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强专利>正文

控制车箱后板开合升降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1655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箱后板开合升降装置,有左右两组平行四联杆机构(A-B-C-D-A),以A点铰支于汽车大梁上,D点与箱后板下端铰联。还有可调限位螺钉2、6,开合控制凸轮7和摇把支撑3等。一压力作动活塞缸组件8为力源作用于四联杆机构。装置不仅使车箱后板能进行通常的翻转开合,还具有能在地面与车箱底面间载重升降的功能,为车载货物的装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车箱后板进行开合升降控制的装置。可用于轻便货车的改型。现有货车车箱后板是一种可以翻转开合但不能升降的联接结构,对于重物的装卸,需多人协同抬举升降,作业颇感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控制车箱后板不仅能进行翻转开合,并能装载适当重物平举升降的装置,以便于车载货物的装卸。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左右两组平行四联杆机构,四联杆AB、BC、CD、DA两两相互铰联,用支架1以A点铰支于汽车大梁上,以D点与车箱后板4铰接。一压力作动活塞缸组件8作为力源作用于平行四联杆机构,并选择相对AD杆固定,近D端的E点为着力点,活塞杆件可直接或通过钢索9滑轮组机构10间接与E点铰联(见附图说明图1、图2),活塞缸组件则以适应活塞杆件运动要求的联接方式安装在汽车对称中心平面内的合适位置处。在作动活塞作用下可使四联杆机构偕同车箱后板绕铰支点A运动。四联杆的AB、CD杆外侧设置有可调限位螺钉2、6,用以限定升降过程AB杆的位置不变和维持车箱后板水平。四联杆机构也用于车箱后板的翻转开合,为此设置有翻转开合控制凸轮7和摇把支撑3。摇把支撑与四联杆机构位置相对固定,并以能绕C点为轴心摆动的方式实现联接安装。翻转开合控制凸轮则装设在支撑撑靠点运动平面内车箱底板的稍下方。图1、图2是车箱后板开合升降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案和工作原理图。图3是自汽车后方表示摇把支撑结构的方向示图。图4是一实例结构的轴测投影图。图1所示方案为压力作动活塞缸组件通过滑轮组10钢索9间接作用于E点,作动活塞只是作简单的伸缩运动,因此活塞缸组件固定在对称中心平面内即可。图2所示方案,作动活塞杆件直接作用于E点,作动活塞不只是在一个方向上作伸缩运动,为与工作过程的运动相适应,除活塞杆件需与E点铰联外,活塞缸体另一端也应铰支在A端附近。图3表示出摇把支撑的联接结构,两支撑3中一件的外侧经其旋摆中心轴联接着摇把5,而其内侧亦自旋摆中心通过拐轴11将两支撑连成一体,摇把和拐轴均伸向与支撑相对的一侧,使摇把支撑的重心在摇把拐轴一侧。图4表示了A点铰支情况的另一种结构,一根两端有铰链座耳的支承轴12固定在两支架1间,支架固定在两侧的大梁上。四联杆的AB、AD杆自A点用铰链轴铰接在座耳的铰链孔中。简要说明本技术工作过程如下车箱后板处于关合状态的工Ⅰ位置时,作动活塞在压力作用下处于缩入缸内的最短伸出状态。支撑3则顶靠在凸轮的高位顶部,欲开启车箱后板时,先拔出车箱后板关合锁定销后,缓缓泄放活塞缸内压力。因重力,装置的四联杆机构带同车箱后板产生绕A点的下转运动,这一过程中,四联杆间的夹角逐渐变化,同时由于支撑紧紧撑靠在凸轮型面上,车箱后板随同四联杆机构运动时,自身作逐渐翻转的开启运动。当车箱后板自垂直Ⅰ位翻转至水平Ⅱ位时,支撑则自凸轮顶部滑移到顶靠在凸轮下方部位,此时,可调限位螺钉开始对四联杆机构产生限位作用,使AB杆位置不再变化和车箱后板保持水平位。当装置继续下移少许,使支撑脱离与凸轮型面接触,此时,摇把支撑因自重产生偏心摆转,支撑抬头上翘,上升时不会再与凸轮接触,再给缸内稍稍增压,使作动活塞回收带动四联杆机构收转,则可带动箱后板平举至与车箱底板齐平的Ⅲ位。关闭压力缸,可自车箱卸下货物至箱后板上然后泄放缸内压力,使四联杆机构带同车箱后板平降至地面Ⅳ位,卸走货物。装载货物时,工作过程与此相似而相反,货物装卸完毕需关闭后板时,先使车箱后板处于Ⅱ位置,扳转摇把使支撑低头下翘,撑靠在凸轮面上,再给缸内增压,提升四联杆机构,则车箱后板会伴生自水平状向垂直状翻转的关合运动。本装置不仅使车箱后板能进行通常的翻转开合,还使车箱后板具有载重升降功能,使装卸货物大为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车箱后板开合升降的装置,其特征为有左右两组平行四联杆机构(A-B-C-D-A),翻转开合控制凸轮(7)、摇把支撑(3),和一压力作动活塞缸组件(8),四联杆(AB、BC、CD、DA)两两相互铰联,并以A点铰支于汽车大梁上,D点与车箱后板铰联、两短臂(AB、CD)外侧设有可调限位螺钉(2、6),摇把支撑与四联杆机构位置相对固定,并以能绕C点为轴摆动的方式实现联接安装,翻转开合控制凸轮固定在支撑撑靠点运动平面内的车箱底板稍下方位置,压力作动活塞缸组件在对称中心平面内以相对AD杆固定近D端的E点为着力点,即活塞杆直接或间接铰接于E点作用于四联杆机构,作动活塞缸组件则以适应活塞杆运动要求的联接方式安装在汽车对称中心平面内的合适位置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箱后板开合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是作动活塞缸组件的活塞杆伸出端与E点铰接,另一端缸体则铰支在A端附近。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箱后板开合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是作动活塞缸组件的活塞杆伸出端通过钢索、滑轮组件间接与E点联接,活塞缸组件则固定在汽车对称中心平面内。4.按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车箱后板开合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是两支撑(3)中的一件外侧经旋摆中心轴联接着摇把(5),两支撑内侧亦自旋摆中心通过拐轴(11)将两支撑连成一体,摇把与拐轴伸向与支撑相对的一侧;平行四联杆机构通过两端有铰链座耳的中间支承轴(12)、支架(1)联接于车大梁上,实现以A点铰支。专利摘要车箱后板开合升降装置,有左右两组平行四联杆机构(A-B-C-D-A),以A点铰支于汽车大梁上,D点与箱后板下端铰联。还有可调限位螺钉2、6,开合控制凸轮7和摇把支撑3等。一压力作动活塞缸组件8为力源作用于四联杆机构。装置不仅使车箱后板能进行通常的翻转开合,还具有能在地面与车箱底面间载重升降的功能,为车载货物的装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文档编号B60P1/02GK2193276SQ93233908公开日1995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李国强 申请人:李国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车箱后板开合升降的装置,其特征为有左右两组平行四联杆机构(A-B-C-D-A),翻转开合控制凸轮(7)、摇把支撑(3),和一压力作动活塞缸组件(8),四联杆(AB、BC、CD、DA)两两相互铰联,并以A点铰支于汽车大梁上,D点与车箱后板铰联、两短臂(AB,CD)外侧设有可调限位螺钉(2、6),摇把支撑与四联杆机构位置相对固定,并以能绕C点为轴摆动的方式实现联接安装,翻转开合控制凸轮固定在支撑撑靠点运动平面内的车箱底板稍下方位置,压力作动活塞缸组件在对称中心平面内以相对AD杆固定近D端的E点为着力点,即活塞杆直接或间接铰接于E点作用于四联杆机构,作动活塞缸组件则以适应活塞杆运动要求的联接方式安装在汽车对称中心平面内的合适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