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9935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它包括壳体以及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在壳体中气流分布板、阴极固定框架、数个集尘管、数个清洗喷嘴,气体进口设置在气流分布板下方的壳体的侧壁上,气体出口设置在壳体的顶端;其中,集尘管为正方形管,边长为350mm~600mm,长度为2000~6000mm;数个集尘管组成集尘管束;每个集尘管内设有放电极线,该放电极线由阴极固定框架固定;所述阴极固定框架与壳体外的高压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对微细粒子的去除效率高,节省了投资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它包括壳体以及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在壳体中气流分布板、阴极固定框架、数个集尘管、数个清洗喷嘴,气体进口设置在气流分布板下方的壳体的侧壁上,气体出口设置在壳体的顶端;其中,集尘管为正方形管,边长为350mm~600mm,长度为2000~6000mm;数个集尘管组成集尘管束;每个集尘管内设有放电极线,该放电极线由阴极固定框架固定;所述阴极固定框架与壳体外的高压电源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对微细粒子的去除效率高,节省了投资和能耗。【专利说明】一种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属于大气污染控制

技术介绍
目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主要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在湿法脱硫系统运行中,产生了SO3酸雾、浆液滴气溶胶,或氨盐类气溶胶等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湿式电除尘器技术作为燃煤锅炉烟气末端高效复合污染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捕集这些微细颗粒物(PM2.5粉尘、SO3酸雾、气溶胶)及重金属,有效解决“石膏雨”等景观污染问题。 然而,现有湿式电除尘器同极间距一般为250?350_,二次电压在45?80kV。窄极间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更高运行电压的注入,造成对微细粒子,尤其是亚微米粒子的荷电能力有限;同时,窄极间距条件下,极板表面电流密度均匀性差,离子风扰动作用较强,造成极板表面液膜的均匀性受到影响;因而,总体上,窄间距条件下,湿式电除尘器对微细粒子尤其是亚微米粒子的去除能力有限。此外,采用窄间距湿式电除尘器,钢材(或玻璃钢)消耗量及处理单位气体的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能够有效提高对湿法脱硫后烟气中微细粒子尤其是亚微米粒子的去除效率,节省投资和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它包括壳体以及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在壳体中气流分布板、阴极固定框架、数个集尘管、数个清洗喷嘴,气体进口设置在气流分布板下方的壳体的侧壁上,气体出口设置在壳体的顶端;其中,集尘管为正方形管,边长为350mm?600_,长度为2000?6000_ ;数个集尘管组成集尘管束;每个集尘管内设有放电极线,该放电极线由阴极固定框架固定;所述阴极固定框架与壳体外的高压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电极线的主干为正方形管或圆管,其内切圆直径或内径为10?40_,所述放电极线的主干外表面均匀布置有与放电极线主干垂直的锯齿或鱼骨线。所述放电极线在位于同一截面的主干外表面均匀布置有4根锯齿或鱼骨线。所述放电极线中相邻锯齿尖端或鱼骨线尖端的距离为10?40mm,锯齿尖端或鱼骨线尖端与放电极主干外表面的距离为5?40mm。所述放电极线的各锯齿尖端或鱼骨线尖端与集尘管相应的内表面垂直。 优选地,所述气流分布板采用多孔板下布置垂直挡板的结构,垂直挡板的个数为3?5个,垂直挡板的高度随离气体入口距离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为更加均匀分配各集尘管内气体流量负荷,可以在气体入口上方设置2层气流分布板。 优选地,为增强集尘管表面的清灰效果,所述清洗喷嘴布置在各集尘管中心轴线的正上方。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I)本技术采用宽极间距结构,可以提高湿式电除尘器运行电压,二次电压可达到80kV?120kV,增强对微细粒子,尤其是亚微米粒子的荷电能力;同时高压放电极附近离子风增强,提高了荷电微细粒子的驱进速度;宽间距条件下,极板表面电流密度均匀性改善,板表面离子风扰动作用较弱,对极板表面液膜的均匀性影响较小,进而提高捕集效率。 (2)本技术采用四面锯齿或四面鱼骨形放电极线,能提高线电流密度及其均匀性;采用正方形集尘管与四面放电极线结合的放电极配形式,改善了集尘管内电场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集尘管内收尘面的有效利用率。此外,采用四面放电极线,牢固可靠,机械强度大,不易断线和掉线。 (3)本技术所述气流分布板,可以优化气流分布,均匀分配各集尘管内气体流量负荷,流量负荷偏差不大于10%。本技术通过在各集尘管正上方对应布置一个喷嘴,可以有效增强集尘管表面的清灰能力,防止集尘管内表面积灰、结垢。 (4)与传统湿式电除尘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增强对微细粒子的去除效率;占地面积小,比集尘面积小于20m2/m3/s,产品钢材(或玻璃钢)消耗量减少30%以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尘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四面锯齿放电极线(主干为正方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四面锯齿放电极线(主干为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四面鱼骨形放电极线(主干为正方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四面鱼骨形放电极线(主干为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放电极线(主干为正方形管)与集尘管组合后的俯视图; 图5b为放电极线(主干为圆管)与集尘管组合后的俯视图; 图6为气流分布板的结构不意图。 附图标记: I气体进口 2气流分布板3阴极固定框架4放电极线5集尘管7气体出口 8清洗喷嘴9高压电源10液体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包括壳体以及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在壳体中气流分布板2、阴极固定框架3、数个集尘管5、数个清洗喷嘴8,气体进口 I设置在气流分布板2下方的壳体的侧壁上,气体出口 7设置在壳体的顶端;其中,集尘管为正方形管,边长为350mm?600mm,长度为2000?6000mm ;如图2所示,数个集尘管5组成集尘管束,每个集尘管5内设有放电极线4,该放电极线4由阴极固定框架3固定;阴极固定框架3与壳体外的高压电源9连接。 放电极线4为四面锯齿(如图3a、图3b所示)或四面鱼骨形放电极线(如图4a、图4b所示)。其中,放电极线4的主干为正方形管或圆管,其内切圆直径或内径为10?40mm。放电极线4主干外表面均匀布置与放电极线主干垂直的锯齿或鱼骨线。并且在位于同一截面的主干外表面均匀布置有4根锯齿或鱼骨线。放电极线4中相邻锯齿尖端或鱼骨线尖端的距离为10?40mm,锯齿尖端或鱼骨线尖端与放电极主干外表面的距离为5?40mm。放电极线4的各锯齿尖端或鱼骨线尖端与集尘管5相应的内表面垂直(如图5a、图5b所示)。 如图6所示,气流分布板2采用多孔板下布置垂直挡板的结构,垂直挡板的个数为3?5个,垂直挡板的高度随离气体入口距离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为更加均匀分配各集尘管内气体流量负荷,在气体入口上方可设2层气流分布板。 另外,为增强集尘管5表面的清灰效果,清洗喷嘴8布置在各集尘管5中心轴线的正上方。 利用上述技术净化湿法脱硫后烟气的方法如下: 烟气由气体进口 I进入壳体后,经过气流分布板2均匀分布气流后,进入集尘管5内,经过集尘管5内高压电场荷电后,烟气中荷电固态及液态微细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收集到集尘管5内表面。集尘管5内壁收集的微粒,由清洗喷嘴8定期清洗去除。在该过程中,运行电压控制在80kV?120kV,集尘管5内烟气流速控制在2?3.5m/s,停留时间在 2 ?5s0 采用上述立式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以及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在壳体中气流分布板、阴极固定框架、数个集尘管、数个清洗喷嘴,气体进口设置在气流分布板下方的壳体的侧壁上,气体出口设置在壳体的顶端;其中,集尘管为正方形管,边长为350mm~600mm,长度为2000~6000mm;数个集尘管组成集尘管束;每个集尘管内设有放电极线,该放电极线由阴极固定框架固定;所述阴极固定框架与壳体外的高压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凡黄家玉石应杰邓双刘宇束韫王洪昌都基峻王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