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产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189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3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力产生机构,设于车身(2)与转向架(5)之间的作为力产生机构的缓冲装置(12)由衰减缓冲器(13)、电动式缓冲器(14)以及齿轮装置(15)构成。衰减缓冲器(13)自缸体(13A)突出设有活塞杆(13B),并通过将该活塞杆(13B)的进退的动能转换为热能,从而产生衰减力。电动式缓冲器(14)由定子(14A)与相对于该定子(14A)沿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可动件(14B)构成。齿轮装置(15)设于衰减缓冲器(13)与电动式缓冲器(14)之间,能够切换为将衰减缓冲器(13)与电动式缓冲器(14)力学地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齿轮装置(15)根据状况切换衰减缓冲器(13)与电动式缓冲器(14)的连接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力产生机构,设于车身(2)与转向架(5)之间的作为力产生机构的缓冲装置(12)由衰减缓冲器(13)、电动式缓冲器(14)以及齿轮装置(15)构成。衰减缓冲器(13)自缸体(13A)突出设有活塞杆(13B),并通过将该活塞杆(13B)的进退的动能转换为热能,从而产生衰减力。电动式缓冲器(14)由定子(14A)与相对于该定子(14A)沿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可动件(14B)构成。齿轮装置(15)设于衰减缓冲器(13)与电动式缓冲器(14)之间,能够切换为将衰减缓冲器(13)与电动式缓冲器(14)力学地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齿轮装置(15)根据状况切换衰减缓冲器(13)与电动式缓冲器(14)的连接状态。【专利说明】力产生机构
本专利技术设及一种适合使用于例如铁道车辆、机动车等车辆的缓冲装置等的力产生 机构。
技术介绍
通常,在铁道车辆、机动车等车辆中,在弹黃上(车身侧)与弹黃下(转向架侧、车 轴侧)之间设有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等的缓冲装置。作为该种缓冲装置,已知并列设有液 压缓冲器与电磁力缓冲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 - 2522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现有技术,并列设有液压缓冲器与电磁力缓冲器。另一方面, 希望能够根据运行状况等单独使用液压缓冲器(衰减缓冲器)与电磁力缓冲器(电动式缓 冲器)中的任一者、或并列使用两者(衰减缓冲器与电动式缓冲器)。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 据状况产生所希望的力的力产生机构。 [000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力产生机构,其设于相对运动的一个部件与另 一个部件该两个部件之间,该力产生机构由多个直动型的力产生构件构成,在一个所述力 产生构件与其他所述力产生构件之间设有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能够切换为将该一个所述 力产生构件与其他所述力产生构件力学地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状况产生所希望的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力产生机构的铁道车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转向架、力产生机构等的自图1中的箭头II - II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力产生机构的切换构件等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转向架、力产生机构等的立体图。 图5是针对每个切换状态(运行模式)表示力产生机构的自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 察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6是为了说明力产生机构的动作原理而针对每个切换状态表示力产生机构的 示意性的说明图。 图7是为了说明力产生机构的移动而将力产生机构与表示其状态的变量一起示 出的示意性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1中的控制器的框图。 [001引图9是表示图1中的控制器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通常运行模式的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9中的安全模式1的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9中的安全模式2的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0中的故障判定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11中的电动式缓冲器固着判定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力产生机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16是为了说明力产生机构的原理而针对每个切换状态表示力产生机构的示意 性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S实施方式的力产生机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变形例的力产生机构的自与图6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示 意图。 [002引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变形例的力产生机构的自与图16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示 意图。 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S变形例的力产生机构的自与图6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示 意图。 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变形例的力产生机构的自与图16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示 意图。 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变形例的力产生机构的自与图6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示 意图。 图2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变形例的力产生机构的自与图16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示 意图。 图2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变形例的力产生机构的自与图16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示 意图。 图2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变形例的力产生机构的自与图16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W下,列举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力产生机构应用于例如搭载于铁道车辆的缓冲装 置的情况为例,根据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图1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中,铁道车辆1大致由例如乘客、 乘务员等乘坐的车身2、W及设于该车身2的下侧并经由车轮3被两根导轨4引导的转向架 5构成。此外,在图1及图4中,仅表示设于车身2的前、后方向一侧的一台转向架5,但转 向架5分别设于车身2的前、后方向的两侧。 该里,在车身2的下部、更具体而言是在车身2的下表面侧的沿上、下方向与各转 向架5相对的部位,W自该车身2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方式固定设置有中屯、销6。在该中 屯、销6,经由滚动轴承等轴承7安装有构成后述的缓冲装置12的齿轮装置15的小齿轮19。 [003引另一方面,转向架5大致由沿左、右方向分离设置的左侧梁5A、右侧梁5B、W及将 该些左、右的侧梁5A、5B连结的前横梁5C、中央前横梁抓、中央后横梁祀、后横梁5F构成。 左、右的侧梁5A、5B经由轴承装置9将安装有车轮3的车轴8支承为能够旋转。 另外,在设于车身2的中屯、销6与转向架5的中央横梁抓、祀之间,设有在该些车 身2与转向架5之间传递沿前、后方向施加的牵引力、审喊力的牵引装置(未图示)。牵引 装置例如在自上观察时由I形或者Z形的连杆机构构成。牵引装置将车身2的中屯、销6与 转向架5的中央横梁5D、祀之间连结,W便允许车身2相对于转向架5向上、下方向、左、右 方向、横摆(转向架旋转)方向、W及俯仰方向进行相对位移(移动),并且能够在该些车身 2与转向架5之间传递牵引力、制动力。 另外,在转向架5的中央前横梁抓的靠左、右方向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右 侦。的位置设有安装托架5G。在该安装托架5G,经由带销橡胶衬套14DW能够摆动的方式 安装有构成后述的缓冲装置12的电动式缓冲器14 (的定子14A)。另一方面,在中央后横梁 5E的靠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位置设有安装托架甜。在该安装 托架甜,经由带销橡胶衬套13D W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有构成缓冲装置12的衰减缓冲器 13(的缸体13A)。 在作为弹黃上的车身2与作为弹黃下的转向架5之间设有悬架装置10。悬架装置 10大致由空气弹黃11和作为力产生机构的缓冲装置12构成,该空气弹黃11将车身2 W 能够进行上、下方向W及左、右方向的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转向架5,该缓冲装置12设于车身 2(设于车身2的中屯、销6)与转向架5(的中央横梁5D、5巧之间。该里,空气弹黃11在车 身2与转向架5之间沿左、右方向分开地设有一对。由于转向架5分别设于车身2的前、后 方向的两侧,所W每台车辆(每一车身)成为具有合计两个悬架装置10、即合计四个空气弹 黃11与两个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力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设于相对运动的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这两个部件之间,该力产生机构由多个直动型的力产生构件构成,在一个所述力产生构件与其他所述力产生构件之间设有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能够切换为将一个所述力产生构件与其他所述力产生构件力学地串联连接和将一个所述力产生构件与其他所述力产生构件力学地并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村力赤见裕介内海典之李友行木村夕成森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