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构架组对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369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构架组对工装,该机车构架组对工装包括:平台基座,平台基座上设置有各梁定位调整装置和滑动导轨;其中平台基座实现各定位装置的准确定位,并通过加工保证平台的平面度,为检测垂直方向的尺寸提供参考基准;各定位调整装置需要与各梁组对过程的定位基准保持一致;滑动导轨主要保证各梁接口能够反复打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避免机车构架组对过程单梁需要左右反复移动进行打磨保证接口尺寸,降低劳动强度高,提高组对的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构架组对工装,该机车构架组对工装包括:平台基座,平台基座上设置有各梁定位调整装置和滑动导轨;其中平台基座实现各定位装置的准确定位,并通过加工保证平台的平面度,为检测垂直方向的尺寸提供参考基准;各定位调整装置需要与各梁组对过程的定位基准保持一致;滑动导轨主要保证各梁接口能够反复打磨。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避免机车构架组对过程单梁需要左右反复移动进行打磨保证接口尺寸,降低劳动强度高,提高组对的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专利说明】机车构架组对工装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力机车
,尤其涉及一种机车构架组对工装。
技术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力机车构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机车构架包括多个构件,该构架主要由侧梁(左侧梁21、右侧梁22)、横梁(第一横梁23、第二横梁24)、前端梁25、牵引梁26以及支撑梁17组成;其中,左侧梁21、右侧梁22与第一横梁23、第二横梁 24、牵引梁26以及支撑梁27之间的连接为镶嵌结构,当各接口尺寸需要进行打磨处理时,侧梁只能左右反复移动才能实现组对,按照现有的组对方式进行上述各构件组对安装时,受到现有工艺装备的制约,组装过程劳动强度大、人为因素多,最终造成生产效率低、构架组对质量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机车构架组对工装,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车构架组对过程单梁需要左右反复移动进行打磨保证接口尺寸,导致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车构架组对工装,其中,该机车构架组对工装包括: 平台基座,在所述平台基座上设置有前端梁定位调整装置、纵向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一横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二横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一侧梁滑动导轨、第二侧梁滑动导轨、第三侧梁滑动导轨、第四侧梁滑动导轨、牵引梁定位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梁滑动导轨、第二侧梁滑动导轨、第三侧梁滑动导轨、第四侧梁滑动导轨与所述平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侧梁滑动导轨、第二侧梁滑动导轨支撑所述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三侧梁滑动导轨、第四侧梁滑动导轨支撑所述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横梁定位调整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侧梁滑动导轨与所述第三侧梁滑动导轨之间,所述第二横梁定位调整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侧梁滑动导轨与所述第四侧梁滑动导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侧梁滑动导轨、第二侧梁滑动导轨、第三侧梁滑动导轨、第四侧梁滑动导轨均包括定位装置和防护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梁滑动导轨、第二侧梁滑动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三侧梁滑动导轨、第四侧梁滑动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两个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均包括:定位基准面、调节压紧装置以及夹紧装置。 本技术提供的机车构架组对工装,各部件定位装置均通过螺栓与平台基座连接,平台基座实现各定位装置的准确定位,并通过焊后加工保证平台的平面度,为检测垂直方向的尺寸提供参考基准;同时滑动导轨保证了各梁接口能够反复打磨保证了接口间隙尺寸。在构架组对过程中,主要依靠侧梁定位装置的精确性和各梁调节装置来保证构架组对后的尺寸,在组对过程中若侧梁定位元件与构架组对工装的定位部件的间隙均匀且检测各单梁尺寸合适,则各梁就为合格部件,然后对各构件进行焊接,焊接后的机车构架也为合格的产品。通过该构架组对工装能够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制造成本,提高组对的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该适用型工装的制造促进了后续机车构架的快速化、批量化和质量化生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力机车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车构架组对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牵引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横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前端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纵向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滑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上安装有机车构架时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车构架组对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牵引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横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前端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纵向梁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滑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 一图8所示,该机车构架组对工装包括:平台基座10,在平台基座10上设置有前端梁定位调整装置11、纵向梁定位调整装置121、纵向梁定位调整装置122、第一横梁定位调整装置131、第二横梁定位调整装置132、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1、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2、第一侧梁滑动导轨151、第二侧梁滑动导轨152、第三侧梁滑动导轨153、第四侧梁滑动导轨154、牵引梁定位调整装置16,其中,第一侧梁滑动导轨151、第二侧梁滑动导轨152、第三侧梁滑动导轨153、第四侧梁滑动导轨154与平台基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侧梁滑动导轨151、第二侧梁滑动导轨152支撑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1的两个端部,第三侧梁滑动导轨153、第四侧梁滑动导轨154支撑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2的两个端部,第一横梁定位调整装置131位于第一侧梁滑动导轨151与第三侧梁滑动导轨153之间,第二横梁定位调整装置132位于第二侧梁滑动导轨152与第四侧梁滑动导轨154之间。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侧梁滑动导轨、第二侧梁滑动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三侧梁滑动导轨、第四侧梁滑动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两个端部。 其中,如图8所示,以第一侧梁滑动导轨151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第一侧梁滑动导轨151包括定位装置81和防护装置82。当然,第二侧梁滑动导轨152、第三侧梁滑动导轨153、第四侧梁滑动导轨154同样也包括定位装置81和防护装置82。 根据图2所示,在构架组对过程中,通过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1、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2来保证其它单梁的组对尺寸。因此,参见图3和图8,结合该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1、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2的立体结构图,详细阐述构架组对时侧梁的定位与调整。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1、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142的定位部为上盖板上的垫板,垫板经过加工后做为构架在整个纵向方向定位的定位部。为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构架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车构架组对工装包括:平台基座,在所述平台基座上设置有前端梁定位调整装置、纵向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一横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二横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第一侧梁滑动导轨、第二侧梁滑动导轨、第三侧梁滑动导轨、第四侧梁滑动导轨、牵引梁定位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梁滑动导轨、第二侧梁滑动导轨、第三侧梁滑动导轨、第四侧梁滑动导轨与所述平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侧梁滑动导轨、第二侧梁滑动导轨支撑所述第一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三侧梁滑动导轨、第四侧梁滑动导轨支撑所述第二侧梁定位调整装置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横梁定位调整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侧梁滑动导轨与所述第三侧梁滑动导轨之间,所述第二横梁定位调整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侧梁滑动导轨与所述第四侧梁滑动导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彦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