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顶管机的中继间纠偏装置,设置于顶管机机头的后壳体,包括:承载环,所述承载环包括一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向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底板另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连接所述顶管机机头的后壳体;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一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向所述承载环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三环形板,所述第三环形板与所述第一环形板之间相互滑动套设;多个油缸,沿掘进环面均布于所述连接环内,且分别推抵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在长距离隧道施工过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继间纠偏装置结构简单,灵活性强,不仅可以作为接力顶进的装置,还可以实现对顶管机机头的掘进方向和姿态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顶管机的中继间纠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矩形顶管机,尤其涉及一种矩形顶管机的中继间纠偏装置。
技术介绍
矩形顶管机的中继间装置通常适用于长距离掘进隧道施工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数用作分段克服摩阻力而进行接力顶进的装置,并且该中继间装置还需要具备顶管机机头掘进过程中的纠偏功能。目前的中继间纠偏装置一般都采用铰接纠偏装置,铰接液压缸采用双作用形式,两端的液压缸座分别与前后壳体相连接,在纠偏过程中通过铰接液压缸的主动伸缩动作,使前后壳体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直至达到所要求的纠偏角度和姿态。在纠偏过程中,由于铰接液压缸的主动回缩动作使顶管机前壳体产生相对回退趋势,对开挖面土压力的保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前方土层沉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中继间纠偏装置以替代现有的铰接纠偏装置,从而避免其带来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顶管机的中继间纠偏装置,设置于顶管机机头的后壳体,包括:承载环,所述承载环包括一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向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底板另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连接所述顶管机机头的后壳体;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一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向所述承载环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三环形板,所述第三环形板与所述第一环形板之间相互滑动套设;多个油缸,沿掘进环面均布于所述连接环内,且分别推抵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三环形板之间设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三环形板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所述两道密封圈之间分段设有多个压板,所述压板固定于所述第三环形板且抵靠于所述第一环形板。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分段设置的压板之间设有油脂加注管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环形板的内侧设有支撑托架,所述油缸通过抱箍连接于所述支撑托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油缸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设有垫块。本专利技术采用单作用油缸的中继间纠偏装置在掘进过程中不仅可以实时锁紧油缸以保持掘进机前进方向和掘进姿态,而且在解除锁紧状态后仍油缸腔体内存在背压作用力,油缸活塞不会主动回缩,必须通过主顶油缸后顶力挤压作用可以使顶管机机头恢复至初始掘进状态,可有效保持掘进机机头正面土压力,防止开挖面前方土层的沉降。在长距离隧道施工过程中,纠偏中继间装置结构简单,灵活性强,不仅可以作为接力顶进的装置,还可以实现对顶管机机头的掘进方向和姿态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继间纠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继间纠偏装置的侧部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继间纠偏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继间纠偏装置中单作用油缸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4所示,此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矩形掘进机的中继间纠偏装置,其主要包括一承载环1,一连接环2以及设置于承载环1与连接环2之间的多个单作用油缸3,其中:该承载环1包括一第一底板11,所述第一底板11向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一环形板12,所述第一底板另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二环形板13,第二环形板13连接顶管机机头的后壳体5;该连接环2包括一第二底板21,第二底板21向所述承载环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三环形板22,第三环形板22与所述第一环形板之间相互滑动套设,在第三环形板22外侧开设有两道凹槽,在每一道凹槽内装有一环橡胶密封圈23,该橡胶密封圈23通过胶水紧紧贴牢在凹槽内;进一步的配合图4所示,在两道密封圈23之间分段设有多个压板24,该压板24可以通过螺钉紧固于第三环形板22上,通过设置该压板,首先在装配过程中承载环1通过压板24的抵靠限位可以保证承载环1与连接环2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其次在纠偏过程中,压板24作为承载环1的纠偏支点设置于两道密封圈23之间,与承载环1的第一环形板12接触,可以确保承载环1的第一环形板12至少与一道密封圈23可靠压紧;在分段设置的压板24之间设有油脂加注管道25,通过该油脂加注管道25注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油脂,防止外界水土通过密封圈23与承载环的第一环形板12壳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机头。多个单作用油缸3沿顶管机的掘进环面均布于所述连接环2内;具体的,配合图6所示,在连接环2的第三环形板22的内侧对应单作用油缸3的布设位置分别设置支撑托架31,该支撑托架31包括一连接板311,该连接板311的第一端焊接固定于第三环形板22的内侧,该连接板311的第二端形成一适配于单作用油缸3弧形安装座312,该弧形安装座31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安装时,将单作用油缸3支设于该弧形安装座312内,再利用U型抱箍32将单作用油缸3箍紧于弧形安装座312内,并将U型抱箍32的螺栓端穿过弧形安装座312的两端安装孔,最后使用螺母相连接紧固。单作用油缸3安装完成后,其两端分别推抵于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1之间;进一步的,在单作用油缸3与第二底板21之间设有垫块33,这也可以使单作用油缸3的底部加载作用在垫块33上,可以适应中继间纠偏控制对液压缸单作用油缸3姿态调整的要求,同时增加第二底板21的承载强度,防止产生局部变形;进一步的,承载环1的第一底板11与第二环形板13之间对应所述单作用油缸3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4,用于增加承载环第一底板11的强度。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矩形顶管机的中继间纠偏装置,设置于顶管机机头的后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环,所述承载环包括一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向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底板另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连接所述顶管机机头的后壳体;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一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向所述承载环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三环形板,所述第三环形板与所述第一环形板之间相互滑动套设;多个单作用油缸,沿掘进环面均布于所述连接环内,且分别推抵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顶管机的中继间纠偏装置,设置于顶管机机头的后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环,所述承载环包括一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向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底板另一侧延伸形成一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连接所述顶管机机头的后壳体;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一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向所述承载环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三环形板,所述第三环形板与所述第一环形板之间相互滑动套设;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三环形板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所述两道密封圈之间分段设有多个压板,所述压板固定于所述第三环形板且抵靠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梁赟露,石元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