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231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包括基座、接触片,所述基座为矩形框体,其内设有数组接触片插槽,其中每组插槽均为两道且平行设置,接触片分为接触A片及接触B片;所述接触片的接触A片及接触B片成对设置并通过基片对应插接在基座的一组插槽内,且接触片的焊爪由基座的底部外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接触片的形状及组装方式,改变了连接器接触片的插接性能,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传导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包括基座、接触片,所述基座为矩形框体,其内设有数组接触片插槽,其中每组插槽均为两道且平行设置,接触片分为接触A片及接触B片;所述接触片的接触A片及接触B片成对设置并通过基片对应插接在基座的一组插槽内,且接触片的焊爪由基座的底部外露。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接触片的形状及组装方式,改变了连接器接触片的插接性能,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传导效率高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是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
技术介绍
在电力传导与设备的连接中,电源连接器是必不可少的元器件。电源连接器不同于信号传导连接器,不仅要求其连接可靠、导电性能好,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散热性,才能保证电流传导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少、温升得以控制,以减少温升对电力传导的影响。现有技术电源连接器的插头、插座在对接过程中,存在多对接触件同时接触的现实,由于受插头、插座精度的影响,导致接触件对接导向能力差,接触件偏心或干涉问题的严重,加之接触件存在自身纠偏能力差的缺陷,致使电源连接器在电流传导过程中严重影响电力传导的可靠性,因此,提高接触件的导向能力及接触可靠性,是提高电源连接器传导效率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接触片的形状及组装方式,改变了连接器接触片的插接性能,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传导效率高的优点。 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其特点包括基座、接触片,所述基座为矩形框体,其内设有数组接触片插槽,其中每组插槽均为两道且平行设置,接触片分为接触A片及接触B片,接触片为平面的基片及呈曲面的“S”形簧片两部分构成,基片的侧边上设有数个焊爪,“S”形簧片被分割成数根条状;所述接触片的接触A片及接触B片成对设置并通过基片对应插接在基座的一组插槽内,且接触片的焊爪由基座的底部外露;所述的接触片的“S”形簧片上设有前折弯及后折弯;所述的接触片的“S”形簧片按长度不同分为长簧片及短簧片,同一接触片上的长簧片及短簧片相互交替设置,且长簧片设于奇数位置的为接触A片、长簧片设于偶数位置的为接触B片;所述的接触片上长簧片的头部设有弯钩。 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接触片的形状及组装方式,改变了连接器接触片的插接性能,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传导效率高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插头插座接触片插接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包括基座1、接触片2,所述基座I为矩形框体,其内设有数组接触片插槽11,其中每组插槽11均为两道且平行设置,接触片2分为接触A片及接触B片,接触片2为平面的基片21及呈曲面的“S”形簧片22两部分构成,基片21的侧边上设有数个焊爪23,“S”形簧片22被分割成数根条状;所述接触片2的接触A片及接触B片成对设置并通过基片21对应插接在基座I的一组插槽11内,且接触片2的焊爪23由基座I的底部外露。 所述的接触片2的“S”形簧片22上设有前折弯224及后折弯225。 所述的接触片2的“S”形簧片22按长度不同分为长簧片221及短簧片222,同一接触片2上的长簧片221及短簧片222相互交替设置,且长簧片221设于奇数位置的为接触A片、长簧片221设于偶数位置的为接触B片。 所述的接触片2上长簧片221的头部设有弯钩223。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参阅图1、图4,本专利技术为电源连接器的插座部分,本专利技术与电源连接器的插头部分配合使用,使用时,首先将基座I置于电源连接板上,并使接触片2的焊爪23插接在电源连接板的导电板上并焊接;工作时,只需将插头插入本专利技术,使插头接触片4与本专利技术的接触片2插合,即实现电源连接器导通电流的目的。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应用进一步说明如下,参阅图1、图2、图3、图4,插头接触片4为两片平彳丁的插片,工作时,两片插头接触片4的两内侧面与本专利技术接触片2即接触A片及接触B片的两外侧面触及,实现电源连接器导通电流的目的。 在多对接触片同时插接时,由于受制作及装配精度的影响,导致接触片对接导向能力差,接触片发生偏心或干涉的问题不可避免,为提高接触片自身的纠偏能力,本专利技术将接触片2设计为接触A片及接触B片,且接触A片及接触B片成对设置并通过基片21对应插接在基座I的一组插槽11内,由于接触片2的数条“S”形簧片22按长度不同分为长簧片221及短簧片222,同一接触片2上的长簧片221及短簧片222相互交替设置,且长簧片221设于奇数位置的为接触A片、长簧片221设于偶数位置的为接触B片,当接触A片及接触B片成对设置时,接触A片上的长簧片221正好与接触B片的短簧片222对应,反之亦然,此时,接触片2长簧片221上设计的头部弯钩223将短簧片222的头部呈遮挡状,当两片插头接触片4与本专利技术插接时,插头接触片4的端头只能触及到接触片2长簧片221头部的弯钩223,不能触及到短簧片222的头部,当插头接触片4与本专利技术接触片2发生偏心时,长黃片221头部弯钩223受插头接触片4的制约实现自动导向,插接过程不会出现接触片相互干涉的现象,提高了接触片的对接导向能力。 为提高接触片自身的纠偏能力,本专利技术将接触片2的矩形片设计为由平面的基片21及呈曲面的“S”形簧片22,并将“S”形簧片22分割成数根条状,当插头接触片4与本专利技术接触片2存在偏心时,插头接触片4的两内侧面与本专利技术接触片2即接触A片或接触B片的任意外侧面触及,插头接触片4的内侧首先触及到接触片2的“S”形簧片22前折弯224的凸起部位,此时,对于“S”形簧片22而言,就相当于与基片21连接的悬臂梁,插头接触片4与“S”形簧片22的触点相当于外力的作用点,由于“S”形簧片22上后折弯225的设计,使得悬臂梁的抗弯强度降低,即“S”形簧片22偏移能力增强,使“S”形簧片22具有自调中心的能力,从而提闻了接触片2自身的纠偏能力。 本专利技术接触片2的“S”形簧片22的设计还能提高插头接触片4与本专利技术接触片2的传导可靠性,随着插头接触片4与本专利技术接触片2的深入插接,插头接触片4的两内侧面与本专利技术接触片2即接触A片及接触B片的两外侧面触及,接触A片及接触B片在插头接触片4的外力作用下相对合拢,当短簧片222的前折弯224部位顶触到长簧片221头部弯钩223的内侧,接触A片及接触B片的合拢状态受到制约,并在此形成支点,此时,插头接触片4压迫“S”形簧片22前折弯224的凸起部位变形,呈悬臂梁状的“S”形簧片22变成了简支梁状,“S”形簧片22抵抗该变形的反作用力增大,由于该反作用力的存在,使得插头接触片4与“S”形簧片22前折弯224的凸起部位的接触力增加,从而获得插头接触片4与本专利技术接触片2的传导可靠性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I )、接触片(2),所述基座(I)为矩形框体,其内设有数组接触片插槽(11),其中每组插槽(11)均为两道且平行设置,接触片(2)分为接触A片及接触B片,接触片(2)为平面的基片(21)及呈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1)、接触片(2),所述基座(1)为矩形框体,其内设有数组接触片插槽(11),其中每组插槽(11)均为两道且平行设置,接触片(2)分为接触A片及接触B片,接触片(2)为平面的基片(21)及呈曲面的“S”形簧片(22)两部分构成,基片(21)的侧边上设有数个焊爪(23),“S”形簧片(22)被分割成数根条状;所述接触片(2)的接触A片及接触B片成对设置并通过基片(21)对应插接在基座(1)的一组插槽(11)内,且接触片(2)的焊爪(23)由基座(1)的底部外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董宝廷马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