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2268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所述装置由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和泥液分离区两部分组成,重金属洗脱区由洗脱液入口(1)、受污土壤入口(2)、内循环筒(3)、导流叶轮(4)、传动轴(5)、导流板(6)、电机(7)七部分组成;泥液分离区分为下向流区和上向流区两部分;重金属洗脱区是内径0.8米、深3.0米的圆筒结构,圆筒内部靠近底部0.2-1.7米处的中心位置安装内径0.3米、高1.5米的内循环筒(3)。该装置有如下优点:实现了土壤重金属洗脱的连续运行,洗脱时间、单位时间土壤洗脱量均可调,满足不同污染类型土壤重金属快速洗脱的操作要求;装置整体实现了土液自动分离,方便了清洁土壤的回收和富含重金属洗液的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尤其适用于重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
技术介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金属的产量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出现,许多国家开始面临着土壤污染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问题。据报道,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已达3亿亩,且重金属污染已出现工业向农业转移、城区向农村转移、地表向地下转移、上游向下游转移,从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由污染逐步积累进入污染突发性、连锁性、区域性爆发的态势。因此,寻求经济高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迫在眉睫。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与其他修复方法相比,化学修复方法具有治理效果稳定、周期短、治理彻底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重度污染土壤的快速治理。专利文献CN102225425A“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洗方法”报道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方法,然而,该方法还停留在在实验室阶段;专利文献CN101704017A“从土壤中萃取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及其装置”提出了一种针对镉、铬、铜、汞、铅等元素污染土壤的重金属萃取方法,但该方法同样处于实验室阶段。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集中爆发的现状,开发适应生产需求的土壤重金属洗脱技术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与生产技术需求接轨的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土壤重金属洗脱的连续运行,同时,可以实现土液自动分离,进而回收洗脱后的清洁土壤。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和泥液分离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由洗脱液入口(1)、受污土壤入口(2)、内循环筒(3)、导流叶轮(4)、传动轴(5)、导流板(6)、电机(7)七部分组成。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的泥液分离区是下上折流式结构,分为下向流区和上向流区两部分,深均为3.0米,底部接两个泥斗,泥斗均深0.8米,上向流区域内置两相分离器(10),两相分离器深度为1.5米,经泥液分离区分离后,富含重金属的提取液由泥液分离区上向流区顶部排出,而清洁土壤则收集在泥斗中。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是内径0.8米、深3.0米的钢砼圆筒结构,圆筒内部靠近底部0.2-1.7米处的中心位置安装内径0.3米、高1.5米的内循环筒(3),同时,内循环筒(3)内中心线位置安装传动轴(5)、导流叶轮(4),并将传动轴(5)顶端与电机(7)相连;在钢砼结构圆筒底部预埋两个直径50mm的U-PVC管分别作为洗脱液入口(1)和受污土壤入口(2)。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的导流板(6)直径为300mm,可安装在内循环筒正上方20cm和钢砼圆筒结构顶部两个位置,分别实现土壤重金属流化洗脱和沉积土壤排出两个功能。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主要优点如下:(1)、实现了土壤重金属洗脱的连续运行,且洗脱时间、单位时间土壤洗脱量均可以通过受污土壤加入量调节,可满足不同污染类型土壤重金属快速洗脱的操作条件要求;(2)、装置整体实现了土液自动分离,方便了清洁土壤的回收和富含重金属洗液的后续集中处理;(3)、内循环流化床的设置强化了土壤颗粒的摩擦碰撞和土液混合程度,提高了重金属清洗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该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装置A-A剖面图。图中:1—洗脱液入口;2—受污土壤入口;3—内循环筒;4—导流叶轮;5—传动轴;6—导流板;7—电机;8—泥斗Ⅰ;9—泥斗Ⅱ;10—两相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该装置由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和泥液分离区两部分组成,其中,泥液分离区由下向流区和上向流区两部分组成;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由洗脱液入口(1)、受污土壤入口(2)、内循环筒(3)、导流叶轮(4)、传动轴(5)、导流板(6)、电机(7)七部分组成,泥液分离区由泥斗Ⅰ(8)、泥斗Ⅱ(9)和两相分离器组成。首先,加工一内径0.8米、深3.0米的钢砼结构圆筒,圆筒内壁做防腐处理,圆筒内部靠近底部0.2-1.7米处的中心位置安装内径0.3米、高1.5米的内循环筒(3),同时,内循环筒(3)内中心线位置安装传动轴(5)、导流叶轮(4),并将传动轴(5)顶端与电机(7)相连;在钢砼结构圆筒底部预埋两个直径50mm的U-PVC管分别作为洗脱液入口(1)和受污土壤入口(2);导流板(6)为直径300mm的平滑圆弧状结构,装置开始运行阶段,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底部沉积的土壤较少,导流板(6)安装在内循环筒正上方20cm处,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底部沉积的土壤逐渐增多,此时将导流板(6)安装于钢砼结构圆筒顶部10cm处,将沉积的土壤排出,之后再将导流板(6)重新安装在内循环筒正上方20cm处。其次,泥液分离区是与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毗邻的下上折流式结构,深3.0米,底部接两个泥斗,泥斗均深0.8米;下向流区域边长0.8米,与钢砼结构圆筒共壁;上向流区域内置两相分离器(10),两相分离器深度为1.5米,经泥液分离区两次分离后,富含重金属的提取液由泥液分离区上向流区顶部排出,而清洁土壤则收集在泥斗中。再次,除泥液分离区下向流部分与钢砼结构圆筒共用壁外,钢砼结构圆筒和泥液分离区下向流区的其余外壁均升高0.5米,以作为保护性超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

【技术保护点】
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和泥液分离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由洗脱液入口(1)、受污土壤入口(2)、内循环筒(3)、导流叶轮(4)、传动轴(5)、导流板(6)、电机(7)七部分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和泥液分离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由洗脱液入口(1)、受污土壤入口(2)、内循环筒(3)、导流叶轮(4)、传动轴(5)、导流板(6)、电机(7)七部分组成,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是内径0.8米、深3.0米的钢砼圆筒结构,圆筒内部靠近底部0.2-1.7米处的中心位置安装内径0.3米、高1.5米的内循环筒(3),同时,内循环筒(3)内中心线位置安装传动轴(5)、导流叶轮(4),并将传动轴(5)顶端与电机(7)相连;在钢砼结构圆筒底部预埋两个直径50mm的U-PVC管分别作为洗脱液入口(1)和受污土壤入口(2);所述导流板(6)为直径300mm的平滑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慧于芳王书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