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采出水接收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147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采出水接收罐,包括罐体、罐体上的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所述的出液管线包括排油管线和n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所述排油管线和n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分别连接在罐体上,适用于油气田含油采出水处理工艺。利用油水密度差、U形管的原理,实现了油水分离,彻底解决了分离后的油水分别出现“水中带油、油中带水”问题,保护了自然环境,通过机械的油水分离,实现了自动排油、自动转水,减少人工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采出水接收罐,包括罐体、罐体上的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所述的出液管线包括排油管线和n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所述排油管线和n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分别连接在罐体上,适用于油气田含油采出水处理工艺。利用油水密度差、U形管的原理,实现了油水分离,彻底解决了分离后的油水分别出现“水中带油、油中带水”问题,保护了自然环境,通过机械的油水分离,实现了自动排油、自动转水,减少人工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专利说明】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采出水接收罐
本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采出水接收罐,适用于油气田含油采出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在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含油采出水,如不加以治理,随意排放,必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对含油采出水处理工艺的处理一般是采用沉降罐,对污油进行回收,除油后的采出水进入下游的过滤设备。沉降罐包括罐体、油水液位计、进水管线、出水管线(距离罐底1米)和收油管线(距离罐底1.5米),含油采出水在沉降罐内进行一定时间的沉降,利用油水密度的差异,使水滴向下运动,油滴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油水在沉降罐内分离。启动转水泵(出水管线距离罐底1米),进行转水作业,当油水液位计显示水液面降低至收油管线出口以下(1.5米以下)时,停止转水作业。随后打开收油管线阀门,进行收油作业。 专利CN202223937U公开了一种种污水沉降罐,包括沉降罐,所述沉降罐的底部是锥形斗,锥形斗底部设置排污管,排污管与抽浆管联通,在抽浆管上设置有抽浆泵,根据不同的污水排放量的需要,沉降罐可以是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五个,每个沉降罐底部的排污管均与抽浆管联通。在靠近各个工序排污口的地面挖个坑,将该装置设置在坑里,将本抽浆泵设置在地面以上,其他部位均设置在地下,这样即不占用空间,又达到了处理污水的目的。 专利CN202155078U公开了一种物料沉降罐,属于化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料沉降设备。其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开设进料口,罐体的侧壁下方开设出料口,罐体的底部呈圆锥面,罐体的底部中央开设泄淤口,泄淤口上安装泄淤阀。未经充分溶解的液料中的大分子重质成分可在沉降罐中下沉到底层,而后通过泄淤口和泄淤阀排出或返输回搅拌罐继续搅拌,中上层的均质液料可通过出料口输出到下一道工序,保证了物料供给的匀质质量。在出料口上设置过滤网,可保证拦截淤积在罐体底部的残渣,不会令其一并从出料口输出到下一道工序。 毫无疑问,上述的两项专利,其都是通过沉降罐本体上固有的油水液位计判断油水界面,由于液位计存在误差,通过沉降罐分离后的油水分别出现“油中带水、水中带油”问题,污染下游过滤设备的滤料,不能保证处污水处理效果,依然对环境造成污染。 专利CN203663504U公开了一种沉降罐浮动收油装置,包括沉降罐,沉降罐内设有主输油管道,主输油管道连接回转接头,回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竖直管道,竖直管道连接三通,三通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对称的输油管线,两个输油管线上端均设有集油盘,集油盘通过软套管与带有伴热层的浮子连接,伴热层与集油盘上的伴热线连接,伴热线缠绕在输油管线上,输油管线上的伴热线与主输油管道上的伴热线再回转接头处通过橡胶软管连接在一起,伴热线端部的进水口位于沉降罐的侧壁外。使用时,当沉降罐内充有混合液体时,沉降罐内的浮子受浮力而浮起,此时不排浮油;当油水分离后油品处于上层,集油盘浸在油层中收取表面浮油。如有老化油形成,可由本装置对其加热,将凝固油层溶化成液态再次收取;当上层浮油被收净后,停止排油。 该技术便于油品从罐内到罐外的集输,是一种高效、节能又环保的收油设备。该装置的伴热线布置于集油盘、输油管线及主输油管道的周围,便于将凝固油层溶化成液态再次收取。 上述专利虽然能克服依靠油水液位计判断油水界面,避免“油中带水、水中带油”问题出现,但是结构比较复杂。 而且现有的沉降罐,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转油、转水工作量大,同时存在人为操作的误差,增加处理成本,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并能不通过油水液位计判断油水界面即可完美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采出水接收罐,包括罐体、罐体上的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所述的出液管线包括排油管线和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所述排油管线和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分别连接在罐体上。 所述的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的进水口设置水平段,该水平段连接在罐体的下部。 所述的排油管线水平连接在罐体的上部,且排油管线的位置高于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的最尚点。 所述的罐体还连接有溢流管线,所述的溢流管线水平连接在罐体上部,且溢流管线高于排油管线。 所述的溢流管线上安装有阀门。 所述的罐体顶部与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的顶部通过平衡管线连通。 所述的罐体底部水平连接有排污管线,所述排污管线上安装有阀门。 所述的进液管线包括独立的清水管线和采出水管线。 所述的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上都安装有阀门。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这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采出水接收罐,设置有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利用油水密度差、U形管的原理,实现了油水分离,彻底解决了分离后的油水分别出现“水中带油、油中带水”问题,保护了自然环境; 另外通过机械的油水分离,实现了自动排油、自动转水,减少人工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液管线;2、排污管线;3、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4、排油管线;5、溢流管线;6、罐体;7、平衡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目前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现状,针对通沉降罐分离后的油水分别出现“水中带油、油中带水”问题,本技术设想研制了一种带“η形管”的排水管线的采出水接收罐,彻底解决分离后的油水分别出现“水中带油、油中带水”问题,保证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效果。同时,以前人工排油、转水全部实现自动排油、自动排水,有效避免了人为操作的误差。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采出水接收罐,如图1所示,包括罐体6、罐体6上的进液管线1和出液管线,所述的出液管线包括排油管线4和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3,所述排油管线4和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3分别连接在罐体6上。 利用油水密度差,油在上部、水在下部,利用U形管的原理,“η形管”进水管线位于罐体6下部,距离地面以上lm的位置,当含油采出水接收罐即罐体6中的“水柱的压强+油柱的压强”大于“η形管”中水柱的压强时,不含油的水通过“η形管”进入下游设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3的进水口设置水平段,该水平段连接在罐体6的下部。 排油管线4水平连接在罐体6的上部,且排油管线4的位置高于η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3的最尚点。 由于油水密度差,油在上部、水在下部,将收油管线设置在罐体的顶部,有利于罐体顶部的污油回收。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罐体6还连接有溢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采出水接收罐,包括罐体(6)、罐体(6)上的进液管线(1)和出液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液管线包括排油管线(4)和n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3),所述排油管线(4)和n形管形状的出水管线(3)分别连接在罐体(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樊玉民任越飞蒋成银杨娇张世虎谭军李林清王安宁任秋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