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和废水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0838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0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其中,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20)包括相互隔开的作为废水一级处理单元的生物载体流动床(21)和作为废水二级处理单元的曝气生物滤池(22)以及分别与生物载体流动床(21)和曝气生物滤池(22)相连通的流体通道(23),所述生物载体流动床(21)中设置有可悬浮填料(3);所述曝气生物滤池(22)中设置有固定填料层(8)。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通过合理布置FCBR单元和BAF单元而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发挥两种工艺的特长,从而能更有效的处理废水。而且,采用一体化的结构形式,节省了占地面积,特别的结构设计简化了流程,减少了泵、管道和阀门等设备,同时也便于操作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其中,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20)包括相互隔开的作为废水一级处理单元的生物载体流动床(21)和作为废水二级处理单元的曝气生物滤池(22)以及分别与生物载体流动床(21)和曝气生物滤池(22)相连通的流体通道(23),所述生物载体流动床(21)中设置有可悬浮填料(3);所述曝气生物滤池(22)中设置有固定填料层(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通过合理布置FCBR单元和BAF单元而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发挥两种工艺的特长,从而能更有效的处理废水。而且,采用一体化的结构形式,节省了占地面积,特别的结构设计简化了流程,减少了泵、管道和阀门等设备,同时也便于操作和控制。【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的一体化装置以及采用该一体化装置的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载体流化床(简称为FCBR)技术,采用了独特设计的流态化生物载体(Fluidized B1carrier),由于该生物载体独特的结构设计,使FCBR较传统工艺具有更高的污泥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微生物附着生长于流态化生物载体的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微生物膜层。附着生长的微生物可以达到很高的生物量,因此,反应池内生物浓度是悬浮生长活性污泥工艺的2-4倍,可达8-12g/L,降解效率也因此成倍提高,对来水的水质的要求不高,且对来水的水量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 载体流动床技术属于生物膜技术,不存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以及污泥流失等问题,也不用担心传质问题和供氧问题,因此不必频繁的监控反应池中的污泥情况和变换运行参数,使日常的运行管理更简捷。 曝气生物滤池(B1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 (有害物质)的作用,其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二沉池),其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省。 曝气生物滤池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投资少(节约30%)、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由于载体流动床和曝气生物滤池具有的诸多优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如: CN101565233A涉及一种采用生物载体流化床处理有机含盐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将空气由流化床底部的空气进口进入反应池,含盐有机废水由流化床顶部废水流入口进入反应池,在载体流化床反应池内容纳有球状或短柱状轻质高分子生物载体,所述生物载体的填充密度为23-35kg/m3反应池容积,所述生物载体呈流化态悬浮于反应池内,水相微生物附着于所述生物载体表面,与含盐有机废水充分接触使污染物分解,处理后的废水经废水流出口排出。该方法具有载体不会流失以及营养物和污染物接触充分,耐盐性好,处理效率闻等优势。 CN201358204Y涉及一种用于炼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该装置由进水池和一级或多级工程菌-曝气生物滤池EM-BAF反应器串联组成,EM-BAF反应器内装有活性生物填料床,内部分为多个空间,每个空间填充有活性生物填料,活性生物填料床下方设曝气管路和排泥管。经二级生物处理后的炼油污水在本装置内与活性生物填料接触后排出,污水中COD以及氨氮得到去除。该装置具有耐受污染物浓度变化冲击,微生物负载量高,产泥少的优点。 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FCBR工艺存在着出水悬浮物较高等问题,而BAF存在着处理浓度较高的废水时所需的反冲洗水量大、水头损失也较大的缺陷。同时现有的生化装置也存在占地较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将FCBR和BAF工艺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废水处理效果好、操作更简便、占地更省的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废水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其中,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相互隔开的作为废水一级处理单元的生物载体流动床和作为废水二级处理单元的曝气生物滤池以及分别与生物载体流动床和曝气生物滤池相连通的流体通道,所述生物载体流动床中设置有可悬浮填料,所述可悬浮填料上可承载用于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中设置有固定填料层,所述固定填料层中可承载用于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进水口、排水口、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其中,进水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分别与生物载体流动床相连通;排水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分别与曝气生物滤池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连通管道相通。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一体化装置,该方法包括先将待处理废水引入废水一级处理单元生物载体流动床中,与处于流化状态的可悬浮填料接触,进行好氧或缺氧或厌氧生化反应,处理后出水通过流体通道引入废水二级处理单元曝气生物滤池中,与固定填料层接触,进行好氧生化反应,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进水口、排水口、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其中,进水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分别与生物载体流动床相连通;排水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分别与曝气生物滤池相连通,将待处理废水从进水口引入生物载体流动床中,并通过第一进气口向生物载体流动床中通入含氧或不含氧的气体,并使其中的可悬浮填料处于流化状态,经过生物载体流动床处理的处理后出水通过流体通道引入废水二级处理单元曝气生物滤池中,通过第二进气口向曝气生物滤池中通入含氧气体对废水进行曝气,最终出水从排水口被引出,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分别用于将生物载体流动床和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废气排出,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连通管道相通,将从曝气生物滤池中被排出的至少部分废气通过连通管道引入生物载体流动床中。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通过合理布置FCBR单元和BAF单元而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发挥两种工艺的特长,从而能更有效的处理废水。而且,采用一体化的结构形式,节省了占地面积,特别的结构设计简化了流程,减少了泵、管道和阀门等设备,同时也便于操作和控制。 优选地,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该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将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内部空间围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作为生物载体流动床,所述第二区域作为曝气生物滤池,所述第三区域作为流体通道。 优选地,作为生物载体流动床的第一区域位于该装置的上部,作为曝气生物滤池的第二区域位于该装置的下部,作为流体通道的第三区域沿着该装置的高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纵向隔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废水生物处理的一体化装置的顶壁和底壁间隔开,使得该流体通道能够分别与生物载体流动床和曝气生物滤池连通。 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合理、优化布置第一区域(作为生物载体流动床)、第二区域(作为曝气生物滤池)以及第三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20)包括相互隔开的作为废水一级处理单元的生物载体流动床(21)和作为废水二级处理单元的曝气生物滤池(22)以及分别与生物载体流动床(21)和曝气生物滤池(22)相连通的流体通道(23),所述生物载体流动床(21)中设置有可悬浮填料(3),所述可悬浮填料(3)上可承载用于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所述曝气生物滤池(22)中设置有固定填料层(8),所述固定填料层(8)中可承载用于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所述废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20)包括进水口(1)、排水口(11)、第一进气口(6)、第二进气口(10)、第一排气口(5)、第二排气口(12),其中,进水口(1)、第一进气口(6)和第一排气口(5)分别与生物载体流动床(21)相连通;排水口(11)、第二进气口(10)和第二排气口(12)分别与曝气生物滤池(22)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6)和所述第二排气口(12)通过连通管道(13)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桑军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