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1843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罐体的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外部设有污泥抽吸装置,三相分离器下部设有产气收集单元、中部设有污泥收集单元、上部设有固液分离单元,罐体为长方体或圆柱体;三相分离器的上部设有出水装置和出水管、下部设有集泥管、顶部设有顶部集气管、中部设有三相分离器集气管;污泥抽吸装置为水射器式结构。使反应器顶部气液固分离更加完全,有效防止污泥流失,能够显著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厌氧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领域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水处理,特别是化工领域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工业领域关注的焦点,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实现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则是问题的核心。 厌氧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厌氧水解菌和厌氧产甲烷菌的代谢活动,将水中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水解为小分子的醇类和有机酸,最终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相对于好氧废水处理技术,厌氧废水处理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1)厌氧废水处理由于可以产生沼气,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把环境保护、能源回收与生态良性循环结合起来的综合系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较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2)厌氧废水处理技术由于不需要曝气,因此在废水处理成本上比好氧处理要低的多; (3)厌氧废水处理设备负荷尚,占地面积小; (4)厌氧方法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比好氧法少很多,且剩余污泥脱水性能好,浓缩时可不使用脱水剂,因此剩余污泥处置起来更容易; (5)厌氧方法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小。一般认为,好氧法对队?的需求为800:1?=100:5:1,而厌氧方法为8004:? = (350?500):5:1,因此采用厌氧方法时可以不添加或少量添加营养物质; (6)对于化工类废水,采用厌氧预处理可以改善后续好氧处理的效果,大大降低整个污水处理工程的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 厌氧废水处理技术的关键在于厌氧反应器。目前常用的厌氧反应器有11^88 ^11801-0)310 8111(1^6 86山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郎3861-81111181- 8111(1^6 86(1,膨胀颗粒污泥床)、(1=1:611181 011X11181:1011,内循环反应器)等形式。 专利⑶1699218八公开了一种高负荷体外自循环厌氧颗粒污泥悬浮床反应器,包括一个主反应室,主反应室内的一端设置有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连接气体提升管,气体提升管连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设置在主反应室外,气液分离器设置有生物气出口,主反应室外的另一端相连接有布水装置,与布水装置连接有射流器,射流器与水泵连接,射流器上还连接有回流管。该专利技术的回流管处于反应器外部,便于拆卸更换,当停止运行时液体可排净,避免污泥阻塞循环管路;射流器使回流水与原废水迅速混合,有效增加生物与污染物接触面积,实现废水中污染物从液相到颗粒污泥的高效传质作用。然而由于该专利技术出水在反应器中部,泥水分离存在问题,容易出现污泥流失的问题。 口34530762,口320130171710,2?0161041,011245779,012784213,10/2011/073618等专利也公开了类似的厌氧反应器,但仍然无法有效解决搅拌充分和污泥流失之间的矛盾。 综合以上情况,对于厌氧反应器,提高效率,要求混合传质效果好,目前常用的提高混合传质效果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升流速度,目前的主要途径有:(1)增大高径比;(2)直接加泵循环;(3)射流引水或引沼气循环。但以上方法同时带来固液气三相分离效率难以保证的问题,常规三相分离器在应对此问题时,虽然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但往往存在固液分离效率低,污泥易流失的固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液分离效率高、污泥易流失少的新型厌氧反应器。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技术的新型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外部设有污泥抽吸装置,所述三相分离器下部设有产气收集单元、中部设有污泥收集单元、上部设有固液分离单元、所述罐体为长方体或圆柱体; 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部设有出水装置和出水管、下部设有集泥管、顶部设有顶部集气管、中部设有三相分离器集气管; 所述污泥抽吸装置为水射器式结构,其压力水入口与进水管连接、抽吸介质入口与所述集泥管连接、扩散管出口与泥水混合管连接,所述泥水混合管与设有所述罐体内部的布水装置连接。 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厌氧反应器,通过改进结构设计,使反应器内部泥水混合更加均匀,在此基础上使反应器顶部气液固分离更加完全,有效防止污泥流失,一方面增强了传质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的增殖,能够显著提高废水处理效果。解决了传统厌氧反应器内部混合传质效果不佳、顶部气液固分离不完全、特别是液固分离效果不佳、污泥容易流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厌氧反应器在外形为长方体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八-六向视图; 图3为图1的8-8向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厌氧反应器在外形为圆柱体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0(:向视图; 图6为图4的0-0向视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2-2向视图; 图9为图7的向视图;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新型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向视图; 图12为图10的H-H向视图。 附图编号说明: 1-进水管,2-污泥抽吸装置,3-泥水混合管,4-布水装置,5-罐体,6_出水装置, 7-三相分离器集气管,8-顶部集气管,9-集泥管,10-出水管。 S1-产气收集单元,S2-污泥收集单元,S3-固液分离单元。 Fl-进水管阀门,F2-集泥管阀门,F3-泥水混合管阀门,F4-底部冲洗阀门,F5-集泥管冲洗阀门,F6-三相分离器集气管阀门,F7-顶部集气管阀门,F8-三相分离器集气管冲洗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技术的新型厌氧反应器,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 包括罐体5,所述罐体5的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外部设有污泥抽吸装置2,所述三相分离器下部设有产气收集单元S1、中部设有污泥收集单元S2、上部设有固液分离单元S3、所述罐体5为长方体或圆柱体; 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部设有出水装置6和出水管10、下部设有集泥管9、顶部设有顶部集气管8、中部设有三相分离器集气管7 ; 所述污泥抽吸装置2为水射器式结构,其压力水入口与进水管I连接、抽吸介质入口与所述集泥管9连接、扩散管出口与泥水混合管3连接,所述泥水混合管3与设有所述罐体5内部的布水装置4连接。 在所述罐体5外形为长方体的情况下: 所述产气收集单元SI包括两块对称布置的第一斜板和水平板,为顶部敞开、底部留有缝隙的倒三角形长条结构,所述第一斜板顶部采用水平板过度,实现与罐体5的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斜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60°,所述水平板上每隔Im?3m开一个直径为50mm?200mm的圆洞,圆洞向上接管道,并与所述三相分离器集气管7连接; 所述污泥收集单元S2包括两块对称布置的第二斜板,为顶部敞开、底部间隔开洞的倒三角形长条结构,所述第二斜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斜板的正上部,底部每间隔Im?3m开直径50mm?200mm的圆洞,圆洞底部接管道从所述第一斜板底部的缝隙中穿过,并与所述集泥管9连接,所述第二斜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60° ; 所述固液分离单元S3包括斜板或斜管填料,所述斜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5),所述罐体(5)的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外部设有污泥抽吸装置(2),所述三相分离器下部设有产气收集单元(S1)、中部设有污泥收集单元(S2)、上部设有固液分离单元(S3),所述罐体(5)为长方体或圆柱体;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部设有出水装置(6)和出水管(10)、下部设有集泥管(9)、顶部设有顶部集气管(8)、中部设有三相分离器集气管(7);所述污泥抽吸装置(2)为水射器式结构,其压力水入口与进水管(1)连接、抽吸介质入口与所述集泥管(9)连接、扩散管出口与泥水混合管(3)连接,所述泥水混合管(3)与设有所述罐体(5)内部的布水装置(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5),所述罐体(5)的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外部设有污泥抽吸装置(2),所述三相分离器下部设有产气收集单元(SI)、中部设有污泥收集单元(S2)、上部设有固液分离单元(S3),所述罐体(5)为长方体或圆柱体; 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部设有出水装置(6)和出水管(10)、下部设有集泥管(9)、顶部设有顶部集气管(8)、中部设有三相分离器集气管(7); 所述污泥抽吸装置(2)为水射器式结构,其压力水入口与进水管(I)连接、抽吸介质入口与所述集泥管(9)连接、扩散管出口与泥水混合管(3)连接,所述泥水混合管(3)与设有所述罐体(5)内部的布水装置(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5)外形为长方体的情况下: 所述产气收集单元(SI)包括两块对称布置的第一斜板和水平板,为顶部敞开、底部留有缝隙的倒三角形长条结构,所述第一斜板顶部采用水平板过度,实现与罐体(5)的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斜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60°,所述水平板上每隔Im?3m开一个直径为50mm?200mm的圆洞,圆洞向上接管道,并与所述三相分离器集气管(7)连接; 所述污泥收集单元(S2)包括两块对称布置的第二斜板,为顶部敞开、底部间隔开洞的倒三角形长条结构,所述第二斜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斜板的正上部,底部每间隔Im?3m开直径50mm?200mm的圆洞,圆洞底部接管道从所述第一斜板底部的缝隙中穿过,并与所述集泥管(9)连接,所述第二斜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60° ; 所述固液分离单元(S3)由斜板或斜管填料组成,斜板或斜管填料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征王彩芹周健研张利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福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