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9898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以及在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且位于液晶层外侧的至少一个发光单元,阵列基板和/或对向基板的衬底基板与发光单元的接触区域具有容纳发光单元的凹槽结构,即通过设置凹槽结构增大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距离,使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发光单元,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由于背光源的厚度导致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凹槽结构将发光单元集成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可以减薄背光模组,进而减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提高显示装置的集成度,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以及公共信息的显示,用于显示画面的平板液晶显示器因其超薄节能的优点而被大力推广。一般地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由阵列基板1、彩膜基板2以及位于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组成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设置在阵列基板1背离液晶层3一侧的导光板4、设置于导光板4背向阵列基板1一侧的反光板5、以及单独设置于导光板4侧边的背光源6。其工作原理为背光源6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4和反光板5的作用,射向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配合液晶层3中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偏转,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然而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背光源6的厚度较厚,限制了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不能减薄,因此背光模组加上显示面板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较厚,而随着液晶显示装置轻薄化发展,人们不断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集成度,以期得到轻薄化的显示装置。因此,如何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集成度,进而减薄液晶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而置的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以及封装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液晶层外侧的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阵列基板和/或所述对向基板的衬底基板与所述发光单元的接触区域具有可容纳所述发光单元的凹槽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而置的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以及封装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液晶层外侧的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阵列基板和/或所述对向基板的衬底基板与所述发光单元的接触区域具有可容纳所述发光单元的凹槽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为电致发光器件或发光二极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或所述对向基板的衬底基板与发光单元的接触区域具有可容纳所述发光单元的凹槽结构的深度为40-60微米。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具体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且相对而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构成密封空间的封装部件,以及填充于所述密封空间的荧光材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连杰郭建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