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9294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2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其包括一个脚踏主杆、一个脚踏副杆、两个角度调节板以及一条拉线;该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活动式连接,该两个角度调节板分别位于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的左右两侧,每个角度调节板一端与脚踏副杆连接,另一端与脚踏主杆连接;该拉线一端穿套在脚踏主杆后通过拉线锁件固定,另一端与发动机油门或者刹车压板连接;能够精确调节脚踏副杆打开的角度,从而可以根据驾驶者的需求来调节足底踩踏脚踏副杆的位置,便于操作控制卡丁车,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其包括一个脚踏主杆、一个脚踏副杆、两个角度调节板以及一条拉线;该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活动式连接,该两个角度调节板分别位于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的左右两侧,每个角度调节板一端与脚踏副杆连接,另一端与脚踏主杆连接;该拉线一端穿套在脚踏主杆后通过拉线锁件固定,另一端与发动机油门或者刹车压板连接;能够精确调节脚踏副杆打开的角度,从而可以根据驾驶者的需求来调节足底踩踏脚踏副杆的位置,便于操作控制卡丁车,使用安全可靠。【专利说明】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
技术介绍
卡丁车是一种高速赛车,为了安全起见,卡丁车座椅均固定在主车架之上,不论是玻璃钢座椅还是软座椅,都无法进行前后调节,如果驾驶者身材矮小,腿部相对较短时,需要尽量前伸,才能踏到脚踏杆,当卡丁车在赛道上高速行驶,需要频繁加速或制动时,由于脚踏杆与驾驶者腿部位置不便于调整,导致使力不当,从而使驾驶员操控卡丁车的难度加大,容易造成行车失控,而且还会影响驾驶者的驾乘舒适性,进而导致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卡丁车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能够精确调节脚踏副杆打开的角度,从而可以根据驾驶者的需求来调节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之间的位置,便于操作控制卡丁车,使用安全可靠。 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技术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脚踏主杆、一个脚踏副杆、两个角度调节板以及一条拉线;该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活动式连接,该两个角度调节板分别位于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的左右两侧,每个角度调节板一端与脚踏副杆连接,另一端与脚踏主杆连接;该拉线一端穿套在脚踏主杆后通过拉线锁件固定,另一端与发动机油门或者刹车压板连接。 前述的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其中:所述脚踏主杆上部由无缝钢管弯曲成的Π字形体,该Γ7字形体开口处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根与地面呈垂直状的无缝钢管,该无缝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与地面平行的无缝钢管短节,该无缝钢管短节通过螺栓与卡丁车车架连接;Π字形体与垂直于地面的无缝钢管连接处具有向地面弯折的角度,且Γ7字形体呈平行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螺栓;Π字形体与垂直于地面的无缝钢管连接处焊接固定一块耳板,该耳板的设置方向与该处向地面弯折角度的方向相反,且耳板上设有螺孔;该Π字形体开口处的一端与地面呈垂直状无缝钢管连接处的下方的该无缝钢管上焊接固定一个铁质环体;所述脚踏副杆为无缝钢管弯曲成与脚踏主杆上部Π字形体相同的Γ7字形体,该Γ7字形体呈平行状的两侧与脚踏主杆螺栓对应的位置也分别设有一个螺栓;该脚踏副杆Γ7字形开口处分别焊接有与地面平行的无缝钢管短节,该无缝钢管短节与脚踏主杆耳板上的螺孔对合后通过螺栓活动式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板为两个弧形钢板,该钢板板面上等距设有数个调节孔,其中一个角度调节板通过两个调节孔分别与脚踏副杆和脚踏主杆左侧螺栓借助螺母螺接,另一个角度调节板通过两个调节孔分别与脚踏副杆和脚踏主杆右侧螺栓借助螺母螺接;所述拉线一端穿过脚踏主杆一侧与地面呈垂直状无缝钢管上的铁质环体后通过拉线锁件固定,另一端与发动机油门或者刹车压板连接。 前述的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其中:所述无缝钢管的直径为16mm,壁厚为3mm,该无缝钢管管壁表面镀锌;所述角度调节板为3mm厚的弧形钢板,该弧形钢板表面镀锌且弧心角为90度;所述无缝钢管短节的直径为16mm,壁厚为3mm。 前述的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其中:所述Π字形体与垂直于地面的无缝钢管一端连接处具有向地面弯折的角度为150±20度,设置弯折角度可以使驾驶者的脚踏感觉更加舒适,并且便于蹬踏着力。 本技术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的有益效果,其包括脚踏主杆、脚踏 副杆以及角度调节板;当驾驶者因为身材原因,踩踏脚踏杆不方便时,可以打开脚踏副杆调整至合适角度(即脚踏主杆与脚踏副杆之间的距离),并用角度调节板加以固定,从而解决驾驶者为迎合脚踏杆而必须改变坐姿问题,避免因为坐姿不当而影响驾驶者对卡丁车操控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卡丁车用门字型可调距脚踏杆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技术卡丁车用门字型可调距脚踏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脚踏主杆、2脚踏副杆、3角度调节板、4拉线、5拉线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卡丁车用门字型可调距脚踏杆,其包括一个脚踏主杆1、一个脚踏副杆2、两个角度调节板3以及一根拉线4 ;该脚踏副杆2与脚踏主杆I活动式连接,该两个角度调节板3分别位于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的左右两侧,每个角度调节板一端与脚踏副杆连接,另一端与脚踏主杆连接;该拉线4 一端穿套在脚踏主杆I后通过拉线锁件固定,另一端与发动机油门或者刹车压板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其中:该脚踏主杆I上部由无缝钢管弯曲成的π字形体,该Γ7字形体开口处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根与地面呈垂直状的无缝钢管,该无缝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与地面平行的无缝钢管短节,该无缝钢管短节通过螺栓与卡丁车车架连接;Π字形体与垂直于地面的无缝钢管连接处具有向地面弯折的角度,且Π字形体呈平行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螺栓;Γ7字形体与垂直于地面的无缝钢管连接处焊接固定一块耳板,该耳板的设置方向与该处向地面弯折角度的方向相反,且耳板上设有螺孔;该Π字形体开口处的一端与地面呈垂直状无缝钢管连接处的下方的该无缝钢管上焊接固定一个铁质环体;该脚踏副杆2为无缝钢管弯曲成与脚踏主杆上部Π字形体相同的π字形体,该Γ7字形体呈平行状的两侧与脚踏主杆螺栓对应的位置也分别设有一个螺栓;该脚踏副杆Π字形开口处分别焊接有与地面平行的无缝钢管短节,该无缝钢管短节与脚踏主杆耳板上的螺孔对合后通过螺栓活动式连接;该角度调节板3为两个弧形钢板,该钢板板面上等距设有数个调节孔,其中一个角度调节板通过两个调节孔分别与脚踏副杆和脚踏主杆左侧螺栓借助螺母螺接,另一个角度调节板通过两个调节孔分别与脚踏副杆和脚踏主杆右侧螺栓借助螺母螺接;该拉线4 一端穿过脚踏主杆I 一侧与地面呈垂直状无缝钢管上的铁质环体后通过拉线锁件固定,另一端与发动机油门或者刹车压板连接。该无缝钢管的直径为16_,壁厚为3_,该无缝钢管管壁表面镀锌;该角度调节板为3_厚的弧形钢板,该弧形钢板表面镀锌且弧心角为90度;该无缝钢管短节的直径为16mm,壁厚为3mm。该π字形体与垂直于地面的无缝钢管一端连接处具有向地面弯折的角度为150±20度。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卡丁车用门字型可调距脚踏杆,其包括脚踏主杆1、脚踏副杆2、角度调节板3以及拉线4 ;其中,脚踏主杆和脚踏副杆均采用直径为16_、壁厚为3mm的表面镀锌无缝钢管制成;角度调节板采用3mm厚弧形表面镀锌钢板制成,其弧心角为90度;拉线采用钢丝芯外面用塑料覆皮的线绳。在卡丁车左前部和右前部各装一个门字型可调距脚踏杆,左右脚各控制一个该门字型可调距脚踏杆,左脚控制的拉线与刹车压板连接,右脚控制的拉线与发动机油门连接。 使用时,根据驾驶者腿部的长短来调节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之间的位置,并通过角度调节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丁车用可调距脚踏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脚踏主杆、一个脚踏副杆、两个角度调节板以及一条拉线;该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活动式连接,该两个角度调节板分别位于脚踏副杆与脚踏主杆的左右两侧,每个角度调节板一端与脚踏副杆连接,另一端与脚踏主杆连接;该拉线一端穿套在脚踏主杆后通过拉线锁件固定,另一端与发动机油门或者刹车压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怡青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