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对应油井油层深部阻止聚窜的方法及所用处理剂技术

技术编号:1123511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合物驱对应油井油层深部阻止聚窜的方法及所用处理剂,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沉絮凝处理剂按照每米油层5~25m3的用量从油层环空挤入地层,其中挤入速度采用先慢后快的方式,速度控制在5~20m3/小时;其中,所述聚沉絮凝处理液的原料组成包括:柴油10~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1.5%;氯化锌10~30%;8~15%浓度的盐酸,余量;用顶替液将聚沉絮凝处理液顶入地层深部,顶替液注入速度控制在8-20m3/小时;关井8-16小时,开井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针对性强,成功率高,可以将有效成分带入地层深部,增加驱油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节约产出液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合物驱对应油井油层深部阻止聚窜的方法及所用处理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止聚窜的方法及所用处理剂,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聚合物驱对应油井油层深部阻止聚窜的方法及所用处理剂,属于油田开发提高采收率

技术介绍
中国绝大多数油田都采用早期注水进行开发,目前各主力油田均已先后进入高含水期,含水率迅速上升,含水率高,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石油开发技术,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其中化学法的聚合物驱技术是我国目前开展最广泛的三次采油的技术之一,已经由先导性试验步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目前大庆、大港、河南、胜利、辽河油田均进行了聚合物驱矿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但由于长期的注水开发,造成油藏储层及流体物性发生很大变化,虽然经过前期的堵水调剖,但是驱油过程中高渗透条带引起聚合物的突进,导致聚合物发生严重的窜流,使聚合物驱效率降低,受效井或生产井过早见聚,含水上升快,采出液聚合物浓度高,驱油波及体积小,采收率提高幅度小,增加了产出液的处理难度。为防止聚合物窜流,相关人员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物的窜流规律、现场影响窜聚的地质与工艺因素、窜聚影响因素的敏感分析等方面,窜聚井的治理也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驱对应油井油层深部阻止聚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将聚沉絮凝处理液按照每米油层5~25m3的用量从油层环空挤入地层,其中挤入速度采用先慢后快的方式,速度控制在5~20m3/小时;其中,所述聚沉絮凝处理液的原料组成包括:柴油10~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1.5%;氯化锌10~30%;8~15%浓度的盐酸,余量;(2)用顶替液将步骤(1)的聚沉絮凝处理液顶入地层深部,顶替液注入速度控制在8‑20m3/小时;(3)关井8‑16小时,开井生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驱对应油井油层深部阻止聚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将聚沉絮凝处理液按照每米油层5~25m3的用量从油层环空挤入地层,其中挤入速度采用先慢后快的方式,速度控制在5~20m3/小时;其中,以所述聚沉絮凝处理液的原料组成的总重量为100%计,其包括:柴油10~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1.5%;氯化锌10~30%;8~15%浓度的盐酸,余量;(2)用顶替液将步骤(1)的聚沉絮凝处理液顶入地层深部,顶替液注入速度控制在8-20m3/小时;(3)关井8-16小时,开井生产;所述聚沉絮凝处理液是按照以下方法配制得到的: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柴油中,充分搅拌,并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溶解有氯化锌的盐酸溶液,搅拌至形成油包水乳状液,即得聚沉絮凝处理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对应油井油层深部阻止聚窜的方法,其中,注入聚沉絮凝处理液时,初始注入速度控制在5-10m3/小时,注入10%~50%后逐渐加快注入速度,至最后30%~10%达到10-20m3/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对应油井油层深部阻止聚窜的方法,其中,所述顶替液为清水或污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合物驱对应油井油层深部阻止聚窜的方法,其中,顶替液中包含1-2%粘土稳定剂。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军曹广胜夏云棚苏野刘伟曹纪绒朱明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