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农业生产中防治温室中粉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7728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机农业生产中防治温室中粉虱的方法,其步骤包括:1)设置防虫网及纱帘;2)闷棚;3)清园;4)挂黄板;5)取样调查;6)更换黄板;7)摘除老叶和喷施植物源药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依据粉虱种群生长规律,通过措施延长粉虱种群生长的潜伏期与对数期,使作物栽培主要时间内错开粉虱高速增长时期。全面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技术,避免了在作物整个生产过程粉虱的爆发和危害,有选择和有目的使用相应的技术和措施,建立了以物理防治为基础的综合控制措施,不用任何化学农药,不产生抗药性,没有农药残留,保护环境,操作简单,且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可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农业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以黄板诱杀为基础的防治温室粉虱的综合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粉虱是多种蔬菜栽培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害虫,粉虱成虫和若虫不仅吸食作物植物的汁液,造成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还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作物失去商品价值,有的粉虱还能通过取食传播多种病毒病。 温室中作物上的粉虱主要为烟粉虱(bemisiatabaci (Gennadius)和白粉虱(Trialeurodesvaprorar1rum (Westwood)),两者同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寄主范围都十分广泛,均是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保护地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温室中常混合发生。 粉虱的发生和危害的程度取决于环境条件和自身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粉虱在北方冬季的室外不能存活,它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在北方温室内I年可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它们个体小、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容易爆发,危害严重。 由于温室的大面积发展,温室、大棚、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相互交替,为粉虱创造了很好的生存环境,造成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周年发生,危害不断扩大。由于长期的单独使用药剂防治,且用药不合理导致粉虱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已经对600多种农药产生抗性;又由于我国北方温室种植的一般为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都是粉虱喜食的寄主,因而粉虱危害的范围与程度还在不断的扩大。 对于作物上粉虱的防治方法,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化学农药的防治,防治粉虱的有效化学农药杀虫剂主要包括常规化学杀虫剂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乙酰甲胺磷等,以及由拟除虫菊酯与其它杀虫剂组成的混剂;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和蚊蝇醚,施药的方法大部分都为成虫期叶面喷施,也有如目前比较常用的用异丙威熏棚或者用吡虫啉土壤施药。粉虱对多种杀虫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尤其是温室中的粉虱抗药性严重。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多次施药会使作物里的农药残留超标,由化学农药引起的3R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杜绝和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粉虱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在加上农民不合理的使用药剂,用药次数逐渐增多,抗药性逐渐增强,蔬菜安全质量不能保证,谈蔬菜色变成为大家餐桌上的共同话题,为保证蔬菜安全,从源头上禁止或减少农药的使用是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寻求不用化学农药或少用农药的技术和方法成为必然。 粉虱的综合防治技术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一些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正在研宄和应用,如培育无虫苗、清园、设置防虫网、合理安排茬口、间作和轮作等农业措施;利用粉虱对黄色光的偏好设置的黄板诱杀等物理措施和利用烟粉虱的捕食性天敌及其生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达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由于农业和生物措施的隔离性、单独性和不可操作性,在粉虱的防治中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仍然靠药剂防治粉虱。在我国温室种植的作物大多数不能与粉虱不喜食性作物进行轮作倒茬,由于温室面积有限,因而很难种植诱集植物,因而很多较好的农业防治措施都不能很好使用,即使使用了农业措施也不能解决粉虱爆发时的危机;一些高温闷棚、挂黄板的物理防治措施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是不能彻底防治粉虱,在挂黄板的温室中经常可以看到粉虱漫天飞舞。对于生物防治,由于其成本较高,大棚内作物换茬,天敌很难建立种群,短时间内不能抑制爆发的粉虱,因而在普通农户往往被忽视。综合防治的应用很多时候都是几种措施一起使用,并没有找到各种措施相辅以达到最好效果的办法。而对于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作物大棚里,对于粉虱的爆发往往束手无策,2-3天使用一次植物源药剂也没有较理想的效果,且药剂成本高。因而找到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符合有机农业标准的粉虱控制方法必然会大受欢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文所述的温室中粉虱的防治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研发出一种以黄板诱杀为基础的防治温室粉虱的综合控制办法。本专利技术以粉虱生物学和生态学为基础,具体是通过挂黄板延长粉虱种群生长的潜伏期,当作物上粉虱成虫的密度达到黄板诱杀粉虱的极限时,通过喷施植物源药剂压低粉虱成虫的密度以及通过摘取老叶减少若虫的数量,使粉虱种群增长又回到了潜伏期,当作物上粉虱成虫的密度再次达到该阈值时,作物已经基本收获完毕,没必要采取其他措施。即粉虱种群密度达到爆发所需要的时间超过了作物主要收获期结束后的时间。本专利技术实现物理防治的量化和综合防治措施的重点性、针对性和连贯性,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首先提供一种适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的、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的控制温室粉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温室设置防虫网及纱帘,移栽作物前闷棚3次且清园;移栽作物后I周内挂黄板; 2)取样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周调查一次作物上粉虱成虫的数量; 3)摘除老叶:当作物下部单片叶上粉虱若虫分布面积超过1/2时,从下到上依次摘除老叶1-3片,一株最多3片; 4)喷施植物源药剂:当粉虱成虫密度大于2头/叶时,喷施植物源药剂。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设置防虫网及纱帘,具体是指在种植作物期间,在通风口处设置20-30目的防虫网,温室内每茬作物移栽前以及室外作物收获前检查防虫网,确保防虫网设置完好;在温室进出口设置内外两层纱帘;所述的清园具体是指:在移栽作物苗前对栽培的大棚进行I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清理包括人工清除大棚内的杂草和清除大棚内的植株病残体和落叶等。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摘除老叶的工作过程中,判断一片老叶是否该摘除,与若虫数量和在叶片上的分布有关;当作物下部单片叶上粉虱若虫分布面积超过1/2时,则摘除整张老叶,当每叶的若虫集中分布于该叶的某一处时,则可以摘除若虫聚集分布的部分。摘除的老叶,需收集后带出温室外集中处理。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步骤I)所述的闷棚为:第一次在春夏茬作物拉秧前闷棚3天以上,第二次在拉秧及清理残枝落叶后闷棚5天以上,第三次在翻地施肥后闷棚7天以上。所述的在作物拉秧前,进行一次闷棚,其目的是降低粉虱整个种群的密度,极大减少棚内粉虱迀出到棚外的数量。此外闷棚前需要关闭风口,且翻地施入的肥料为有机肥。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步骤I)所述的挂黄板的密度为每5-10m2的温室面积挂一块黄板,每个温室中黄板的密度均一,且当黄板上粘满粉虱时,更换黄板。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步骤I)中挂黄板的方位为平行于作物的畦,高出作物顶端5?15cm。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步骤2)取样调查为每点取6株,每株取上、中、下各一片叶,记录粉虱成虫的数量,然后得出粉虱成虫的总数,粉虱成虫总数除以所调查的总的叶数,得到一个平均值,该平均值代表该温室此时植株每片叶上的粉虱成虫密度。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步骤4)中,喷施植物源药剂集中在植株中上部叶面背部。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步骤4)中所述的植物源药剂为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即可,例如各种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等。 对于上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农业生产中防治温室中粉虱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温室设置防虫网及纱帘,移栽作物前闷棚3次且清园;移栽作物后1周内挂黄板;2)取样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周调查一次作物上粉虱成虫的数量;3)摘除老叶:当作物下部单片叶上粉虱若虫分布面积超过1/2时,从下到上依次摘除老叶1‑3片;4)喷施植物源药剂:当粉虱成虫密度大于2头/叶时,喷施植物源药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农业生产中防治温室中粉虱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温室设置防虫网及纱帘,移栽作物前闷棚3次且清园;移栽作物后I周内挂黄板; 2)取样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周调查一次作物上粉虱成虫的数量; 3)摘除老叶:当作物下部单片叶上粉虱若虫分布面积超过1/2时,从下到上依次摘除老叶1-3片; 4)喷施植物源药剂:当粉虱成虫密度大于2头/叶时,喷施植物源药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闷棚为:第一次在春夏茬作物拉秧前闷棚3天以上,第二次在拉秧及清理残枝落叶后闷棚5天以上,第三次在翻地施入有机肥后闷棚7天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玲杜相革余慧芸董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