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敏专利>正文

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662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包括至少一个的停车道、过道和可横移停车道;可横移停车道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可横移车位;可横移停车道的一侧与停车道紧邻;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设有横移装置;可横移停车道上必须有一个可横移车位没有车载板形成预留车位,且该车位前后设置有库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现有的停车场进行改进,投资少,改造方便。只需要安装现有技术成熟的智能横移停车设备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土地空间利用率,增在同等面积的情况下,可以多增加停车位,集约土地,解决目前城市中存在的停车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
技术介绍
停车声是提供车位,供停车之用的停车场所,尤其以地面、楼面停车场最多。在大城市中,现有的停车位越来越不够使用。 由于停车需要车位及停车过道,所以停车占地面积大,实际的土地利用率低。现有最高效、合理的停车位设置是在过道两边设置停车位,但即使是这样,实际空间利用率只有66%,如果遇到一些异型、不规则的场所,利用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更高,可停放更多车辆的智能横移停车场。 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包括至少一个的停车道、过道和可横移停车道;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可横移车位;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的一侧与停车道紧邻; 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设有横移装置,所述的横移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轨道和车载板;所述的两根平行轨道设置在地面上,车载板通过设置在底部的滚轮与轨道配合连接;一个可横移车位设置一个车载板; 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必须有一个可横移车位没有车载板形成预留车位,且该车位前后设置有库闸;所述的库闸由一根立柱和闸栏组成,闸栏可活动的横向固定在立柱上。 进一步,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有车载板的可横移车位至少有一个前、后设置有库闸。 进一步,当可横移车位数为奇数时,预留车位设置在可横移停车道的中间车位上;当可横移车位数为偶数时,预留车位设置在可横移停车道中间位置的两个车位中的任意一个。 进一步,所述的横移装置与库闸由PLC控制器控制;停取车作业完成后,由PLC控制器控制横移的载车板再移回到原来的车位,使得预留空位保持畅通。 进一步,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另一侧与过道相邻。 进一步,所述的过道另一侧与第一停车道相邻。 进一步,所述的停车道另一侧与依次相邻的第二停车道、第二可横移停车道、第二过道、第二停车道相邻。 进一步,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另一侧与过道相邻,所述的过道另一侧与依次相邻的第一可横移停车道、第一停车道相邻。 进一步,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另一侧与过道相邻,所述的过道另一侧与依次相邻的第一可横移停车道、第二可移动车道、第一停车道相邻。 进一步,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另一侧与依次相邻的第三可横移停车道、过道、第一可横移停车道、第二可横移停车道、第一停车道相邻。 本技术可实现两排或多排的无间隙停车,可横移停车道上预留车位的设置,使得载车板可以左右移动,以形成空位,方便空位后方的车辆出入可横移停车道和停车道。在预留车位前后方还设置有库闸,防止车辆误入,影响载车板左右横移。 本技术库闸的开关及载车板的横移均由PLC控制器控制,每次存取车完成后,载车板自动回到横移前的车位。库闸在车辆进出时才同时打开,操作完成后,自动关闭。 本技术在每个横移车位前、后均可设置库闸,预留车位可以选取任意位置,优选中间位置。 本技术可对现有的停车场进行改进,投资少,改造方便。只需要安装现有技术成熟的智能横移停车设备即可。带库闸的停车位可有效防止发生堵库的情况,运行安全,使用方便,提高了土地空间利用率,解决目前城市中存在的停车难的问题。 本技术要广泛应用于常见的楼面、地面、地下室停场中,同时,也可以与立体车库组合使用,实现一条以上的无间隙停车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横移装置的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库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平面结构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平面结构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平面结构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平面结构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5平面结构图;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5平面结构图; 图10为目前四道路时的车位平面结构图; 图11为目前五道路时的车位平面结构图; 图12为目前六道路时的车位平面结构图; 图13为目前七道路时的车位平面结构图; 图14为目前八道路时的车位平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包括至少一个的停车道1、过道2和可横移停车道3 ;可横移停车道3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可横移车位;可横移停车道3的一侧与停车道I紧邻。 可横移停车道3上设有横移装置,所述的横移装置属于常规技术,在现有的立体车库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所述的横移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轨道7和车载板8 ;所述的两根平行轨道7设置在地面上,车载板8通过设置在底部的滚轮9与轨道7配合连接;一个可横移车位设置一个车载板8。可横移停车道3上必须有一个可横移车位没有车载板形成预留车位4,且该车位前后设置有库闸;所述的库闸由一根立柱5和闸栏6组成,闸栏6可活动的横向固定在立柱5上。可横移停车道3上有车载板的可横移车位至少有一个前、后设置有库闸。当可横移车位数为奇数时,预留车位4设置在可横移停车道的中间车位上;当可横移车位数为偶数时,预留车位4设置在可横移停车道中间位置的两个车位中的任意一个。 横移装置与库闸由PLC控制器控制;停取车作业完成后,由PLC控制器控制横移的载车板再移回到原来的车位,使得预留空位保持畅通。 实施例1 如图4,为三条道路时,本技术的车位设置平面结构图,可横移停车道另一侧与过道Al相邻。 实施例2 如图5,为四条道路时,本技术的车位设置平面结构图,过道Al另一侧与第一停车道BI相邻。图10是现有的平面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能设置二条停车道,而本技术则可以设置三条停车道。 实施例3 如图6,为五条道路时,本技术的车位设置平面结构图,可横移停车道另一侧与过道Al相邻,过道Al另一侧与依次相邻的第一可横移停车道Cl、第一停车道BI相邻。图11是现有的平面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能设置三条停车道,而本技术则可以设置四条停车道。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为六条道路时,本技术的车位设置平面结构图,可横移停车道另一侧与过道Al相邻,过道Al另一侧与依次相邻的第一可横移停车道Cl、第二可移动车道E1、第一停车道BI相邻。图12是现有的平面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能设置四条停车道,而本技术则可以设置五条停车道,最多可实现三条停车道的无间隙停车。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为七条道路时,本技术的车位设置平面结构图,可横移停车道另一侧与依次相邻的第三可横移停车道F1、过道Al、第一可横移停车道Cl、第二可横移停车道E1、第一停车道BI相邻。图13是现有的平面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能设置四条停车道,而本技术则可以设置六条停车道,最多可实现三条停车道的无间隙停车。 实施例6 如图9所示,为八条道路时,本技术的车位设置平面结构图,停车道Dl另一侧与依次相邻的第三停车道E1、第三可横移停车道F1、第一过道G1、第四停车道Hl相邻。图14是现有的平面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能设置五条停车道,而本技术则可以设置六条停车道,最多可实现四条停车道的无间隙停车。 现以实施例4来说明是如何停车的。 如图7,过道Al依次相邻第一可横移停车道Cl、第二可移动车道E1、第一停车道BI,过道Al另一侧依次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的停车道、过道和可横移停车道;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可横移车位;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的一侧与停车道紧邻;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设有横移装置,所述的横移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轨道和车载板;所述的两根平行轨道设置在地面上,车载板通过设置在底部的滚轮与轨道配合连接;一个可横移车位设置一个车载板;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必须有一个可横移车位没有车载板形成预留车位,且该车位前后设置有库闸;所述的库闸由一根立柱和闸栏组成,闸栏可活动的横向固定在立柱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的停车道、过道和可横移停车道;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可横移车位;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的一侧与停车道紧邻; 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设有横移装置,所述的横移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轨道和车载板;所述的两根平行轨道设置在地面上,车载板通过设置在底部的滚轮与轨道配合连接;一个可横移车位设置一个车载板; 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必须有一个可横移车位没有车载板形成预留车位,且该车位前后设置有库闸;所述的库闸由一根立柱和闸栏组成,闸栏可活动的横向固定在立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横移停车道上有车载板的可横移车位至少有一个前、后设置有库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当可横移车位数为奇数时,预留车位设置在可横移停车道的中间车位上;当可横移车位数为偶数时,预留车位设置在可横移停车道中间位置的两个车位中的任意一个。4.根据权利I或2所述的一种带库闸的智能横移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移装置与库闸由PLC控制器控制;停取车作业完成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
申请(专利权)人:郑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