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299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打管机,包括:夹持组件,用以夹持铜片;上模组件,用以抓取针管并将针管压入铜片上的孔内;下模组件,用以冲压针管下端。通过上述方案,设置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通过夹持组件夹持住铜片,并经上模组件抓取针管压入铜片,再配合下模组件的运动将针管下端冲压呈喇叭状开口,从而将针管固定在铜片上,完成打管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打管机相比于人工效率大大提高,提升了生产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打管机,包括:夹持组件,用以夹持铜片;上模组件,用以抓取针管并将针管压入铜片上的孔内;下模组件,用以冲压针管下端。通过上述方案,设置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通过夹持组件夹持住铜片,并经上模组件抓取针管压入铜片,再配合下模组件的运动将针管下端冲压呈喇叭状开口,从而将针管固定在铜片上,完成打管动作,本专利技术打管机相比于人工效率大大提高,提升了生产力。【专利说明】一种打管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钟表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打管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表已经成为了人们所经常佩戴的饰品。传统的手表加工采用手工装配制造,这种方式对于工匠要求高,且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将针管,如时针管、秒针管或者分针管,固定于时针片、秒针片或者分针片等铜片上,需要较高的精度要求,普通的人工难以适应长时间的劳动。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自动打管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打管机,用以解决现有打管工作依赖人工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种打管机,包括: 夹持组件,用以夹持铜片; 上模组件,用以抓取针管并将针管压入铜片上的孔内; 下模组件,用以冲压针管下端。 进一步,所述上模组件包括: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冲头,所述冲头底端设有用于容纳针管上端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连通有用于吸取所述针管的吸气机构。 进一步,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冲头连接的气缸。 进一步,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顶针,所述顶针顶端呈锥形。 进一步,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针套,所述针套环绕所述顶针设置。 进一步,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用以对铜片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多根可沿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的定位针。 进一步,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顶针,所述第二气缸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定位针和所述针套。进一步,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设置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通过夹持组件夹持住铜片,并经上模组件抓取针管压入铜片,再配合下模组件的运动将针管下端冲压呈喇叭状开口,从而将针管固定在铜片上,完成打管动作,本专利技术打管机相比于人工效率大大提高,提升了生产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打管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打管机的下模组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下模组件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徒I所示打管机的B部分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到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打管机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夹持组件1,用以夹持铜片;上模组件2,用以抓取针管并将针管压入铜片上的孔内;下模组件3,用以冲压针管下端。 所述上模组件2包括冲头21和气缸22,冲头上端连接使冲头21实现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气缸22。所述冲头21底端设有用于容纳针管上端的通孔24,所述通孔24内连通有用于吸取所述针管的吸气机构23。 所述下模组件3包括:顶针31、针套34、定位组件36、第一气缸32和第二气缸33。顶针31底端与第一气缸32连接,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顶针顶31端呈锥形,用以冲压针管底端形成喇叭状开口。 所述针套34环绕所述顶针31设置,且针套34底部连接有固定板35,固定板35底端连接第二气缸33,使得针套34能在第二气缸33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定位组件36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定位针,定位针设置于固定板35上,且定位针对应铜片11的定位孔设置。 在工作状态下,定位组件36和针套34在第二气缸33作用下上升,定位组件36与铜片11上的定位孔结合进行定位,同时针套34接近接触铜片11下表面。上模组件2的冲头21通过吸气机构23吸取针管,将针管吸入通孔24内,并在气缸22作用下下降,将针管打入铜片11上预设的安装孔内。继而顶针31在第一气缸32作用下顶出,通过顶针31的锥形顶部,对针管底部进行冲压,将针管底部冲压成喇叭状开口,故而将针管固定在铜片11上。 通过上述方案,设置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3,通过夹持组件I夹持住铜片11,并经上模组件2抓取针管压入铜片11,再配合下模组件3的运动将针管下端冲压呈喇叭状开口,从而将针管固定在铜片11上,完成打管动作,本专利技术打管机相比于人工效率大大提高,提升了生产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打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组件,用以夹持铜片; 上模组件,用以抓取针管并将针管压入铜片上的孔内; 下模组件,用以冲压针管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冲头,所述冲头底端设有用于容纳针管上端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连通有用于吸取所述针管的吸气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冲头连接的气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顶针,所述顶针顶端呈锥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打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针套,所述针套环绕所述顶针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打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用以对铜片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多根可沿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的定位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打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顶针,所述第二气缸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定位针和所述针套。【文档编号】G04B19/04GK104492984SQ201410779245【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5日 【专利技术者】邓小锐, 吴春生, 谭海兵 申请人:深圳市协鼎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组件,用以夹持铜片;上模组件,用以抓取针管并将针管压入铜片上的孔内;下模组件,用以冲压针管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锐吴春生谭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协鼎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