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学智专利>正文

机动车车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14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机动车车斗机构,特别是一种小四轮拖拉机的车斗部分。它包括车斗和其下部的牵引杠,牵引杠的后端位于车斗的中部,车斗由前半斗和后半斗两部分组成,前半斗较小并与牵引杠固连;后半斗较大,其下部与牵引杠的后端铰接;前后两半斗之间有连接机构。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打开前后半斗的连接机构后,由于后半斗铰接轴之间的部分较小,其后部较大,因而人工压动后半斗的后部便很容易地能将后半斗掀起,这既免去了外加的翻转机构,降低了成本,又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因而较易普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目前在农村较为普及的小四轮拖拉机。(*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机动车车斗机构,特别是一种小四轮拖拉机的车斗部分。现有的机动车车斗部分,如小四轮拖拉机的车斗部分有固定式和翻转式两种。显然,固定式车斗有使用有便的缺点。但现有的翻转式车斗均为整体式结构,车上要安装一套车斗的翻转机构,因而成本较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成本低、便于使用的机动车车斗机构。本技术包括车斗和其下部的牵引杠,牵引杠的后端位于车斗的中部,车斗由前半斗和后半斗两部分组成,前半斗较小并与牵引杠固连;后半斗较大,其下部与牵引杠的后端铰接;前后两半斗之间有连接机构。利用本技术在打开前后半斗的连接机构后,由于后半斗铰接轴之前的部分较小,其后部较大,因而人工压动后半斗的后部便很容易地能将后半斗掀起,这既免去了外加的翻转机构,降低了成本,又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因而较易普及。本技术特别适用于目前在农村较为普及的小四轮拖拉机。所说的连接机构可以包括插入前后两半斗下部的插销和其上部的锁定机构,有一控制机构与插销连接,即由插销固定两半斗的下部,再由锁定机构将其锁定。而上述插销的控制机构则可包括安装在前半斗前方、中部带有铰接轴的扳手,扳手的下端通过穿过前半斗下部的连杆与插销连接。若连杆与前半斗之间有一压簧,插销的后端面为斜面,则能够使后半斗自动回位。扳手的铰接轴可为一横杆,其两端分别连接由连杆带动的插销,使本技术前后半斗的连接更为牢固。所说的插销由通过两侧的联接板连接为一体的两个销轴组成,两个销轴分别位于前半斗下部的两个套管中,这种结构是为了防止前后半斗的相对转动。所说的锁定机构包括一内侧带有凹槽的定位块,定位块的一侧带有纵向销轴孔,另一侧带有手柄;前后半斗相接处的侧面分别带有突缘,其中后半斗突缘的后侧面为斜面,定位块的凹槽与前后半斗侧板上的突缘配合,定位块上的销轴孔穿于前半斗上的纵向销轴上。另外,前后半斗相接处各有一个调整环,两环的孔相对。当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插销可能产生位移,利用两调整环对其位置调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图;图2为图1部分剖视图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例定位块的俯视图;其中,1-扳手,2-横杆,3-前半斗,4-销轴,5-锁定机构,6-后半斗,7-铰支座,8-调节环,9-套管,10-压簧,11-连杆,12-牵引杠,13-联接板,14-插销,15-联接板,16-销轴孔,17-定位块,18-手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由前半斗3和后半斗6组成的车斗、安装在前斗下方的牵引杠12以及前后半斗的连接机构组成。其中,后半斗6较大,约占车斗整体长度的5/6。在车斗整体长度的一半处后半斗6的下底带有铰支座7,它与牵引杠12的后端铰接。后半斗6的两个侧板的前端面处带有外突缘,该外突缘的后表面为斜面。后半斗6前端面两侧的下底处带有插销配合孔,其后端而的上部与其侧板的上部铰接,下缘处带有挂钩,这种结构有利于货物的自卸。本实施例的前半斗3较小,约占车斗整体长度的1/6,它与牵引杠12固连,其后端面带有外突缘,在外突缘前方的侧面上有一销轴4。沿前半斗3两侧面的下底带有凹槽,两凹槽内安装有前后半斗的的连接机构,每一连接机构包括凹槽中部的挡板,后部两个平行的套管9,两个销轴分别位于套管9中,有两个联接板13、15分别将两销轴的两端连接,后联接板15为一斜板。两销轴构成插销14,并使其后端面为斜面。前半斗3下部的凹槽中有一连杆穿过挡板,其后端与联接板13连接,挡板联接板13之间的连杆11上有压簧10。安装在车斗两侧的两个连杆前端穿出前半斗3分别与一短连杆的下端铰接,短连杆的上端与一横杆2连接,横杆2的位于与车斗前端面固连的轴套中,并有一扳手1与横杆2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车斗机构,包括车斗和其下部的牵引杠(12),牵引杠(12)的后端位于车斗的中部,其特征是车斗由前半斗(3)和后半斗(6)两部分组成,前半斗(3)较小并与牵引杠(12)固连;后半斗(6)较大,其下部与牵引杠(12)的后端铰接;前后两半斗之间有连接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车斗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连接机构包括插入前后两半斗下部的插销(14)和其上部的锁定机构(5),有一控制机构与插销(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车斗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插销(14)的控制机构包括安装在前半斗(3)前方、中部带有铰接轴的扳手(1),扳手(1)的下端通过穿过前半斗(3)下部的连杆(11)与插销(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车斗机构,其特征是连杆(11)与前半斗(3)之间有一压簧(10),插销(14)的后端面为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车斗机构,其特征是扳手(1)的铰接轴为一横杆,其两端分别连接由连杆带动的插销。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机动车车斗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插销(14)由通过两侧的联接板(13)、(15)连接为一体的两个销轴组成,两个销轴分别位于前半斗下部的两个套管(9)中。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机动车车斗机构,其特征是所说的锁定机构包括一内侧带有凹槽的定位块(17),定位块(17)的一侧带有纵向销轴孔(16),另一侧带有手柄(18);前后半斗(3)相接处的侧面分别带有突缘,其中后半斗(6)突缘的后侧面为斜面,定位块(17)的凹槽与前后半斗侧板上的突缘配合,定位块(17)上的销轴孔穿于前半斗上的纵向销轴(4)上。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机动车车斗机构,其特征是前后半斗相接处各有一个调整环,两环的孔相对。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机动车车斗机构,特别是一种小四轮拖拉机的车斗部分。它包括车斗和其下部的牵引杠,牵引杠的后端位于车斗的中部,车斗由前半斗和后半斗两部分组成,前半斗较小并与牵引杠固连;后半斗较大,其下部与牵引杠的后端铰接;前后两半斗之间有连接机构。利用本技术在打开前后半斗的连接机构后,由于后半斗铰接轴之间的部分较小,其后部较大,因而人工压动后半斗的后部便很容易地能将后半斗掀起,这既免去了外加的翻转机构,降低了成本,又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因而较易普及。本技术特别适用于目前在农村较为普及的小四轮拖拉机。文档编号B60P1/04GK2337008SQ9822133公开日1999年9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29日专利技术者罗学智 申请人:罗学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车斗机构,包括车斗和其下部的牵引杠(12),牵引杠(12)的后端位于车斗的中部,其特征是:车斗由前半斗(3)和后半斗(6)两部分组成,前半斗(3)较小并与牵引杠(12)固连;后半斗(6)较大,其下部与牵引杠(12)的后端铰接;前后两半斗之间有连接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学智
申请(专利权)人:罗学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