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663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针,该插座包括一插座底面和一插座侧面,该插针穿设在插座底面,所述插针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贴设在插座底面并靠近插座侧面,所述插座侧面开设有通向插针的斜面凹槽,所述插座底部设置有将插座垫高的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插针弯折设置,通过在底座侧面上开设斜面凹槽,使得连接器能够在不拔插头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在插座底面设置凸块,使得更加容易对连接器进行排故检测,这样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针,该插座包括一插座底面和一插座侧面,该插针穿设在插座底面,所述插针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贴设在插座底面并靠近插座侧面,所述插座侧面开设有通向插针的斜面凹槽,所述插座底部设置有将插座垫高的凸块。本技术通过将插针弯折设置,通过在底座侧面上开设斜面凹槽,使得连接器能够在不拔插头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在插座底面设置凸块,使得更加容易对连接器进行排故检测,这样操作便捷,省时省力。【专利说明】—种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是一种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一般,条形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其具体焊接过程如下:将条形连接器的插针插入电路板的焊盘内,然后上锡进行焊接,为了产品的美观和实用,通常会在焊接完成之后将插针穿出焊盘的部分减掉。 如果连接器存在虚焊,就会造成其所在的那个模块存在断路的情况,那么电路板就无法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对电路板进行检测,而市场上的条形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插座和插针,在对上述的连接器进行检测时,需在插针焊接的一端测量是否通断,然后将与插座适配的配套插头拔下,对插针的另一端进行同样的测量,然后对电路板上各个连接器均进行如上测量,若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数量较多,或者故障电路板的数量较多,这样操作起来相对复杂,导致工作费时、费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针,该插座包括一插座底面和一插座侧面,该插针穿设在插座底面,所述插针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贴设在插座底面并靠近插座侧面,所述插座侧面开设有通向插针的斜面凹槽,所述插座底部设置有将插座垫高的凸块。 在图2所示的连接器第一视图中,所述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针,该插座包括一插座底面和一插座侧面,该插针穿设在插座底面,所述插针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贴设在插座底面并靠近插座侧面,所述插座侧面开设有通向插针的斜面凹槽,所述插座底部设置有将插座垫高的凸块。 在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时,所述插针的弯折部露在斜面凹槽内,若要对连接器进行检测时,只需将测试工具通过斜面凹槽抵触在插针上。 在图4所示的插针的结构示意图中,所述插针为“Z”型插针,包括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第三直线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直线部设置在插座内,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贴设在插座底面,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第二直线部和第三直线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在靠近斜面凹槽设置。 在图3所示的连接器第二视图中,所述凸块与第三直线部同排设置,所述凸块的高度小于第三直线部的长度。 在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时,由于凸块与第三直线部同排设置,因此连接器在焊接在电路板上时,部分第三直线部会悬空,并暴露出来,所以使测试工具更加容易抵触到插针上。 本技术通过在插针上设置弯折部,并将弯折部设置在插座底面并靠近插座侧面,通过在底座侧面上开设斜面凹槽,使得连接器能够在不拔插头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在插座底面设置凸块,使得更加容易对连接器进行排故检测,这样检测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连接器; 图2为本技术连接器第一视图; 图3为本技术连接器第二视图; 图4为本技术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座侧面;2、插针;3、斜面凹槽;4、凸块;5、第一直线部;6、第二直线部;7、第三直线部;8、第一弯折部;9、第二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的传统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时,插座底面与电路板之间是完全抵触的,因此在需要对连接器进行排故检测时,检测工具是无法插入到插座底面与电路板之间对插针(2)进行触碰的,只有将插头拔下,然后再对插针(2)进行触碰以进行到一个测试,然后在电路板另一面的焊点上进行到一个测试,当需要测试的连接器的数量较多时,则存在操作复杂、繁琐,造成工作费时、费力等问题。 基于上述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其第一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插针(2)弯折设置,包括第一直线部(5)、第二直线部(6)、第三直线部(7)、第一弯折部(8)和第二弯折部(9)。并且在插座侧面(I)开设了斜面凹槽(3),该斜面凹槽(3)通向第二弯折部(9),当所述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时,即使在插座底面完全抵触在电路板上时,也可以通过斜面凹槽(3)来对插针(2)的第二弯折部(9)进行到一个测试,可以将测试用具通过斜面凹槽(3)抵触在插针的第二弯折部(9)上,对第二弯折部(9)进行到一个测试,测试完毕之后再将测试用具沿着凹槽(3)抽出,这样就可完成测试。这样就不需要拔下插头进行测试了,使测试操作更加便捷。 在图3所示的连接器第二视图中,所述第三直线部(7)的长度大于凸块(4)的高度,因此当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面时,所述第三直线部(7)的其中一段会暴露出来,该段始于插座底面止于凸块(4)底面,并且该凸块(4)与第三直线部(7)同排设置,这样在焊接时保证了第三直线部(7)的一段能够暴露出来、当需要对连接器进行到一个测试时,由于在开设了斜面凹槽(3)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凸块(4),使得测试工具更加容易触碰到插针(2),使得测试操作更加便捷,工作省时、省力。 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将插针弯折设置,通过在底座侧面上开设斜面凹槽,使得连接器能够在不拔插头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在插座底面设置凸块,使得更加容易对连接器进行排故检测,这样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针,该插座包括一插座底面和一插座侧面,该插针穿设在插座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贴设在插座底面并靠近插座侧面,所述插座侧面开设有通向插针的斜面凹槽,所述插座底部设置有将插座垫高的凸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为“Z”型插针,包括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第三直线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直线部设置在插座内,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贴设在插座底面,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第二直线部和第三直线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在靠近斜面凹槽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第三直线部同排设置,所述凸块的高度小于第三直线部的长度。【文档编号】H01R13/46GK204243265SQ201420700940【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于排故检测的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针,该插座包括一插座底面和一插座侧面,该插针穿设在插座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贴设在插座底面并靠近插座侧面,所述插座侧面开设有通向插针的斜面凹槽,所述插座底部设置有将插座垫高的凸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锡旭林锡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