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负离子PM2.5活性炭阻燃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946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天然负离子PM2.5活性炭阻燃口罩,所述口罩的口鼻部从里到外依次包括:无纺布层、PM2.5薄膜层、负离子活性炭层及阻燃过滤层,所述无纺布层为芳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一种纤维制得的针刺毡;所述PM2.5薄膜层为过滤孔孔径为1.0~1.5微米的薄膜;所述负离子活性炭层为所述负离子浆料与活性炭颗粒按照重量份7:3的比例配制,在220℃~300℃的高温烧结下制得;所述阻燃过滤层,采用芳纶或玻纤针刺毡并浸入硅酸铝浆料后热压成型。所述口罩可以大大提高火灾现场人员的存活率,减少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伤害。该口罩功能齐全,满足多种需求,通过实际使用和验证,实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负离子PM2.5活性炭阻燃口罩,所述口罩的口鼻部从里到外依次包括:无纺布层、PM2.5薄膜层、负离子活性炭层及阻燃过滤层,所述无纺布层为芳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一种纤维制得的针刺毡;所述PM2.5薄膜层为过滤孔孔径为1.0~1.5微米的薄膜;所述负离子活性炭层为所述负离子浆料与活性炭颗粒按照重量份7:3的比例配制,在220℃~300℃的高温烧结下制得;所述阻燃过滤层,采用芳纶或玻纤针刺毡并浸入硅酸铝浆料后热压成型。所述口罩可以大大提高火灾现场人员的存活率,减少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伤害。该口罩功能齐全,满足多种需求,通过实际使用和验证,实施效果好。【专利说明】天然负离子PM2.5活性炭阻燃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罩,尤其是一种天然负离子PM2.5活性炭阻燃口罩。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安全保障。现代高层建筑,由于人员密集量大,一旦发生火灾将不堪设想,周围环境也限制了消防人员的紧急救援,必须首先考虑人员的自救。据统计,在发生火灾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火灾现场吸入有毒或高温气体导致昏迷而不能够迅速脱离火场,最终被烧伤死亡。因此发生火灾时首先要用浸湿的毛巾之类的蒙住口鼻,尽可能减少有毒气体或者是高温气体造成的损害,迅速脱离火场。 但是,在发生火灾等紧急状态下,人们精神高度紧张,无法迅速获得需要的“浸湿的毛巾”,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提高火灾中相关人员存活能力的消防必备品尤其重要。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PM2.5 口罩,但这些仅仅是适应预防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污染,无法满足消防急救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然负离子PM2.5活性炭阻燃口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天然负离子PM2.5活性炭阻燃口罩,所述口罩包括:遮盖在人体口腔及鼻子部位的口鼻部,以及将口鼻部固定在相应部位的固定部,所述口鼻部从里到外依次包括:无纺布层、PM2.5薄膜层、负离子活性炭层及阻燃过滤层,所述无纺布层为芳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一种纤维制得的针刺毡;所述PM2.5薄膜层为过滤孔孔径为1.0?1.5微米的薄膜;所述负离子活性炭层为所述负离子浆料与活性炭颗粒按照重量份7:3的比例配制,在220°C ~300°C的高温烧结下制得;所述阻燃过滤层,采用芳纶或玻纤针刺毡并浸入硅酸铝浆料后热压成型;所述无纺布层、PM2.5薄膜层、负离子活性炭层及阻燃过滤层通过超声波热压后缝制成型,并在200°C的高温下固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部从里到外依次包括基材和防火层,所述基材为芳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一种纤维制得的针刺毡;所述防火层为芳纶或玻纤针刺毡并浸入硅酸铝浆料后热压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活性炭的颗粒大小为5~30微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活性炭的颗粒大小为5~10微米。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日常生活中可以作为预防PM2.5颗粒,同时还可以用来作为消费必备用品,可以大大提高火灾现场人员的存活率,减少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伤害。该口罩功能齐全,满足多种需求,通过实际使用和验证,实施效果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的口鼻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的固定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包括:遮盖在人体口腔及鼻子部位的口鼻部10,以及将口鼻部10固定在相应部位的固定部20,固定部20为带状,穿过口鼻部10的上下两侧,并利于佩戴。 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的口鼻部10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口鼻部10从里到外依次包括:无纺布层11、PM2.5薄膜层12、负离子活性炭层13及阻燃过滤层14,所述无纺布层11为芳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一种纤维制得的针刺毡。所述PM2.5薄膜层12为过滤孔孔径为1.0?1.5微米的薄膜,由于其过滤孔孔径小于2.5微米,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固体颗粒无法进入,实现了微小颗粒过滤功能。所述负离子活性炭层13采用CN201110154902.7中公布的负离子浆料,该负离子浆料与活性炭颗粒按照重量份7:3的比例配制,在220°C -300°C的高温烧结下制得,所述活性炭的颗粒大小为5~30微米,一般采用5~10微米的颗粒,粒径太小时,烧结后不能产生很好的吸附作用,粒径太大与负离子浆料烧结结合力下降明显。所述阻燃过滤层14,采用芳纶或玻纤针刺毡并浸入硅酸铝浆料后热压成型。所述无纺布层11、PM2.5薄膜层12、负离子活性炭层13及阻燃过滤层14通过超声波热压后缝制成型,并在200°C的高温下固化。 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的固定部20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固定部20从里到外依次包括基材21和防火层22,所述基材21为芳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一种纤维制得的针刺毡。所述防火层22为芳纶或玻纤针刺毡并浸入硅酸铝浆料后热压成型。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口鼻部10,最外层的阻燃过滤层14可以有效阻燃,避免在火灾发生时烧灼现象,负离子活性炭层13,保证了消除空气内的异味,并采用负离子进行消毒杀菌,让空气自然清新,此外,PM2.5薄膜层12防止空气内微小颗粒进入人体内部,有效进行颗粒过滤,无纺布层11相对柔软,可以与人体亲密接触,提高整个口罩的佩戴舒适性。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口罩,口鼻部10遮盖在人体的口腔及鼻子等呼吸部位,因此,需要重点防护,不仅最外层要阻燃,内部还需要进行负离子杀菌与活性炭除异味,再进行过来PM2.5颗粒。而固定部20仅仅是固定口鼻部10,因此,仅仅需要最外层阻燃即可,内部直接与人体接触,直接佩戴。 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非常适合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的消防必备用品,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佩戴本专利技术所述口罩,大大提高人们的生存率,避免因烟尘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伤害,且可以消除高温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损伤,为人员救灾赢得宝贵的时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权利要求】1.天然负离子912.5活性炭阻燃口罩,所述口罩包括:遮盖在人体口腔及鼻子部位的口鼻部(10),以及将口鼻部(10)固定在相应部位的固定部(20),其特征是,所述口鼻部(10)从里到外依次包括:无纺布层〔10、^12.5薄膜层(12\负离子活性炭层(13)及阻燃过滤层(14),所述无纺布层(11)为芳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一种纤维制得的针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天然负离子PM2.5活性炭阻燃口罩,所述口罩包括:遮盖在人体口腔及鼻子部位的口鼻部(10),以及将口鼻部(10)固定在相应部位的固定部(20),其特征是,所述口鼻部(10)从里到外依次包括:无纺布层(11)、PM2.5薄膜层(12)、负离子活性炭层(13)及阻燃过滤层(14),所述无纺布层(11)为芳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一种纤维制得的针刺毡;所述PM2.5薄膜层(12)为过滤孔孔径为1.0~1.5微米的薄膜;所述负离子活性炭层(13)为所述负离子浆料与活性炭颗粒按照重量份7:3的比例配制,在220℃~300℃的高温烧结下制得;所述阻燃过滤层(14),采用芳纶或玻纤针刺毡并浸入硅酸铝浆料后热压成型;所述无纺布层(11)、PM2.5薄膜层(12)、负离子活性炭层(13)及阻燃过滤层(14)通过超声波热压后缝制成型,并在200℃的高温下固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效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利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