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构造、座椅伸缩方法、以及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112591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座椅(10)中,使座椅靠背(14)向前侧倾倒并与座垫(20)重叠,由此进行收藏。此时,通过靠背框架(16)使臂(26)和座垫主框架(22)向前侧移动,使前连杆(28)向前侧转动,由此可以使前连杆(28)和座垫主框架(22)的连结位置与限制轴(30)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收缩,从而可以使座垫主框架(22)与下罩板(32)的下壁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收缩,使下罩板(32)与车厢地板表面(12)抵接,并使座垫主体(24)插入到下罩板(32)的内部。因此,可以将座垫(20)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2)靠近背侧的部分收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垫的厚度可以伸縮的座椅构造、座椅伸縮方法、以及具 有所述座椅构造的车辆。
技术介绍
作为座椅构造,有如下的座椅构造在座垫上,可以通过使左右的座 椅侧部相对于中央的顶板部向高位置和低位置移动,而使座垫的厚度伸縮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然而,在该座椅构造中,座垫的厚度仅可以在比座垫框架靠近表侧的 部分伸缩。因此,如果可以使座垫的厚度在比座垫框架靠近里侧的部分伸 縮,则可以有效地使座垫的厚度伸缩。专利文献h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3166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考虑上述事实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座垫的 厚度在比座垫框架靠近里侧的部分伸縮的座椅构造、座椅伸縮方法、以及 车辆。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包括座垫框架,设置在座垫内;里侧部件,在所述座垫中设置得比所述座垫框架靠近里侧;以及连杆机构,使所述座垫框架与所述里侧部件的所述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縮。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在座垫内设置有座垫框架,并且在座垫中,里侧部件设置得比座垫框架靠近里侧。这里,连杆机构使座垫框架与里侧部件的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 縮。因此,可以使座垫的厚度在比座垫框架靠近里侧的部分伸縮。第二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并且可以转 动地连结在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一者上;以及抵接部,设置 在所述连杆上,与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抵接,使所述 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与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 一者间隔开。在第二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一侧的连杆可以转 动地连结在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一者上。并且,设置在连杆上的抵接 部与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抵接,使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另 一者与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一者间隔开。因此,通过使座垫转动并使连杆转动,使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一 者与连杆的连结位置和抵接部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縮,从而可以使 座垫框架与里侧部件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縮。由此,可以随着座垫 的转动而使座垫的厚度伸縮。第三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包括可以倾倒的座椅靠背,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可以转动地连 结在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一者上,并且可以滑动地与所述座 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连结;以及第二连杆,在偏离倾倒中心 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座椅靠背上,并且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 第一连杆上。在第三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可以转动地连结在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 的一者上的第一连杆可以滑动地与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连结。 并且,在偏离倾倒中心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连结在座椅靠背上的第二连杆 可以转动地连结在第一连杆上。因此,通过使座椅靠背倾倒,经由第二连杆使第一连杆转动并滑动, 使座垫框架与里侧部件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縮。由此,可以随着座 椅靠背的倾倒而使座垫的厚度伸縮。第四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并且连 结在所述座垫框架上;以及第四连杆,在偏离所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并且连结在所述里侧部件上。在第四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一侧的第三连杆连 结在座垫框架上。并且,在偏离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 连结在车身 一侧的第四连杆连结在里侧部件上。因此,通过使座垫转动并使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使第三连杆和 座垫框架的连结位置与第四连杆和里侧部件的连结位置在座垫厚度方向上 的距离伸縮,从而使座垫框架与里侧部件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縮。 由此,可以随着座垫的转动而使座垫的厚度伸縮。第五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结部,将所述座垫框架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 车身一侧;以及第二连结部,在偏离所述座垫框架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将 所述里侧部件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 一侧。在第五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框架通过第一连结部可以转动地连结 在车身一侧。并且,里侧部件在偏离座垫框架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通过第 二连结部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 一侧。因此,通过使座垫转动并使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转动,使座垫框架与 里侧部件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縮。由此,可以随着座垫的转动而使 座垫的厚度伸縮。第六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结部,将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一 者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第五连杆,在偏离所述座垫框架和所 述里侧部件中的一者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并且可以滑动地与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连结;以及第六连杆,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一者 上,并且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第五连杆上。在第六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一者通过第三连 结部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一侧。并且,在偏离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 一者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一侧的第五连杆可以滑动 地与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连结。另外,可以转动地连结在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一者上的第六连杆可以转动地连结在第五连杆上。因此,通过使座垫转动并使座垫框架、里侧部件、以及第五连杆转 动,经由第五连杆使第六连杆转动并滑动,从而使座垫框架与里侧部件在 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縮。由此,可以随着座垫的转动而使座垫的厚度 伸縮。第七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至第六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构造的基 础上具有以下特征,包括覆盖所述里侧部件的外周面的覆盖部件。在第七方案的座椅构造中,里侧部件的外周面由覆盖部件覆盖。因 此,可以美化外观。第八方案提供一种座椅伸縮方法,所述座椅构造包括座垫框架,设 置在座垫内;以及里侧部件,在所述座垫中设置得比所述座垫框架靠近里侧;连杆机构使所述座垫框架与所述里侧部件的所述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縮。第十五方案的车辆设置有应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座椅。 附图说明图1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3A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面图3B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3C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4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座椅的主要 部分的立体图5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座椅的收藏 状态的立体图6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图7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8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9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10A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翻转收存状态的侧 面图IOB是从斜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空间增大(space up)收存状态的立体图10C是从斜后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后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垫框架,设置在座垫内;里侧部件,在所述座垫中设置得比所述座垫框架靠近里侧;以及连杆机构,使所述座垫框架与所述里侧部件的所述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雅之小林英树东海毅森正树小野田启介伊藤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