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螺旋管汽车尾气PM2.5抓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739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多孔螺旋管汽车尾气PM2.5抓捕器,该抓捕器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设有抽屉式过滤箱体,该箱体内装有溶液;所述箱体后端使用卡扣与外壳相固定;箱体前端设有一个进气嘴;所述箱体后端外侧设有可拆卸盖板以及拉手和注液孔;所述进气嘴上的进气部分伸出外壳与前端排气导管相连;所述箱体内设有数根螺旋管,螺旋管上打有许多逸气孔;所述箱体内设有数块竖隔栅,相关工作面均可增加纳米材料涂层。本技术结构简单、对汽车尾气净化效果好、能有效过滤汽车废气中的PM2.5、性能稳定、清洗方便、成本低。该抓捕器针对汽油或燃气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的使用效果更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多孔螺旋管汽车尾气PM2.5抓捕器,该抓捕器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设有抽屉式过滤箱体,该箱体内装有溶液;所述箱体后端使用卡扣与外壳相固定;箱体前端设有一个进气嘴;所述箱体后端外侧设有可拆卸盖板以及拉手和注液孔;所述进气嘴上的进气部分伸出外壳与前端排气导管相连;所述箱体内设有数根螺旋管,螺旋管上打有许多逸气孔;所述箱体内设有数块竖隔栅,相关工作面均可增加纳米材料涂层。本技术结构简单、对汽车尾气净化效果好、能有效过滤汽车废气中的PM2.5、性能稳定、清洗方便、成本低。该抓捕器针对汽油或燃气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的使用效果更佳。【专利说明】多孔螺旋管汽车尾气PM2.5抓捕器
本技术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多孔螺旋管汽车尾气PM2.5抓捕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大气中主要流动的污染源之一,尾气中排放的大量PM2.5等颗粒物是形成雾霾气象的主要原因,其对自然环境以及动植物生态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特别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权威医学研究表明:微细颗粒物携带空气中的大量病毒和细菌,可以深入到人体的呼吸系统,诱发肺部硬化、哮喘、支气管炎、心血管等疾病,甚至癌症,严重侵害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针对如何有效减少PM2.5排放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 对于减少汽车PM2.5等污染物排放的处理和控制技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机外净化,即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加设过滤器和催化剂,以期减少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另一种是机内净化,即在燃料中调制添加剂,促进燃油提高燃烧率,减少PM2.5、C0、HC、N0x、等有害物的排放。目前常用的有三元催化、DPF处理技术、和LYWSQ治理剂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尾气处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各自也都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三元催化技术主要是针对CO和NO等有害气体的处理,而对于PM2.5固体物的处理无效,相反三元催化剂容易遭受PM2.5覆盖导致其原有的功能减弱,并造成排气不畅。一些欧美国家则利用DPF技术处理PM2.5,其采用小孔径蜂窝状滤膜,这种方法更容易于造成尾气排放不顺畅,导致发动机背压增大,排气的能量消耗随之增大,从而增加油耗,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另外DOC辅助DPF再生及怠速再生的方法都会造成能量损耗和DOC与DPF性能老化,况且我国尚未真正掌握这门技术,加上价格十分昂贵,因此不适合我国的汽车市场。LYWSQ汽车尾气PM2.5治理剂技术,是燃料中添加助燃剂以提高燃烧效率来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的方法,其效果欠佳、耐用性不好、成本较高,同时在内燃机里参与燃烧是否有负面效应尚不能确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孔螺旋管式汽车尾气PM2.5抓捕器,该抓捕器具备良好的处理PM2.5的能力;同时能够降低汽车排气的背压,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有效功率的输出,减少油耗;兼有消音功能,可替换排气系统末端消音器。该设备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清洁方便,成本较低,该抓捕器针对汽油或燃气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的使用效果更佳。 本技术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孔螺旋管汽车尾气PM2.5抓捕器,该抓捕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后端设有涡轮排气泵;所述涡轮排气泵输出端与汽车排气系统末端排气管相连接;所述的外壳内设有过滤箱体,该箱体内装有溶液;箱体后端外侧设有可拆卸活动盖板以及拉手和注液孔;箱体后端使用卡扣与外壳后端相固定;箱体前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外壳前端排气管相连通,箱体进气口上设有导引管;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一个排液孔和螺钉;所述箱体内由数块垂直隔栅将箱体横向分隔成若干区间,并与箱体内的数根多孔螺旋管相固定;所述外壳底部内表面设有两条对称轨道、箱体前端下部设有两个对称滑轮,形成抽屉式箱体。 所述箱体内设有数根螺旋管,所述箱体内设有数块隔栅,其中每块隔栅上开有数个通液孔;所述螺旋管一端与箱体上的进汽嘴相连,另一端穿过所有隔栅与箱体后端相连固定。 所述箱体内的螺旋管上方设一层防溅网,该防溅网上方的外壳内设有一层消音网,该消音网对汽车尾气进入箱体内溶液时所产生的声音进行消音,同时减少溶液蒸发。 所述外壳后端设有一个涡轮排气泵,所述涡轮排气泵输出端与汽车排气系统末端排气管相连。 所述的进气嘴一面设有一个进气口,另一面设有数个分别与螺旋管相连的圆形孔,所述进气嘴外围套有密封圈。 所述螺旋管上有规律地开设很多个逸气微孔。 所述外壳底部还设有一个排液孔和排放螺钉,该排放螺钉经排液孔自外壳底部外面向内旋入及至箱体内。 为了不使箱体内的溶液回流至前端排气导管,所述的前端排气导管形状为拱桥形。 所述的箱体为半圆柱形状。 所述箱体内的溶液主要成分为水。 所述箱体内的溶液储量为箱体容积的80%?90%,箱体容积约为外壳容积的3/5?2/3 (以具体车型而定)。 便于所述PM2.5抓捕器清洁和长寿命循环使用,在其相关工作面上增加防粘附纳米材料涂层工艺处理。 本技术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尾气经过“水浴法”净化,对PM2.5进行过滤抓捕后,减少了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排放量,有效实现减排的目标; 2.净化后的尾气通过涡轮排气泵及时排出,同时降低了抓捕器外壳内部的压强形成负压,从而降低发动机排气背压,提高有效输出功率,增强动力性能,适当节约燃油消耗,有效实现节能的目标; 3.有效替换尾部消声器,降低成本; 4.拱桥形状设计的前端排气导管,避免了箱体中溶液回流而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5.底部排放螺钉、箱体一端的可拆卸盖板及拉手和注液孔、工作面防粘附处理等设计,便于使用过程中更换溶液和清洗箱体,提高循环使用的效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与前端排气导管相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与末端排气管相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外壳与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进气嘴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螺旋管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隔栅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_外壳;2_过滤箱体;3-溶液;4-卡扣;5_进气嘴;6-拉手;7_前端排气导管;8_末端排气管;9_多孔螺旋管;10_涡轮排气泵;11_排放螺钉;12_防溅网;13_消音网;14-密封圈;15_隔栅;16-通液孔;17-注液孔;18-对称轨道;19-对称滑轮;20_活动盖板;21-活动转轴;51_进气口 ;52_出气口 ;91_逸气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展示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如图1?8所示,一种基于多孔螺旋管汽车尾气PM2.5抓捕器,该抓捕器包括外壳1,外壳I内设有过滤箱体2,箱体容积约为外壳容积的3/5?2/3 ;该箱体2内装有溶液3 ;箱体2后端使用卡扣与外壳I后端相固定;箱体2前端设有一个进气嘴5 ;所述外壳I底部内表面设有两条对称轨道18,箱体2前端下部设有两个对称滑轮19,形成抽屉式箱体;箱体2后端外侧设有可拆卸活动盖板20以及拉手6和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孔螺旋管汽车尾气PM2.5抓捕器,其特征在于:该抓捕器的外壳内设有抽屉式过滤箱体,该箱体内装有溶液;箱体后端使用卡扣与外壳后端相固定;箱体前端设有进气嘴,进气口与外壳前端排气导管相连通;箱体后端外侧设有可拆卸盖板以及拉手和注液孔;所述外壳底部内表面设有两条对称轨道,过滤箱体前端下部设有两个对应滑轮,形成抽屉式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数根横置多孔螺旋管和数块竖隔栅,其中每块隔栅上开有数个通液孔,所述螺旋管一端与箱体前端的进气口相连,其另一端穿过所有隔栅与箱体后端相固定,所述箱体内的螺旋管上方设一层防溅网,该防溅网上方的外壳内再设一层消音网,其主要作用是减小溶液晃溅、蒸发和消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照仪徐晔朱祖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格伦堡公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