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无轨电车或电力牵引机车的行驶控制装置。由于现代汽车日益引起的污染,无轨电车因其零排放,低噪声,营运费低而重新在各大城市普通使用并日益得到推广,目前无轨电车上的行驶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由600V的供电线网供电,额定电压为600V的直流电机由可控硅S1、S2等组成的斩波器进行调速,一旦线网断电,可由配置的240V的充电电池作为辅源,但由于这些辅源无论如何不能使额定电压为600V的直流电机达到最大转速,此时电车无法达到营运的要求,这种辅源也只能作为应急之用,因此,现有的无轨电车机动性差,行驶时离不开供电线网,线网一旦停电,就会引起塞车,同时由于架设线网的费用较高,也制约无轨电车在城市的发展。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车行驶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使电车在供电线网或由配置的充电电池供电时,都能使电机达到最大转速,满足电车营运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直流供电电源、斩波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供电电源为供电线网或电车自配的充电电池,两电源之间接有手动切换开关VD1,斩波器接在供电电源正负之间,斩波器输出调制电压到电机电路,对电机进行调速,所述电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车行驶控制装置,包括直流供电电源(1)、斩波器(2)、接触器控制电路(3)和电机电路(4),供电电源为供电线网或电车自配的充电电池,两电源之间接有手动切换开关(VD1),斩波器(2)接在供电电源正负之间,斩波器(2)输出调制电压到电机电路(4),对电机进行调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电路(4)由两个同轴转动的直流电机和受接触器控制电路控制的接触器(1J、3J)组成,其中一电机的电枢绕组(M1)的“+”端经接触器(1J)的常开触点(1J1)与供电电源正极相连,该电枢绕组(M1)的“-”端经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1)与另一电机的电枢绕组(M2)的“+”端相连,该电枢绕组(M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车行驶控制装置,包括直流供电电源(1)、斩波器(2)、接触器控制电路(3)和电机电路(4),供电电源为供电线网或电车自配的充电电池,两电源之间接有手动切换开关(VD1),斩波器(2)接在供电电源正负之间,斩波器(2)输出调制电压到电机电路(4),对电机进行调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电路(4)由两个同轴转动的直流电机和受接触器控制电路控制的接触器(1J、3J)组成,其中一电机的电枢绕组(M1)的“+”端经接触器(1J)的常开触点(1J1)与供电电源正极相连,该电枢绕组(M1)的“-”端经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1)与另一电机的电枢绕组(M2)的“+”端相连,该电枢绕组(M2)的“-”端经接触器(1J)的另一触点(1J2)与励磁绕组(F1)相连,励磁绕组(F1)与励磁绕组(F2)同向串联后接入斩波器输出端;两电机的电枢绕组(M1、M2)的两个“+”端还分别连接在接触器(3J)的常开触点(3J2)的两连接端上,两个“-”端分别连接在接触器(3J)的另一常开触点(3J1)两连接端上;在电网供电时,接触器控制电路控制接触器(1J)吸合,两电机处于串联状态,在充电电池供电时,使接触器(1J)和接触器(3J)先后吸合,使两电机处于并联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车行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额定电压为供电线网电压的一半并与充电电池电压接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车行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20KHZ振荡器、接触器(1J、2J、3J)的控制回路,20KHZ振荡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接触器(1J、2J)的控制回路相连;所述接触器(1J)的控制回路为行进差动变压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