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永胜专利>正文

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54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包括车斗,车斗下端的前部与顶升装置相连,车斗下端的中后部与车底盘沿左、右水平方向采用销轴铰接相连,所述车斗底板的后部与尾翘板的前端铰接相连,尾翘板的下表面分别与至少一个弧形顶杆或凸轮的后弧形面相贴,每个弧形顶杆或凸轮的中部分别采用转轴安装在位于所述尾翘板下方的支架上,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斗上,每个所述弧形顶杆或所述凸轮的后弧形面与所述尾翘板下表面的相贴处位于所述转轴的前上方,每个弧形顶杆或凸轮的下端分别与锁链的后端相连,每个锁链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车底盘相连。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载货量大,安全性能好,在卸货时需要倾斜角度较小,卸车工作效率高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通过尾部卸货的自卸车,为了便于高效率的卸货,其车斗不设后挡板,故载货量也相对较低,为此,将车斗的底板设计成具有7°-15°的尾翘角度,以提高载货量,在卸货时需要倾斜至少52°才能保证将所装物料卸净,由于其倾斜角度较大,导致车身稳定性较差,易发生翻车事故,如果在卸货时倾斜的角度较小,又会有少量的物料遗留在车斗内,需要人工作业清理,导致卸货的工作效率显著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货量大,安全性能好,在卸货时需要倾斜角度较小,卸车工作效率高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包括车斗,车斗下端的前部与顶升装置相连,车斗下端的中后部与车底盘沿左、右水平方向采用销轴铰接相连,所述车斗底板的后部与尾翘板的前端铰接相连,尾翘板的下表面分别与至少一个弧形顶杆或凸轮的后弧形面相贴,每个弧形顶杆或凸轮的中部分别采用转轴安装在位于所述尾翘板下方的支架上,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斗上,每个所述弧形顶杆或所述凸轮的后弧形面与所述尾翘板下表面的相贴处位于所述转轴的前上方,每个弧形顶杆或凸轮的下端分别与锁链的后端相连,每个锁链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车底盘相连。本专利技术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其中所述弧形顶杆或凸轮的数量为2-6个,每个所述转轴分别安装在支架上,每个转轴上套装有可令转轴逆时针翻转的扭簧。本专利技术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其中所述车斗包括顶端与车斗框架铰接相连的后挡板,后挡板前表面的下部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密封板,密封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尾翘板的后端相配合。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当车斗的前端被顶升装置顶起来时,由于锁链和车底盘的连接点与锁链和每个弧形顶杆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导致被张紧的锁链会松驰下来,于是,每个弧形顶杆就会在尾翘板以及其上货物重力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尾翘板也会向下翻转,从而可在45°左右倾斜角度状态下将货物迅速卸下,不需要人工作业清理,也避免了车体在卸车时出现严重偏载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其安全性能好。由于车斗后部的底端铰接有尾翘板,其车斗的底板可设计成平面,由此可提高车斗的装载物料的容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处于卸货状态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处于卸货状态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包括车斗1,车斗1下端的前部与顶升装置(图中未画出)相连,车斗1下端的中后部与车底盘2沿左、右水平方向采用销轴3铰接相连,车斗1底板的后部与尾翘板5的前端铰接相连,尾翘板5的下表面分别与2-6个弧形顶杆4的后弧形面12相贴,每个弧形顶杆4的中部分别采用转轴6安装在位于所述尾翘板5下方的支架9上,支架9安装在位于所述销轴3后方的车斗1上,每个弧形顶杆4的后弧形面12与尾翘板5下表面的相贴处位于转轴6的前上方,每个转轴6上套装有可令转轴6逆时针翻转的扭簧(图中未画出)。每个弧形顶杆4的下端分别与锁链7的后端相连,每个锁链7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车底盘2相连。车斗1包括顶端与车斗框架铰接相连的后挡板10,后挡板10前表面的下部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密封板11,密封板11的外表面与尾翘板5的后端相配合。当车斗1中装有货物时,货物会对后挡板10和尾翘板5产生一个挤压作用,令尾翘板5趋于向下翻转打开,同时令后挡板10的底端趋于向后翻转打开,但此时每个弧形顶杆4的弧形面12的前端顶在尾翘板5的下表面上,由于其顶起的接触点位于转轴6的前上方,同时每个弧形顶杆4的下端被张紧的锁链7拉着连接在车底盘2上,令每个弧形顶杆4不能转动放下尾翘板5。如果需要卸下车斗1中的货物,当车斗1的前端被顶升装置顶起来时,由于锁链7和车底盘2的连接点与锁链7和每个弧形顶杆4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导致被张紧的锁链7会松驰下来,于是,每个弧形顶杆4就会在尾翘板5以及其上货物重力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尾翘板5也会向下翻转,车斗1内的物料就会被倾倒出来。卸货完毕后,车斗1的前端会下落至原位,导致松驰的锁链7被张紧,于是,锁链7会将每个弧形顶杆4拉回原位,令弧形顶杆4顶起尾翘板5。如果不需要使用尾翘板5,也可以将弧形顶杆4朝逆时针翻转一定的角度,此时,弧形顶杆4的顶端就会落下来,不再支撑尾翘板5,使得尾翘板5也处于水平状态。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也可以是包括车斗1,车斗1下端的前部与顶升装置相连,车斗1下端的中后部与车底盘2沿左、右水平方向采用销轴3铰接相连,车斗1底板的后部与尾翘板5的前端铰接相连,尾翘板5的下表面分别与2-6个凸轮8的后弧形面12相贴,每个凸轮8的中部分别采用转轴6安装在位于所述尾翘板5下方的支架9上,支架9安装在位于所述销轴3后方的车斗1上,每个凸轮8的弧形面12与尾翘板5下表面的相贴处位于转轴6的前上方,每个转轴6上套装有可令转轴6逆时针翻转的扭簧(图中未画出)。每个凸轮8的下端分别与锁链7的后端相连,每个锁链7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车底盘2相连。车斗1包括顶端与车斗框架铰接相连的后挡板10,后挡板10前表面的下部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密封板11,密封板11的外表面与尾翘板5的后端相配合。当车斗1中装有货物时,货物会对后挡板10和尾翘板5产生一个挤压作用,令尾翘板5趋于向下翻转打开,同时令后挡板10的底端趋于向后翻转打开,但此时每个凸轮8的弧形面12的前端顶在尾翘板5的下表面上,由于其顶起的接触点位于转轴6的前上方,同时每个凸轮8的下端被张紧的锁链7拉着连接在车底盘2上,令每个凸轮8不能转动放下尾翘板5。如果需要卸下车斗1中的货物,当车斗1的前端被顶升装置顶起来时,由于锁链7和车底盘2的连接点与锁链7和每个凸轮8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导致被张紧的锁链7会松驰下来,于是,每个凸轮8就会在尾翘板5以及其上货物重力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尾翘板5也会向下翻转,车斗1内的物料就会被倾倒出来。卸货完毕后,车斗1的前端会下落至原位,导致松驰的锁链7被张紧,于是,锁链7会将每个凸轮8拉回原位,令凸轮8顶起尾翘板5。如果不需要使用尾翘板5,也可以将每个凸轮8朝逆时针翻转一定的角度,此时,每个凸轮8的顶端就会落下来,不再支撑尾翘板5,使得尾翘板5也处于水平状态。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方案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包括车斗(1),车斗(1)下端的前部与顶升装置相连,车斗(1)下端的中后部与车底盘(2)沿左、右水平方向采用销轴(3)铰接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1)底板的后部与尾翘板(5)的前端铰接相连,尾翘板(5)的下表面分别与至少一个弧形顶杆(4)或凸轮(8)的后弧形面(12)相贴,每个弧形顶杆(4)或凸轮(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具有活动尾翘的自卸车,包括车斗(1),车斗(1)下端的前部与顶升装置相连,车斗(1)下端的中后部与车底盘(2)沿左、右水平方向采用销轴(3)铰接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1)底板的后部与尾翘板(5)的前端铰接相连,尾翘板(5)的下表面分别与至少一个弧形顶杆(4)或凸轮(8)的后弧形面(12)相贴,每个弧形顶杆(4)或凸轮(8)的中部分别采用转轴(6)安装在位于所述尾翘板(5)下方的支架(9)上,支架(9)安装在所述车斗(1)上,每个所述弧形顶杆(4)或所述凸轮(8)的后弧形面(12)与所述尾翘板(5)下表面的相贴处位于所述转轴(6)的前上方,每个弧形顶杆(4)或凸轮(8)的下端分别与锁链(7)的后端相连,每个锁链(7)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车底盘(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赵永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