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霉菌及含有该菌的菌剂和它们在防治人参锈腐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760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1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木霉菌,该木霉菌(Trichoderma koningii.)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9726。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包含如上所述的木霉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木霉菌或如上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人参锈腐病防治中的应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治人参锈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霉菌及含有该菌的菌剂和它们在防治人参锈腐病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应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木霉菌(Trichodermakoningii),含有该木霉菌的微生物菌剂以及它们在人参锈腐病防治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人参锈腐病是人参生产上发生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之一,是人参根部病害中的首要病害。种植人参的国家和地区都有锈腐病的发生。人参锈腐病属于典型的土传性根部病害,从苗期到收获期均有发生。人参生长年限越长病害越重,损失越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年平均发病率20%-30%,在个别严重地块则髙达70%-80%,平均损失率20%-30%,严重影响人参产量、加工质量和商品价值,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外已报道的能引起参根锈腐病的病原菌有5种,分别为:锈腐柱孢菌(CylindrocarpondestructansZinns)、人参生柱孢菌(CylindrocarponpanacicolaZinns)、粗壮柱孢(CylindrocarponrobustaHild.)、拟参柱孢菌(CylindrocarponmorspanacisHild.)和人参柱孢菌(ClindrocarponpanacisMatsuoetMiyazawa)。中国报道的锈腐病病原菌有4种,分别为: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destructans(Zinns.)Scholton)、人参生柱孢菌(Cylindrocarponpanacicola(Zinns)ZhaetZhu)、人参柱孢菌(CylindrocarponpanacisMatuoetMiyazawa)和钝柱孢(Cylindrocarponobtusisporum(Cooke&Harkness)。目前,各国学者普遍认为引起人参锈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destructans)。毁灭柱孢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病残组织和土壤中越冬,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春季土壤化冻后,厚垣孢子发芽,入侵人参地下部分,极易从参根伤口处侵入,扩展腐烂。国内外对人参锈腐病至今没有很好的防治措施。目前,人参锈腐病的防治主要釆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传统的农业防治方法可以降低和防治该病害的发生。如与其它作物进行轮作可以降低人参病害的发生率;整地、深翻土地可以减少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整地可以预防参床积水,防治流水传播病害和诱发病害发生;中耕除草、肥水管理、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也能降低病害的发生。但是传统的农业防治方法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作为人参病害的重要防治手段之一,在人参锈腐病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使用包括托布津、代森锰锌、多菌灵、五氯硝基苯、敌克松、棉隆、乙磷铝、百菌清、禾穗胺等农药进行土壤处理、浸苗或浸根,防效与其它防治方法相比,化学防治具有操作简单、规模大、起效快、效果明显等特点,但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也存在污染环境、易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影响人参品质等问题。生物防治是防治人参锈腐病的一条极具潜力的防治途径。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无残留、难以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对于人参病害的防治具有极大的潜力。利用对人参锈腐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筛选生防微生物,是人参锈腐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防治人参锈腐病所用的微生物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效不够理想,需发掘新的微生物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分离了一株木霉菌,发现其能够显著的抑制人参锈腐病菌的生长,有效防治人参锈腐病的发生,由此得到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木霉菌,该木霉菌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97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活性成分包含如上所述的木霉菌、商品号为ACCC03221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商品号为ACCC10166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木霉菌或如上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人参锈腐病防治中的用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木霉菌或复合微生物菌剂对于人参锈腐病具有较高的防效,并且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生物材料保藏本专利技术的木霉菌(Trichodermakoningii)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从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野山参林地土壤中采集获得,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9726,保藏日期为2014年9月25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分类命名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木霉菌,该木霉菌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97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活性成分包含如上所述的木霉菌、商品号为ACCC03221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商品号为ACCC10166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其中,相对于1g的微生物菌剂,所述木霉菌的含量可以为105-109CFU,优选为106-108CFU。其中,所述木霉菌、所述枯草芽胞杆菌和所述解淀粉芽胞杆菌的CFU比优选为1:(10-20):(10-20)。其中,该微生物菌剂可以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1)将如上所述的木霉菌、商品号为ACCC03221的枯草芽胞杆菌和商品号为ACCC10166的解淀粉芽胞杆菌菌种分别在活化培养基中接种并培养得到各自的活化菌种;(2)将木霉菌的活化菌种在木霉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将枯草芽胞杆菌和解淀粉芽胞杆菌各自的活化菌种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进行发酵,得到各自的发酵后的菌液;(3)将步骤(2)得到的三种菌液分别经惰性载体吸附、烘干和粉碎,得到各个菌种的菌粉;(4)将木霉菌、枯草芽胞杆菌和解淀粉芽胞杆菌的菌粉混合,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其中,步骤(1)中,菌种的活化培养条件及培养后菌种状态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为木霉菌、枯草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培养过程中常用条件,例如培养温度可以为28-37℃,培养时间可以为1-3天。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常规的方法,例如显微镜观察确定活化菌种的状态。其中,步骤(2)中,发酵的条件和发酵后的物料中的活菌浓度没有特别的要求,可以为木霉菌、枯草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发酵过程中常用的条件和浓度,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2)中,发酵的条件使得发酵后的物料中的活菌浓度为(5-500)×108CFU/mL,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活菌浓度下,获得的发酵后的菌液作为微生物菌剂制备的原料使用。例如发酵的时间可以为20-200小时,温度可以为28-36℃。其中,所述活化培养基可以为常规的各种能够培养木霉菌、枯草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的培养基,例如包括但不限于PDA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肉汤培养基和LB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霉菌,其特征在于:该木霉菌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97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霉菌,其特征在于:该木霉菌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9726。2.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霉菌,商品号为ACCC03221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商品号为ACCC10166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g的微生物菌剂,所述木霉菌的含量为105-109CFU。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g的微生物菌剂,所述木霉菌的含量为106-108CFU。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霉菌、所述枯草芽胞杆菌和所述解淀粉芽胞杆菌的CFU比为1:(10-20):(10-20)。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菌剂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1)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霉菌、商品号为ACCC03221的枯草芽胞杆菌和商品号为ACCC10166的解淀粉芽胞杆菌菌种分别在活化培养基中接种并培养得到各自的活化菌种;(2)将木霉菌的活化菌种在木霉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将枯草芽胞杆菌和解淀粉芽胞杆菌各自的活化菌种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进行发酵,得到各自的发酵后的菌液;(3)将步骤(2)得到的三种菌液分别经惰性载体吸附、烘干和粉碎,得到各个菌种的菌粉;(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梅陈书华蒋细良汪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产品质量检验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