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包括工作台、固定气压装置、滑动气压装置、标尺、第一定点固定柱和第二定点固定柱,固定气压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设有滑道,固定气压装置处于滑道的延长线上,滑动气压装置滑动安装在滑道上,第一定点固定柱和第二定点固定柱分别处于滑道的两侧,且处于滑道的延长线上,固定气压装置处于第一定点固定柱与滑道之间;标尺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与滑道平行,标尺的一端与第一定点固定柱齐平。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而且便于操作,通过滑动气压装置和滑道,能够调节剪切钨丝的具体长度,能够使剪切的钨丝都能保持相同的长度,不需要二次修剪,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包括工作台、固定气压装置、滑动气压装置、标尺、第一定点固定柱和第二定点固定柱,固定气压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设有滑道,固定气压装置处于滑道的延长线上,滑动气压装置滑动安装在滑道上,第一定点固定柱和第二定点固定柱分别处于滑道的两侧,且处于滑道的延长线上,固定气压装置处于第一定点固定柱与滑道之间;标尺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与滑道平行,标尺的一端与第一定点固定柱齐平。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而且便于操作,通过滑动气压装置和滑道,能够调节剪切钨丝的具体长度,能够使剪切的钨丝都能保持相同的长度,不需要二次修剪,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 空气净化器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使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吸附技术、负(正)离子技术、催化技术、光触媒技术、超结构光矿化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静电集尘技术等;材料技术主要有:光触媒、活性炭、极炭心滤芯技术、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负离子发生器等。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采为复合型,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 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中的电子集尘器中一般都使用钨丝进行放电,产生电晕电极,来对空气中微尘进行放电使微尘带电离子,使微尘便于清楚,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将整捆的钨丝进行剪切至一定的长度,并对两端进行安装端子,一般采用人工裁剪,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长度不易控制到相等的长度,从而后期需要进行二次修剪,使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便于将钨丝剪切至相同长度的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包括工作台、固定气压装置、滑动气压装置、标尺、第一定点固定柱和第二定点固定柱,所述固定气压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设有滑道,固定气压装置处于所述滑道的延长线上,所述滑动气压装置滑动安装在滑道上,所述第一定点固定柱和第二定点固定柱分别处于滑道的两侧,且处于滑道的延长线上,所述固定气压装置处于第一定点固定柱与滑道之间;所述固定气压装置包括第一上压合板、第一下压合板、第一伸缩轴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下压合板固定在工作台上,第一伸缩轴的下端固定在第一下压合板上,第一气缸安装在第一伸缩轴的上端,所述第一上压合板安装在第一伸缩轴上,且处于第一下压合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一下压合板上设有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与滑道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滑动气压装置包括第二上压合板、第二下压合板、第二伸缩轴、第二气缸和切刀,所述第二下压合板滑动安装在滑道上,第二伸缩轴的下端固定在第二下压合板上,第二气缸安装在第二伸缩轴的上端,所述第二上压合板安装在第二伸缩轴上,且处于第二下压合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下压合板上设有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与滑道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切刀安装在第二上压合板的下端端面,且正对所述第二线槽; 所述标尺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与所述滑道平行,所述标尺的一端与第一定点固定柱齐平。 所述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使用方法为:首先调节好滑动气压装置至适当的位置,通过标尺来判定第一定点固定柱与切刀的距离大小,从而确定切割钨丝的长度,然后将成捆的钨丝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点固定柱,沿着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排布,并拉直至第二定点固定柱处,再通过第二定点固定柱作为支撑点,拉直钨丝,再通过同时启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将第一上压合板和第二上压合板同时向下压合,此时切刀压向第二线槽内,并切断钨丝,直接将钨丝切断,最后将切好的钨丝抽出进行保存,并供后期使用。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而且便于操作,通过滑动气压装置和滑道,能够调节剪切钨丝的具体长度,能够使剪切的钨丝都能保持相同的长度,不需要二次修剪,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压合剪切时,也能将钨丝两端的端子安装在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内,在剪切压合时,直接将端子通过第一上压合板和第二上压合板分别压合在钨丝的两端,完成一次性压装,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所述一种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包括工作台10、固定气压装置20、滑动气压装置30、标尺40、第一定点固定柱50和第二定点固定柱60,所述固定气压装置20固定在工作台10上,工作台10上设有滑道11,固定气压装置20处于所述滑道11的延长线上,所述滑动气压装置30滑动安装在滑道11上,所述第一定点固定柱50和第二定点固定柱60分别处于滑道11的两侧,且处于滑道11的延长线上,所述固定气压装置20处于第一定点固定柱50与滑道11之间;所述固定气压装置20包括第一上压合板21、第一下压合板22、第一伸缩轴23和第一气缸24,所述第一下压合板22固定在工作台10上,第一伸缩轴23的下端固定在第一下压合板22上,第一气缸24安装在第一伸缩轴23的上端,所述第一上压合板21安装在第一伸缩轴23上,且处于第一下压合板2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下压合板22上设有第一线槽221,所述第一线槽221与滑道11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滑动气压装置30包括第二上压合板31、第二下压合板32、第二伸缩轴33、第二气缸34和切刀35,所述第二下压合板32滑动安装在滑道11上,第二伸缩轴3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下压合板32上,第二气缸34安装在第二伸缩轴33的上端,所述第二上压合板31安装在第二伸缩轴33上,且处于第二下压合板32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下压合板32上设有第二线槽321,所述第二线槽321与滑道11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切刀35安装在第二上压合板31的下端端面,且正对所述第二线槽321 ;所述标尺40安装在工作台10上,且与所述滑道11平行,所述标尺40的一端与第一定点固定柱50齐平。 所述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使用方法为:首先调节好滑动气压装置30至适当的位置,通过标尺40来判定第一定点固定柱50与切刀35的距离大小,从而确定切割钨丝的长度,然后将成捆的钨丝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点固定柱50,沿着第一线槽221与第二线槽321排布,并拉直至第二定点固定柱60处,再通过第二定点固定柱60作为支撑点,拉直钨丝,再通过同时启动第一气缸24和第二气缸34,将第一上压合板21和第二上压合板31同时向下压合,此时切刀35压向第二线槽321内,并切断钨丝,直接将钨丝切断,最后将切好的钨丝抽出进行保存,并供后期使用。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的优点在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的钨丝气动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固定气压装置(20)、滑动气压装置(30)、标尺(40)、第一定点固定柱(50)和第二定点固定柱(60),所述固定气压装置(20)固定在工作台(10)上,工作台(10)上设有滑道(11),固定气压装置(20)处于所述滑道(11)的延长线上,所述滑动气压装置(30)滑动安装在滑道(11)上,所述第一定点固定柱(50)和第二定点固定柱(60)分别处于滑道(11)的两侧,且处于滑道(11)的延长线上,所述固定气压装置(20)处于第一定点固定柱(50)与滑道(11)之间;所述固定气压装置(20)包括第一上压合板(21)、第一下压合板(22)、第一伸缩轴(23)和第一气缸(24),所述第一下压合板(22)固定在工作台(10)上,第一伸缩轴(23)的下端固定在第一下压合板(22)上,第一气缸(24)安装在第一伸缩轴(23)的上端,所述第一上压合板(21)安装在第一伸缩轴(23)上,且处于第一下压合板(2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下压合板(22)上设有第一线槽(221),所述第一线槽(221)与滑道(11)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滑动气压装置(30)包括第二上压合板(31)、第二下压合板(32)、第二伸缩轴(33)、第二气缸(34)和切刀(35),所述第二下压合板(32)滑动安装在滑道(11)上,第二伸缩轴(3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下压合板(32)上,第二气缸(34)安装在第二伸缩轴(33)的上端,所述第二上压合板(31)安装在第二伸缩轴(33)上,且处于第二下压合板(32)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下压合板(32)上设有第二线槽(321),所述第二线槽(321)与滑道(11)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切刀(35)安装在第二上压合板(31)的下端端面,且正对所述第二线槽(321);所述标尺(40)安装在工作台(10)上,且与所述滑道(11)平行,所述标尺(40)的一端与第一定点固定柱(50)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李楠,董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宾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