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938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可供装置于一安全座椅基座后端的两侧,它的技术要点在于包括一卡掣块、一释放块以及一推顶块,其中卡掣块是以一可转动的方式进入汽车座椅卡榫,通过此限制汽车座椅卡榫使的无法自由脱离。当欲解开取出安全座椅时,可推动释放块去驱转卡掣块,通过此可带动推顶块去推顶卡榫,使固定机构得以脱离卡榫,达到取出安全座椅的目的,并获得方便操作、具兼顾安全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座椅基座的固定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装置于安全座椅基座的后端两侧,让基座能够与汽车座椅的卡榫配合卡掣而固定或释放。
技术介绍
往昔人们想到要带着婴儿坐车时,通常会认为一直由大人抱着是最安全的方式;但是,经过许多实验测试以及交通事故报告显示,婴儿由大人抱着坐车反而加倍危险——因为这将成为大人身前护身的安全气囊。目前较先进的国家已纷纷规定婴儿乘坐汽车时,必须使用婴儿汽车安全座椅。然而,婴儿汽车安全座椅若是直接放置在汽车座椅上并不稳固,为此必须每次捆绑汽车安全带,相当不便。因此,后来改成利用安全带先扣接一基座,让婴儿汽车安全座椅可直接卡掣在基座上。反之,要拿起安全座椅时,在基座上操作即可直接释放,摆脱了每次探身车后座来操作汽车安全带的麻烦。然而,基座若只利用汽车安全带与汽车座椅扣接,则遇加速或煞车时难免仍将有所晃动,还不完全适合使用于婴儿汽车安全座椅的安置。有鉴于此,目前有些产品开始直接将基座扣接于汽车座椅上设置的卡榫,如美国第6,082,819号专利案所提供的结构,但其操作上的便利性仍嫌不够。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的缺点,进行了有益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操作、且兼顾安全的安全座椅基座的固定机构。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本安全座椅基座的固定结构,是于一婴儿安全座椅基座后端的两侧,至少装置一卡掣块、一释放块以及一推顶块;当需要卡固时,令其卡掣块以一可转动的方式进入汽车座椅的卡榫进而限制卡榫使之无法自由脱离;而当欲释开时,通过由释放块推动转动卡掣块,使卡掣块被驱转而由推顶块推顶汽车座椅的卡榫,使固定机构随的脱离卡榫,通过此达到操作方便、达到安全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与汽车座椅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机构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构件透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固定结构与卡榫卡掣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固定结构与卡榫脱离动作示意图;10基座;20汽车座椅;30卡榫;201座位部;202靠背部;2固定机构;3本体;4卡掣块;31长弧槽;32接收槽;41受推部;42限制部;40第一弹性组件;5释放块;51推动端;52释放部;6推顶块;61推顶端;60第二弹性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技术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的实施例,其作用主要是方便操作者将一婴儿汽车安全座椅固定于汽车座椅20上。目前汽车内的一般配备中,汽车座椅20的座位部201与靠背部202之间设一卡榫30,可供本技术利用。本技术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的实施例包括一基座10及一固定机构2。其中基座10,是装置在汽车座椅20上以供操作者固定或释放婴儿汽车安全座椅。固定机构2请参阅图2、3所示,是装置在该基座10后端的两侧,可包括一本体3、一卡掣块4、一释放块5及一推顶块6。在本实施例当中,本体3是两片式的组合,其一端是固定的或可拆式的连接于该基座10后端两侧,另于本体3上设置一长弧槽31,且于本体3另一端设置一接收槽32。卡掣块4,以可转动的方式枢接于本体3上;卡掣块4包括有一受推部41以及一限制部42,另外在卡掣块4与本体3间则装置有第一弹性组件40。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弹性组件40可为一扭力弹簧,通过扭力弹簧的力量使卡掣块4的限制部42于常态下对卡榫30形成卡掣,避免卡榫30自由脱离。释放块5,其中间部份是以可转动的方式枢接于本体3上。释放块5的一端为一推动端51,推动端51于常态下是位于卡掣块4受推部41的下方位置而受卡掣块4的压掣。释放块5的另一端横向连接或延伸出一释放部52。释放部52是凸出于该本体3的长弧槽31外部,供操作者推动释放块5转动。推顶块6,是以可直线滑动的方式装置于该本体3内。推顶块6一端形成一推顶端61,且于推顶块6与本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6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组件60可为一压缩弹簧,利用压缩弹簧的力量,使卡掣块4卡掣汽车座椅20上的卡榫30时,呈一受压掣的状态。请参考图4、5,通过上述构件的组合,当固定机构2欲与汽车座椅20上的卡榫30卡掣固定时,卡榫30可推动卡掣块4转动,使卡榫30进入卡掣块4的限制部42以形成固定状态,同时,该卡榫30是推动推顶块6移动以使第二弹性组件60呈受压掣状态;当操作者欲释放该固定机构2时,操作者是通过该释放部52于该长弧槽31移动,进而推动该释放块5转动,而该释放块5的推动端51是位于卡掣块4的受推部41下端,故释放块5的转动是可连动该卡掣块4转动,此时,通过第二弹性组件60的弹性并通过该推顶块6的推顶端61将卡榫30推出限制部42,使固定机构2能够脱离汽车座椅20上的卡榫30。此结构操作简便,能达到操作方便且兼顾安全性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是连接于该安全座椅基座(10)后端的两侧,使该安全座椅能够固定在汽车座椅的卡榫(30)上;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包括本体(3),连接于该基座(10)后端两侧;卡掣块(4),是与第一弹性组件(40)一起枢接于该本体(3)上,它包括一用以限制该卡榫(30)脱离的限制部(42);释放块(5),是枢接于该本体(3)上,该释放块是可推顶该卡掣块(4)转动;及推顶块(6),是以可移动的方式装置于该本体;推顶块(6)一端形成一推顶端(61),且于推顶块(6)与本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3)一端设置有一供该卡榫(30)进入的接收槽(32),且含有一供释放块(5)移动的长弧槽(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块(5)的一端横向延伸凸出一释放部(52),释放部(52)是凸出于该本体(3)的长弧槽(31)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块(5)的另一端是一推动端(51),该推动端是位于卡掣块(4)的下方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组件(40)为一扭力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弹性组件(60)为一压缩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可供装置于一安全座椅基座后端的两侧,它的技术要点在于包括一卡掣块、一释放块以及一推顶块,其中卡掣块是以一可转动的方式进入汽车座椅卡榫,通过此限制汽车座椅卡榫使的无法自由脱离。当欲解开取出安全座椅时,可推动释放块去驱转卡掣块,通过此可带动推顶块去推顶卡榫,使固定机构得以脱离卡榫,达到取出安全座椅的目的,并获得方便操作、具兼顾安全的技术效果。文档编号B60N2/26GK2815766SQ200520063369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侯宏忠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座椅基座固定机构,是连接于该安全座椅基座(10)后端的两侧,使该安全座椅能够固定在汽车座椅的卡榫(30)上;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包括:    本体(3),连接于该基座(10)后端两侧;    卡掣块(4),是与第一弹性组件(40)一起枢接于该本体(3)上,它包括一用以限制该卡榫(30)脱离的限制部(42);    释放块(5),是枢接于该本体(3)上,该释放块是可推顶该卡掣块(4)转动;及    推顶块(6),是以可移动的方式装置于该本体;推顶块(6)一端形成一推顶端(61),且于推顶块(6)与本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宏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