自动浮动对中,缓冲效果好,启动速度快。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铲斗油缸,包括:缸筒组件和活塞组件;所述缸筒组件包括:缸底、缸筒、阀座、弯通、缸头及导向套;所述缸底分为圆柱部分和连接头部分,沿圆柱部分的轴线方向开有盲孔,沿圆柱部分的周面设有一个与盲孔贯通的径向通孔;所述缸筒为带有轴向通孔的圆柱,在圆柱的周面设有一个与轴向通孔贯通的径向通孔;所述阀座上设有两个L型的通孔,分别为油孔A和油孔B ;所述弯通上设有一个L型通孔;所述缸头为圆环形柱体;所述导向套为带有阶梯型通孔的阶梯型圆柱,在圆柱的外圆周面均布两个以上径向通孔,导向套小圆外径的端面开有一个以上沿其径向的凹槽;缸筒的一端与缸底的圆柱部分的端面固连,另一端与缸头的端面固连,阀座和弯通均固定在缸筒的外圆周面,其中,弯通的L型通孔的一端与缸筒上的径向通孔贯通,另一端与阀座上的油孔B通过油管连通,阀座上的油孔A通过油管与缸底圆柱部分的径向通孔连通;导向套套装在缸头及缸筒的内圆周面,且导向套与缸头的端面固定连接,导向套的径向通孔与缸筒及弯通的通孔贯通;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前缓冲套、活塞、后缓冲套及螺母;所述活塞杆为阶梯型圆柱;所述前缓冲套和后缓冲套均为圆环形柱体,在圆环形柱体外圆周面加工有小锥度的锥面,该锥面沿轴向的长度占圆环形柱体总长度的3/5,并与圆环形柱体外圆周面及倒角光滑连接,在该锥面铣出两个以上均匀分布的沿轴向的锥形槽,圆环形柱体远离锥形槽的端面铣有四个径向的矩形槽;所述活塞为带有阶梯型通孔的阶梯型圆柱;前缓冲套、活塞及螺母的端面依次抵触后,并列套装在活塞杆阶梯型圆柱部分的外圆周面,前缓冲套抵触在活塞杆的阶梯面上,前缓冲套的内圆周面和活塞杆的外圆周面间隙配合,前缓冲套由活塞杆的阶梯面及活塞的端面进行轴向限位,并可沿轴向进行移动,前缓冲套的锥形槽的锥顶处于靠近活塞的位置;后缓冲套套装在螺母的外圆周面,且后缓冲套的内圆周面和螺母外圆周面间隙配合,后缓冲套由螺母的阶梯面及活塞的端面进行轴向限位,并可沿轴向进行移动,后缓冲套的锥形槽的锥顶处于靠近活塞的位置;其连接关系如下:活塞组件套装在缸筒组件的内圆周面上,且活塞组件的活塞杆与缸筒组件的导向套小圆内径部分的内圆周面贴合,活塞杆与导向套大圆内径部分的内圆周面形成环形间隙;活塞组件的活塞与缸筒组件的缸筒的内圆周面贴合,其中,活塞组件的活塞杆、及螺母、后缓冲套及缸筒组件的缸底构成后缓冲,活塞组件的前缓冲套、活塞、活塞杆及缸筒组件的导向套构成前缓冲。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的一个阶梯面上开有退刀槽,前缓冲套套装在活塞杆靠近退刀槽部分的外圆周面。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缸筒组件内充满了油液,活塞组件的活塞端面贴合缸筒组件的缸底的端面,活塞组件的螺母的端面与缸底盲孔的端面保持间隙;当从油孔A通入油液时,油液从缸底的径向通孔流入到螺母的端面与缸底盲孔的端面的间隙中,推动活塞组件向缸筒组件的导向套的方向运动,当活塞杆带动活塞向导向套方向移动很短的距离时,缸底盲孔内的油液迅速沿后缓冲套外圆周面的锥形槽流入后缓冲套、螺母及活塞形成环形间隙内,进而可快速推动活塞,并带动活塞杆向导向套方向移动,同时油液通过后缓冲套端面的矩形槽,迅速充满后缓冲套内圆周面与螺母的间隙内,实现后缓冲套的浮动;活塞组件一直向导向套运动到前缓冲套开始套装进导向套与活塞杆的环形间隙内,通过前缓冲套的锥面,前缓冲套顺畅进入导向套与活塞杆的环形间隙,由于前缓冲套的内圆周面与和活塞杆的外圆周面存在间隙,前缓冲套的外圆周面在缓冲进入导向套与活塞杆的环形间隙时,即可自动对中,从而实现自动浮动对中,直到前缓冲套套装在导向套的内圆周面,且活塞的端面抵触在导向套的端面,活塞组件停止运动;活塞组件的运动期间,缸筒组件内的油液通过导向套与缸筒的径向通孔流入到弯通,进而从油孔B流出;当从油孔B通入油液时,油液经过弯通进入到缸筒和导向套的径向通孔中,进而通过前缓冲套的锥形槽流入到导向套的端面与活塞端面的环形槽间隙中,进而推动活塞组件向远离导向套的方向运动,同时油液通过前缓冲套端面的矩形槽,迅速充满前缓冲套内圆周面与活塞杆的间隙及活塞杆的退刀槽内,实现前缓冲套的浮动;当后缓冲套开始套装在缸底的内圆周面时,后缓冲套的外圆周面与缸底的盲孔内圆周面实现间隙缓冲,后缓冲套的带有锥形槽的锥面与缸底的盲孔内圆周面实现节流缓冲,同时通过锥面,后缓冲套顺畅进入缸底的盲孔,由于后缓冲套的内圆周面与和螺母的外圆周面存在间隙,后缓冲套的外圆周面在缓冲进入缸底的盲孔中时,即可自动对中,从而实现自动浮动对中,直到后缓冲套套装在缸底的盲孔的内圆周面,回到初始状态;活塞组件的运动期间,缸筒组件内的油液通过缸底的径向通孔从油孔A流出。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前缓冲套及后缓冲套的自动浮动对中,缓冲效果好,零件的同轴度要求低,零件易于加工,同时,也不会由于螺母与活塞杆的螺纹连接存在间隙,造成螺母外圆的同轴度超差,导致装配后的部件同轴度精度低。(2)本专利技术的前缓冲套及后缓冲套上的锥形槽缩短了前缓冲套及后缓冲套的外圆周面与导向套内圆周面及缸底盲孔内圆周面的接触长度,实现了加快油缸启动速度的功會K。(3)本专利技术的前缓冲套及后缓冲套端面上的矩形槽作用是便于油液快速充满前缓冲套内圆周面和活塞杆外圆周面的间隙及后缓冲套内圆周面和螺母外圆周面的间隙内,实现前缓冲套及后缓冲套的浮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铲斗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组件和活塞组件;所述缸筒组件包括:缸底(1)、缸筒(2)、阀座(3)、弯通(6)、缸头(7)及导向套(8);所述缸底(1)分为圆柱部分和连接头部分,沿圆柱部分的轴线方向开有盲孔,沿圆柱部分的周面设有一个与盲孔贯通的径向通孔;所述缸筒(2)为带有轴向通孔的圆柱,在圆柱的周面设有一个与轴向通孔贯通的径向通孔;所述阀座(3)上设有两个L型的通孔,分别为油孔A(4)和油孔B(5);所述弯通(6)上设有一个L型通孔;所述缸头(7)为圆环形柱体;所述导向套(8)为带有阶梯型通孔的阶梯型圆柱,在圆柱的外圆周面均布两个以上径向通孔;缸筒(2)的一端与缸底(1)的圆柱部分的端面固连,另一端与缸头(7)的端面固连,阀座(3)和弯通(6)均固定在缸筒(2)的外圆周面,其中,弯通(6)L型通孔的一端与缸筒(2)上的径向通孔贯通,另一端与阀座(3)上的油孔B(5)通过油管连通,阀座(3)上的油孔A(4)通过油管与缸底(1)圆柱部分的径向通孔连通;导向套(8)套装在缸头(7)及缸筒(2)的内圆周面,且导向套(8)与缸头(7)的端面固定连接,导向套(8)的径向通孔与缸筒(2)及弯通(6)的通孔贯通;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9)、前缓冲套(10)、活塞(11)、后缓冲套(12)及螺母(13);所述活塞杆(9)为阶梯型圆柱;所述前缓冲套(10)和后缓冲套(12)均为圆环形柱体;所述活塞(11)为带有阶梯型通孔的阶梯型圆柱;前缓冲套(10)、活塞(11)及螺母(13)的端面依次抵触后,并列套装在活塞杆(9)阶梯型圆柱部分的外圆周面,前缓冲套(10)抵触在活塞杆(9)的阶梯面上,前缓冲套(10)的内圆周面和活塞杆(9)的外圆周面间隙配合,前缓冲套(10)由活塞杆(9)的阶梯面及活塞(11)的端面进行轴向限位,并可沿轴向进行移动;后缓冲套(12)套装在螺母(13)的外圆周面,且后缓冲套(12)的内圆周面和螺母(13)外圆周面间隙配合,后缓冲套(12)由螺母(13)的阶梯面及活塞(11)的端面进行轴向限位,并可沿轴向进行移动;其连接关系如下:活塞组件套装在缸筒组件的内圆周面上,且活塞组件的活塞杆(9)与缸筒组件的导向套(8)小圆内径部分的内圆周面贴合,活塞杆(9)与导向套(8)大圆内径部分的内圆周面形成环形间隙;活塞组件的活塞(11)与缸筒组件的缸筒(2)的内圆周面贴合,其中,活塞组件的活塞杆(9)、及螺母(13)、后缓冲套(12)及缸筒组件的缸底(1)构成后缓冲,活塞组件的前缓冲套(10)、活塞(11)、活塞杆(9)及缸筒组件的导向套(8)构成前缓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战军刘建魁杜浩斌唐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