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补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1843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补氧装置,包括第一叶轮、传动轴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叶轮在受到风力作用时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叶轮转动,所述第二叶轮能够对水体进行搅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水体补氧装置分为水上和水下两个部分,水上的第一叶轮仅仅靠风能既可以实现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进一步带动水下的第二叶轮转动,实现对水体的搅拌充氧,该装置无需电能供应,工作效率高,在有微风或者有温差的环境下既可以实现转动,不仅节省了耗能,而且能够长期的对水体进行补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补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补氧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体补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污水处理日益受到重视,处理的方法也不断增多,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然而,不论是活性污泥法,还是接触氧化法,曝气充氧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曝气设备的好坏,不仅影响污水生化处理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场占地、投资及运行费用,目前国内外常用曝气设备分类很多,国内习惯上按供气的方式分为:鼓风曝气充氧与机械曝气充氧二大类。 现有技术中,潜水曝气机采用电机和叶轮直接传动,利用叶轮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排开周围的水,在形成低压区吸入水流的同时,在叶轮进口处制造真空而吸入空气,达到水中补氧的效果。射流曝气机则是通过潜水泵产生的水流经过喷嘴形成高速水流,在喷嘴周围形成负压吸入空气,经混合室与水流混合后尚速喂'射而出,完成曝气。现有技术中的曝气装置比较笨重,在水下安装不方便,设备维修不容易,腐蚀严重,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导致污水处理的成本较高。 因此,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如何有效的降低补氧装置的能耗,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补氧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体补氧装置,包括第一叶轮、传动轴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叶轮在受到风力作用时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叶轮转动,所述第二叶轮能够对水体进行搅拌。 优选的,上述水体补氧装置还包括用于阻止雨水流入的顶盖,所述顶盖的一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为球面,所述顶盖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叶轮的中空部分,所述顶盖的平面端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通孔,所述顶盖的球面端的外周设有供气流通过的缝隙。 优选的,上述水体补氧装置还包括浮盘和围板,所述浮盘呈板状,所述浮盘上设有供所述传动轴插入的轴承,所述浮盘的轴承能够允许气流流通,所述围板呈圆筒状,所述围板的内部具有能够允许气流流通的腔体,所述围板的一端与所述顶盖的平面端密封连接,所述围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浮盘密封连接。 优选的,上述水体补氧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顶盖的支架,所述支架为直角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浮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盖的平面端连接。 优选的,上述水体补氧装置还包括整流壁,所述整流壁呈圆筒状,并且所述整流壁的一端与所述浮盘连接,所述整流壁的内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叶轮插入的中空部分,所述整流壁的筒壁上设有供水体流通的条形通孔。 优选的,上述水体补氧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呈圆板状,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整流壁远离所述浮盘的一端,并且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具有供所述传动轴插入的盲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叶轮的叶片呈半圆形板状,所述第一叶轮的叶片为多个,并且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排列,所述第二叶轮的叶片呈条形波纹板状,所述第二叶轮的叶片为多个,并且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排列。 本技术所提供的水体补氧装置,在工作时,所述第一叶轮位于水体之外即水位以上,所述第一叶轮安装在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当有风吹过时,所述第一叶轮的叶片会受到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第一叶轮会在风的作用力下水平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二叶轮位于水体之内即水位之下,并且所述第二叶轮安装在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当所述第一叶轮在风力作用下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传动轴同步的带动所述第二叶轮转动,实现对水体的搅动,在对水体的搅动过程中,会有少量的气体流入水体,实现对水体的充氧目的,该装置将水体补氧装置分为水上和水下两个部分,水上部分仅仅靠风能既可以实现转动,进而带动水下部分转动,因此该装置无需电能供应,节省了耗能。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水体补氧装置还设有用于阻止雨水流入的顶盖,所述顶盖的一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为球面,所述顶盖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叶轮的中空部分,所述顶盖可以防止雨水流入腐蚀第一叶轮,提高第一叶轮的使用寿命,所述顶盖的平面端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能够允许气流流过,实现对水体的充氧效果。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水体补氧装置还包括浮盘和围板,所述围板和浮盘的内部均设有供气体流通的通孔,能够允许来自所述顶盖的气流继续流通进入水体,另外,浮盘的增加可以保证该装置始终漂浮在水面上,能够实现对水体的长期供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水体补氧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水体补氧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耗能,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水体补氧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水体补氧装置包括第一叶轮2、传动轴6和第二叶轮7。其中,第一叶轮2与传动轴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叶轮7与传动轴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当有风吹过时,第一叶轮2的叶片会受到与之垂直的作用力,第二叶轮7的叶片在风力作用下发生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6转动,由于传动轴6与第二叶轮7也是固定连接的,因此在传动轴6转动的同时,第二叶轮7也会随之转动,第二叶轮7的叶片在转动时能够对水体进行搅拌,另夕卜,第二叶轮7在对水体搅拌的同时,会有来自第一叶轮2的气流流入水体,实现对水体的搅动充氧目的。当该水体补氧装置用在污泥处理的环境中时,固液二相会在第二叶轮7的离心力作用下,沿第二叶轮7的切线方向扩散,使水体充分搅拌融合,从而实现搅拌补氧的效果。 第一叶轮2的叶片具体可以呈半圆形板状,半圆形板状的叶片在受到风力的作用时更容易转动,而且半圆形的设计在受到风的作用时能够使叶片的转动更加稳定,提高叶片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叶轮2的叶片有多个,并且沿着传动轴6的周向排列,即第一叶轮2的叶片所在的平面与传动轴6所在的直线共面。上述设计的目的是,当风吹过时,第一叶轮2的叶片能够受到与之垂直的作用力,进而围绕传动轴6的周向转动。 第二叶轮7的叶片具体可以呈条形波纹板状,条形的叶片可以在增加搅拌半径的同时减少水体对叶片的阻力,波纹板状的叶片在转动时能够进行水体搅拌,第二叶轮7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一般为三个,均匀的分布在传动轴6位于水位之下的部分。 本技术所提供的水体补氧装置还可以包括顶盖I。顶盖I的一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为球面,第一叶轮2安装在顶盖I的内部。顶盖I的球面端的外周设有供气流通过的缝隙,顶盖I的缝隙将顶盖I分为若干条弧面,相邻的弧面之间错层排列。当该水体补氧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顶盖I在受到风的作用时,由于浇注形状的不同,具体包括旋转型顶盖I和非旋转型顶盖1,其中对于旋转型顶盖I而言,当雨水沿竖直方向流落时,雨水会沿着顶盖I的每一个弧面沿竖直方向滑落,不会进入顶盖I的内部;而对于非旋转型顶盖I而言,每一个弧面之间有空隙,在顶盖I旋转时,不同的弧面相互补位把上述空隙填补,当大量的雨水流过时,雨水会在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体补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叶轮(2)、传动轴(6)和第二叶轮(7),所述第一叶轮(2)与所述传动轴(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叶轮(7)与所述传动轴(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叶轮(2)在受到风力作用时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6)转动,所述传动轴(6)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叶轮(7)转动,所述第二叶轮(7)能够对水体进行搅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补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叶轮(2)、传动轴(6)和第二叶轮(7),所述第一叶轮(2)与所述传动轴(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叶轮(7)与所述传动轴(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叶轮(2)在受到风力作用时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6)转动,所述传动轴(6)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叶轮(7)转动,所述第二叶轮(7)能够对水体进行搅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补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阻止雨水流入的顶盖(I),所述顶盖(I)的一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为球面,所述顶盖(I)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叶轮(2)的中空部分,所述顶盖(I)的平面端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通孔,所述顶盖(I)的球面端的外周设有供气流通过的缝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补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盘(5)和围板(3),所述浮盘(5)呈板状,所述浮盘(5)上设有供所述传动轴(6)插入的轴承,所述浮盘(5)的轴承能够允许气流流通,所述围板(3)呈圆筒状,所述围板(3)的内部具有能够允许气流流通的腔体,所述围板(3)的一端与所述顶盖(I)的平面端密封连接,所述围板(3)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显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同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