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底大容积运煤敞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704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凹底大容积运煤敞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车体,车体包括一底架、两端墙和两侧墙;底架包括一纵向布置的中梁,中梁为平直梁,在中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横向布置的端梁,在中梁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侧梁,每一侧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端梁的端部;每一侧梁均呈两端平直、中部下凹的弓形,在中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枕梁和多对间隔分布于两对枕梁之间的横梁,每一枕梁和横梁的外端均与侧梁固定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横梁之间、每一枕梁与相邻的横梁之间以及每一枕梁与端梁之间均连接有一顺梁;两端墙分别固定连接在端梁的顶部;侧墙分别固定连接在侧梁的顶部,侧墙的顶部与端墙的顶部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大车体容积,且能够提高端墙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货运车,特别是一种凹底大容积运煤敞车
技术介绍
我国现有的运煤敞车车体主要采用浴盆结构(如图5、图6所示),该敞车主要由车体6、制动系统7、转向架8、车钩9等组成,其中,制动系统7安装在车体6的两端,而车体6主要由侧墙61、浴盆62、端墙立面63、端墙斜面64等组成,端墙立面63采用直立柱65结构。虽然现有车体浴盆结构增大了车体一部分容积,但是却挤占了车体下部制动系统的安装空间,因此制动系统只能安装在车体两端,造成两端需要空出较大的空间,结果是车体总容积并未增大。车体的浴盆结构还会导致端墙结构复杂、强度和刚度不足以及端墙立柱下部开裂等问题。如果车体浴盆结构底部较深,会使煤炭不容易卸干净,且所用浴盆结构制造工艺复杂,需要运用大型滚筒设备。另外,车体需要采用二套制动系统,增加了车体制造成本和自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大车体容积、同时能够提高端墙刚度和强度的凹底大容积运煤敞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凹底大容积运煤敞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车体,所述车体包括一底架、两端墙和两侧墙;所述底架包括一纵向布置的中梁,所述中梁为平直梁,在所述中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横向布置的端梁,在所述中梁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侧梁,每一所述侧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端梁的端部;每一所述侧梁均呈两端平直、中部下凹的弓形,在所述中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枕梁和多对间隔分布于两对所述枕梁之间的横梁,每一所述枕梁和横梁的外端均与所述侧梁固定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每一所述枕梁与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以及每一所述枕梁与所述端梁之间均连接有一顺梁;两所述端墙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端梁的顶部;两所述侧墙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梁的顶部,所述侧墙的顶部与所述端墙的顶部平齐。所述枕梁靠近所述中梁的两端,且与所述侧梁的端部平直段固定连接。所述端梁、侧梁、横梁、枕梁和顺梁所组成的框架顶面铺设钢板构成所述车体的底板。所述侧墙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用于增加所述侧墙强度的立柱,每一所述立柱的底端均与所述侧梁固定连接;所述侧梁端部平直段上方的所述侧墙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水平方向的加强梁。所述端墙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水平方向的加强梁。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底架每一侧梁中间部分设置成下凹结构,且由下凹结构、若干横梁、中梁底端和底板共同形成底架的下凹平面;与每一侧梁下凹结构相对应车体两侧墙中间部分设置成下凹形状;因此增大了车体容积。2、本专利技术由于底架每一侧梁上设置两向上倾斜的过渡结构,由两过渡结构、若干横梁和底板共同形成底架向上倾斜的两过渡斜面,底架的两过渡斜面能够使底架和车体转向架避免接触并且增大车体容积、改善车体受力、减小车体结构突变。3、本专利技术由于每一端墙由一端墙板、若干横带固定连接而成,且每一端墙呈整体立面形状;因此能够提高端墙强度和刚度。4、本专利技术在底架的底端中部设置一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固定连接在中梁底端上,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增大车体容积。5、本专利技术的车体系统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具有较高经济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底架不带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三维实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底架带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已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车体1,车体1包括一底架2、两端墙3和两侧墙4。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底架2包括一纵向布置的中梁21,中梁21为平直梁。在中梁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横向布置的端梁22,在中梁21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侧梁23,每一侧梁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端梁22的端部。每一侧梁23均呈两端平直、中部下凹的弓形。在中梁2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枕梁24和多对间隔分布于两对枕梁24之间的横梁25,每一枕梁24和横梁25的外端均与侧梁23固定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横梁25之间、每一枕梁24与相邻的横梁25之间以及每一枕梁24与端梁22之间均连接有一顺梁26。本专利技术的两端墙3分别固定连接在端梁22的顶部。本专利技术的两侧墙4分别固定连接在侧梁23的顶部,侧墙4的顶部与端墙3的顶部平齐。上述实施例中,枕梁25靠近中梁21的两端,且与侧梁23的端部平直段固定连接。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由端梁22、侧梁23、横梁25、枕梁24和顺梁26所组成的框架顶面铺设钢板构成车体1的底板211。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侧墙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用于增加侧墙4强度的立柱41,每一立柱41的底端均与侧梁23固定连接;还可以在位于侧梁23端部平直段上方的侧墙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水平方向的加强梁42。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端墙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水平方向的加强梁31,用于加强端墙3的强度。本专利技术对现有的车体底架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使得车体的有效容积增大,并且可以将制动系统5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底架2底部,进一步节约车体内空间。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各部件的系统、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凹底大容积运煤敞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车体,所述车体包括一底架、两端墙和两侧墙;所述底架包括一纵向布置的中梁,所述中梁为平直梁,在所述中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横向布置的端梁,在所述中梁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侧梁,每一所述侧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端梁的端部;每一所述侧梁均呈两端平直、中部下凹的弓形,在所述中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枕梁和多对间隔分布于两对所述枕梁之间的横梁,每一所述枕梁和横梁的外端均与所述侧梁固定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每一所述枕梁与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以及每一所述枕梁与所述端梁之间均连接有一顺梁;两所述端墙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端梁的顶部;两所述侧墙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梁的顶部,所述侧墙的顶部与所述端墙的顶部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底大容积运煤敞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车体,所述车体包括一底架、
两端墙和两侧墙;
所述底架包括一纵向布置的中梁,所述中梁为平直梁,在所述中梁的两端分别固
定连接一横向布置的端梁,在所述中梁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侧梁,每一所述侧梁的两端
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端梁的端部;每一所述侧梁均呈两端平直、中部下凹的弓形,在
所述中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对枕梁和多对间隔分布于两对所述枕梁之间的横梁,每
一所述枕梁和横梁的外端均与所述侧梁固定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每
一所述枕梁与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以及每一所述枕梁与所述端梁之间均连接有一顺
梁;
两所述端墙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端梁的顶部;
两所述侧墙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梁的顶部,所述侧墙的顶部与所述端墙的顶部
平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底大容积运煤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梁靠近所
述中梁的两端,且与所述侧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四梅张忠陈时虎张世颖朱丽徐海涛辛海琳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