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孩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27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同时满足由一对护头挡板(4,5)获得的对婴孩安全性改善和婴孩座装置无束缚感的两方面要求,这样的一种汽车用的婴孩安全座(1)包括从靠背部分(3)的两侧边前伸的头保护挡板(4,5),该头保护头挡板(4,5)安装在靠背部分(3)上可围绕着基本上与靠背部分(3)的向上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轴进行转动。这样就可能减小在一对护头挡板(4,5)之间距离用于在婴孩睡着时达到安全状态而又能在婴孩醒的时候增大护头挡板(4,5)之间的距离以防止束缚的感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孩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包括有在坐于座上的婴孩头部两侧形成用于保护头部的护挡板的婴孩座装置。一种典型的婴孩座装置为用于汽车的婴孩安全座,它装在汽车的原有座位上用来提供一种婴孩安全地坐在汽车上的座位。一种典型的婴孩座装置为用于汽车的婴孩安全座,它装在汽车的原有座位上用来提供一种使婴孩安全地坐在汽车上的座位。这种用于汽车上的婴孩安全座包括一坐部分和一个从座位部分和一个从座位部分后端向上延伸的靠背部分。为了在两侧上保护婴孩头部婴孩安全座还可包括护头挡板。这样的护头挡板一般设置成从靠背部分的两侧边向前延伸。由于护头挡板是考虑为婴孩安全而设置的,因此一对护头挡板的间距最好是减小到能安置婴孩的头部。尤其在婴孩熟睡时,为顾及到安全两护头挡板之间的距离最好减小。然而如果护头挡板间的距离太小,则婴孩就会感觉受到束缚。当婴孩醒的时候,例如它总要欣赏汽车窗外的景色。在这种情况时,如果护头挡板接近婴孩的头部,那么护头挡板就会不适当地使婴孩的视野变窄。考虑到这样一种背景,护头挡板之间的距离一般要设计得能满足上述矛盾的需求。然而,要使这两种需要都十分满意是困难的。提供婴孩座的装置,不仅包括上述用于汽车的婴孩安全座,而且还包括婴孩车、婴孩椅等。这类的婴孩座装置都会遇到上述的共同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种相互矛盾的要求的婴孩座装置。本专利技术指明了这样一种婴孩座装置,它包括一个座位部分,一个从座位部分的后端向上延伸的靠背部分和一对从靠背部分的两侧边朝前延伸的护头挡板。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在一对护头挡板之间的距离是可改变的。例如,每块护头挡板设置在靠背部分上可围绕着基本上与靠背部分向上伸出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各自轴线转动,以便在一对护头挡板之间的距离可改变。另外,每块的护头挡板设在靠背部分上可沿其宽度平移。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护头挡板间的距离就可能有选择地在为改善婴孩的安全时提供一个较窄的间距,而为防止婴孩感觉头部受束缚时提供一个较宽的间距。这样比方说就能根据婴孩是睡着还是醒的情形来改变护头挡板之间的距离。另外,还能够在婴孩相当幼小时减小护头挡板间的距离以提高安全性而在婴孩长大时增大间距。当各块护头挡板如上述那样可转动地设置在靠背部分上时,婴孩座装置最好还包括用于保持通过转动各护头挡板所获得的多个位置的啮合装置。按照这种啮合装置,可稳定地保持护头挡板的各个位置。此外,当各护头挡板转动地安装在靠背部分上时,这种婴孩座装置还可包括一个可转动地装在靠背部分的一后表面上的转动操作件、一个与转动操作件相啮合用来固定转动操作件的多个转动角度的角度固定机构和一对刚性杆,这对刚性杆的第一端连结于转动操作件的两个位置,其转动中心就在两位置之间,而第二端侧分别连结于一对护头挡板。在这种情况时,通过旋转转动操作件就能同时对称地转动这对护头挡板,而由角度固定机构固定转动操作件的转角就能固定护头挡板的调整好的角度。另方面,当各护头挡板安装在靠背部分上沿其宽度可平移时,婴孩座装置还包括一个可沿着靠背部分向上延伸部分向直线移动的直线运动操作件,一个用于固定直线运动操作件的多个移动位置的位置固定机构和一个用于把直线运动操作件的直线移动分别传递给这对护头挡板使这对护头挡板同时相互靠拢或分开的传动机构。按照这种结构,这对护头挡板能够在直线运动操作件移动时立即同时对称地移动。此外,这样移动的这对护头挡板的各个位置由固定直线运动操作件的位置固定机构予以固定。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的一些目的、特点、方式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按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用婴孩安全座1的整体外观的立体视图;图2是用放大方式显示在图1中所示的护头挡板4的一个安装部分的立体视图;图3是相应于图2的一个立体视图,与图2所示状态比较,显示护头挡板4被转动,使它与另一护头挡板5之间距离减小的情形;图4为一后视图,显示包含在按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婴孩座装置21中座位的一部分;图5是沿图4中线Ⅴ-Ⅴ得到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中线Ⅵ-Ⅵ得到的剖视图;图7A和图7B为从前侧看到的包含在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婴孩座装置51中一部分座位的各立体视图,具体地说,图7A显示相互分得最开的一对护头挡板53和54,而图7B显示相互靠得最近的一对护头挡板53和54;图8A和图8B是图7A和图7B中所示座的前视图,具体地说,图8A显示相互分得最开的一对护头挡板53和54,而图8B显示相互靠提最扰的一对护头挡板53和54;图9A和图9B为图7A和图7B中所示座的后视图,具体地说,图9A显示相互分得最开的一对护头挡板53和54,而图9B显示相互靠得最近的一对护头挡板53和54;图10A和图10B为分别沿图9A和图9B中线XA-XA和XB-XB所得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9B中线Ⅺ-Ⅺ所得的剖视图;图1是显示按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用婴孩安全座1的整体外观立体视图。婴孩座安全座1包括一个座位部52、一从座位部分2的后端向上延伸的靠背部分3以及一对从靠背部分3的两侧边向前延伸的护头挡板4和5。座位部分2设有一个位于坐着婴孩大腿之间的向上延伸的叉状衬垫6。叉状衬垫6固定一扣环7。另一方面,肩带8和9分别从靠背部分3抽出穿过婴孩的肩的位置,使肩带8和9的各端固定于座位部分2的相当后面的部分。肩带8和9分别插进舌板10和11中。前述后环7可拆卸地与这些舌板10和11相互连结。舌板10和11是在婴孩座到这个婴孩安全座1上之后安装到扣环7上的。在这样一个婴孩安全座1中,护头挡板4和5的每一块都是可围绕着基本与靠背部分3的向上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轴线进行转动。换言之,护头挡板4和5可分别沿着图1中所示箭头12和13转动。这对护头挡板4和5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转动得到改变。现参照图2和3来详细说明这种护头挡板4和5的可转动结构。图2和3是以放大方式显示护头挡板4的一个安装部分的立体视图。在图2和3中头保护挡板4和5之间的距离分别增大和减小。这些图显示了分别作为护头挡板4和靠背部分3基体的各件,而略去了一个垫件和一个罩件。在图2和3中未示出的另一护头挡板5的结构基本上与护头挡板4的结构相似且与之对称。现参看图2和3,作为护头挡板4基体的基件是由一种树脂产品制得。一个安装部分15通过厚度小的一个铰接部分14而与护头挡板4整体连结。这个安装部分15由铆钉16固定于靠背部分3的相应部位,使护头挡板4夹持在靠背部分3上。此时,铰接部分14供作护头挡板4的转动轴使护头挡板4可围绕铰接部分14相对靠背部分3转动。由铰接部分14提供的轴基本上与靠背部分3的向上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靠背部分3设有一个伸向护头挡板4的啮突起17。按照本实施例,作为靠背部分3的基体的基本件是由一种树脂产品制成而该啮合突起17与这一树脂产品整体形成。另一方面,护头挡板4设有一个与啮合突起17相啮合的啮合部分18。当护头挡板4从图2所示位置转向图3所示位置或相反时,啮合部分18都必须稍带弹性变形绕过啮合部分17。因此,在啮合部分18这样地绕过啮合突起17之后,护头挡板4的各个位置可分别如图2和3所示那样被稳定地得到保护。通过施加稍强的力于护头挡板4和5,则由于上述结构,就能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孩座装置包括:一座位部分(2);一从所述座位部分(2)的后端向上延伸的靠背部分(3,22,52);以及一对从所述靠背部分(3,22,52)的两侧边向前延伸的护头挡板(4,5,23,53,54);在所述成对护头挡板(4, 5,23,53,54)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伊知朗葛西健造
申请(专利权)人: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