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锁芯防盗结构,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凹槽部和至少一个滑沟部的钥匙、滑动设置有与凹槽部配合动作的至少一个卡槽锁片的第一锁芯和滑动设置有与滑沟部配合动作的至少一个锁具组件的第二锁芯,且第二锁芯设置于第一锁芯的一端处;因此在使用时钥匙穿过第一锁芯到达第二锁芯,且滑沟部滑移拨动锁具组件使其到达特定位置使第一阶段解锁,并转动钥匙使第二锁芯转动,此时卡槽锁片与滑沟部配合动作以卡合使第二阶段解锁,再转动钥匙使第一锁芯转动,因此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不同原理且分段动作,以避免被开锁技术破解以及提升防盗效果的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锁芯防盗结构,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凹槽部和至少一个滑沟部的钥匙、滑动设置有与凹槽部配合动作的至少一个卡槽锁片的第一锁芯和滑动设置有与滑沟部配合动作的至少一个锁具组件的第二锁芯,且第二锁芯设置于第一锁芯的一端处;因此在使用时钥匙穿过第一锁芯到达第二锁芯,且滑沟部滑移拨动锁具组件使其到达特定位置使第一阶段解锁,并转动钥匙使第二锁芯转动,此时卡槽锁片与滑沟部配合动作以卡合使第二阶段解锁,再转动钥匙使第一锁芯转动,因此使本技术达到不同原理且分段动作,以避免被开锁技术破解以及提升防盗效果的实用进步性。【专利说明】锁芯防盗结构
本技术提供一种锁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锁芯防盗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的锁具是根据不同对象、使用环境及功能等因素,设计成许多不同款式以供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选购使用,而对于锁具设计,锁芯是控制锁具是否上锁的核心组件,由于锁芯关系到锁具整体的防盗性能,因此锁具制造业者均对锁芯的构造设计不断进行研发改进。 一般门户所使用的锁芯普遍分为珠式锁和片式锁,而常用的珠式锁通过多个高低、长短、大小不同的圆珠状或柱状梢珠插设锁芯使锁芯无法转动,且钥匙上具有多个与这些梢珠相对应的不同大小、深浅的凹孔,而当钥匙插入锁芯中特定位置时,这些梢珠各自接触相对应的该些凹孔,且钥匙顶起这些梢珠使其全部位于目标位置,使锁芯得以转动;但常用的珠式锁已被一种开锁技术破解,这种开锁技术是将一根条状物伸入锁芯,且分别拨动锁芯中的这些梢珠,使该些梢珠全部位于目标位置,进而得以转动锁芯。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研宄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芯防盗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锁芯结构易被一种开锁技术破解而安全性低的缺陷。 提供一种锁芯防盗结构,包括:钥匙,该钥匙在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部,且该钥匙在一端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滑沟部;锁体,该锁体内侧壁处形成至少一个沟槽;第一锁芯,该第一锁芯贯穿设置于该锁体内,且该第一锁芯形成供该钥匙插入的第一钥匙孔,且该第一锁芯在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槽片滑移孔和至少一个槽片固定槽,并且该第一锁芯另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阻件孔;至少一个卡槽锁片,该卡槽锁片滑动设置于该槽片滑移孔且与该凹槽部配合动作;至少一个槽片固定座,该槽片固定座与该卡槽锁片对应设置于该槽片固定槽内;至少一个第一阻挡件,该第一阻挡件滑动设置于该第一阻件孔且与该卡槽锁片配合动作;第二锁芯,该第二锁芯设于该第一锁芯一端处且贯穿设置于该锁体内,并且该第二锁芯形成与该第一钥匙孔连通的第二钥匙孔,而该第二锁芯在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锁件滑移孔,且该第二锁芯另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阻件孔;至少一个锁具组件,该锁具组件滑动设置于该锁件滑移孔且与该滑沟部配合动作;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阻挡件,该第二阻挡件滑动设置于该第二阻件孔且与该锁具组件配合动作。 该钥匙选自方形或半圆形中的一种,且该钥匙背离该滑沟部的末端处进一步形成分动部,并且该第一锁芯背离该第二锁芯的末端处形成与该分动部相对应的分段部。 该沟槽供设置该第一阻挡件及该第二阻挡件。 该卡槽锁片上形成至少一个供该钥匙穿过且与该凹槽部配合动作的动作部,且该卡槽锁片至少一侧处形成至少一个开锁部,并且该开锁部选自孔洞或凹槽中的一种,而该第一阻挡件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开锁部相对应的第一锁柱部,且该第一阻挡件两端处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簧组件。 该卡槽锁片一侧中心处设置有弹性组件,且该槽片固定座一侧处形成至少一个与该弹性组件相对应的装设部,并且该槽片固定座进一步在该装设部一侧处形成至少一个与该卡槽锁片相对应的收容部。 该锁具组件是滑移锁珠或滑移锁片中的一种。 该锁具组件界定有与该滑沟部配合动作的滑动部,且该锁具组件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解锁部,并且该解锁部选自孔洞或凹槽中的一种,而该第二阻挡件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解锁孔相对应的第二锁柱部,且该第二阻挡件两端处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力组件。 该第一锁芯与该第二锁芯得以分别动作。 该凹槽部进一步为斜面。 该第一锁芯与该第二锁芯进一步相枢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结构包括钥匙及锁体,且钥匙的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部,并且钥匙的一端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滑沟部,而锁体贯穿设置有第一锁芯及贯穿设置于第一锁芯一端的第二锁芯,且第一锁芯滑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凹槽部配合动作的卡槽锁片,并且第二锁芯滑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滑沟部配合动作的锁具组件,第一锁芯与第二锁芯得以分别动作;而当在使用本技术时,将钥匙从第一锁芯插入至第二锁芯,且锁具组件与滑沟部相配合滑动,当滑沟部使锁具组件到达特定位置时得以使其解锁,并旋转钥匙使第二锁芯在锁体内旋动,而钥匙旋转后凹槽部与卡槽锁片配合动作、卡合以使其解锁,且继续转动钥匙使第一锁芯与第二锁芯同时在锁体内转动,使本技术得以随操作开启、闭锁,通过上述技术,可针对惯用珠式锁所存在的被开锁技术破解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不同原理且分段动作,以避免被开锁技术破解并提升防盗效果的实用进步性。 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第一阶段开锁后需先旋转后才能进行第二阶段开锁,且第一阶段开锁与第二阶段开锁的结构不同,因此避免窃贼等使用开锁技术破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滑移动作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阶段解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卡合动作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阶段解锁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滑移动作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其中,主要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钥匙I凹槽部11滑沟部12分动部13锁体2沟槽21第一锁芯31第一钥匙孔311槽片滑移孔312第一阻件孔313槽片固定槽314分段部315卡槽锁片32动作部321开锁部322弹性组件323第一阻挡件33第一锁柱部331弹簧组件332槽片固定座34装设部341收容部342第二锁芯41第二钥匙孔411锁件滑移孔412第二阻件孔413锁具组件42滑动部421解锁部422第二阻挡件43第二锁柱部431弹力组件43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5所示,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锁芯防盗结构的分解示意图、滑移动作示意图、第一阶段解锁示意图、卡合动作示意图以及第二阶段解锁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锁芯防盗结构包括:钥匙1、锁体2、第一锁芯31、至少一个卡槽锁片32、至少一个槽片固定座34、至少一个第一阻挡件33、第二锁芯41、至少一个锁具组件4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阻挡件43,其中第一锁芯31与第二锁芯41得以分别动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芯防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钥匙,该钥匙在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部,且该钥匙在一端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滑沟部;锁体,该锁体内侧壁处形成至少一个沟槽;第一锁芯,该第一锁芯贯穿设置于该锁体内,且该第一锁芯形成供该钥匙插入的第一钥匙孔,且该第一锁芯在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槽片滑移孔和至少一个槽片固定槽,并且该第一锁芯另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阻件孔;至少一个卡槽锁片,该卡槽锁片滑动设置于该槽片滑移孔且与该凹槽部配合动作;至少一个槽片固定座,该槽片固定座与该卡槽锁片对应设置于该槽片固定槽内;至少一个第一阻挡件,该第一阻挡件滑动设置于该第一阻件孔且与该卡槽锁片配合动作;第二锁芯,该第二锁芯设于该第一锁芯一端处且贯穿设置于该锁体内,并且该第二锁芯形成与该第一钥匙孔连通的第二钥匙孔,而该第二锁芯在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锁件滑移孔,且该第二锁芯另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阻件孔;至少一个锁具组件,该锁具组件滑动设置于该锁件滑移孔且与该滑沟部配合动作;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阻挡件,该第二阻挡件滑动设置于该第二阻件孔且与该锁具组件配合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宥榛,
申请(专利权)人:张宥榛,张纮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