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0758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透光区以及围绕透光区的遮光区。触控面板包括覆盖板、第一装饰层、触控感测元件以及金属导电层。第一装饰层配置于覆盖板上且位于遮光区中。第一装饰层具有至少一镂空区。触控感测元件配置于覆盖板上且至少位于透光区中。金属导电层至少部分配置于覆盖板上且位于遮光区中并环绕触控感测元件。部分金属导电层围绕镂空区或覆盖镂空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透光区以及围绕透光区的遮光区。触控面板包括覆盖板、第一装饰层、触控感测元件以及金属导电层。第一装饰层配置于覆盖板上且位于遮光区中。第一装饰层具有至少一镂空区。触控感测元件配置于覆盖板上且至少位于透光区中。金属导电层至少部分配置于覆盖板上且位于遮光区中并环绕触控感测元件。部分金属导电层围绕镂空区或覆盖镂空区。【专利说明】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提高外观视觉效果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触控面板必须装设于电子产品的表面以利使用者进行触控输入与操作,或者结合于显示面板表面,以提供触控及显示功能。然而,为了遮蔽传输线路的位置及电路的布局,触控面板的边框(boarder)往往设置有深色,例如黑色的遮光材料。如此一来,电子产品的边框往往都是黑色的,而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于产品外观的需求。 再者,在现有电子装置中,多会在电子装置本身设置企业品牌或产品型号的标志,以作为企业形象或产品特色的表征。在触控面板上设置企业品牌或产品型号的标志,必须先通过金属镀膜或油墨印刷的方式于覆盖板上直接形成标志,而后再依次形成遮光层与传输线路,其中遮光层位于标志与传输线路之间。然而,若以金属镀膜方式所形成的金属标志,则会增加触控面板的制作成本与处理复杂度;若以油墨印刷方式所形成的油墨标志,则会因油墨的光泽度没有金属的光泽度佳,而导致触控面板整体的质感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可以满足使用者对于产品外观的需求,且可避免增加生产成本。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其具有透光区以及围绕透光区的遮光区。触控面板包括覆盖板、第一装饰层、触控感测元件以及金属导电层。第一装饰层配置于覆盖板上且位于遮光区中。第一装饰层具有至少一镂空区。触控感测元件配置于覆盖板上且至少位于透光区中。金属导电层至少部分配置于覆盖板上且位于遮光区中并环绕触控感测元件,其中部分金属导电层围绕镂空区或覆盖镂空区。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装饰层,至少覆盖金属导电层与部分第一装饰层且延伸至覆盖板上。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镂空区定义产品商标、功能符号或功能孔。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功能孔至少为摄像孔或感测孔之一。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部分金属导电层围绕摄像孔/感测孔。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部分金属导电层覆盖产品商标。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导电层的材质包括铝、铜、钥或上述组合。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导电层连接至地端电位。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围绕镂空区或覆盖镂空区的部分金属导电层电连接于金属导电层。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导电层在覆盖板上的正投影面积不完全重叠于第一装饰层在覆盖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导电层在覆盖板上的正投影面积不重叠于第一装饰层在覆盖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基于上述,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导电层具有金属色泽,通过金属导电层在覆盖板上的正投影面积不完全重叠或不重叠于第一装饰层在覆盖板上的正投影面积,以提供具有金属环状边框的触控面板。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是通过金属导电层来覆盖镂空区,使镂空区所定义的产品商标或功能符号具有金属光泽,因此不需要额外增加处理步骤来形成产品商标或功能符号的欲呈现的颜色,可避免增加生产成本。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2为沿图1的线1-1’的剖面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图1的触控面板的镂空区的仰视及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0a、100b、10c:触控面板; 102:透光区; 104:遮光区; 110:覆盖板; 120:触控感测元件; 122:第一电极串列; 122a:第一电极; 122b:第一连接线; 124:第二电极串列; 124a:第二电极; 124b:第二连接线; 125:绝缘图案; 126:保护层; 130:金属导电层; 140、140b、140c:第一装饰层; 142:镂空区; 160:传输导线; 180:第二装饰层; P1、P2:线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图2为沿图1A的线1-1’的剖面示意图。请先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a具有透光区102以及围绕透光区102的遮光区104,其中遮光区104位于透光区102的至少一侧。触控面板10a包括覆盖板110、触控感测元件120、金属导电层130以及第一装饰层140,其中金属导电层130可连接至地端电位。 触控感测元件120配置于覆盖板110上且至少位于透光区102中。金属导电层130至少部分配置于覆盖板110上,且位于遮光区104中并环绕触控感测元件120。第一装饰层140配置于覆盖板110上且位于遮光区104中,其中第一装饰层140具有至少一镂空区142,且镂空区142暴露出部分覆盖板110,以定义出至少一图案,例如:产品商标、功能符号或功能孔。功能孔可以例如摄像孔(camera hole)、光源孔或感测孔(sensing hole),也即在此功能孔的后面可以设置照相镜头、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1de,简称:LED)光源、红外线感测器或是电荷稱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等,但不以此为限。当镂空区142为产品商标时,部分金属导电层130是覆盖于镂空区142,而当镂空区142为摄像孔时,部分金属导电层130是配置于镂空区142的周缘。 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覆盖板110例如是玻璃板或塑胶板,在此并不加以限制。触控感测元件120例如是由多个第一电极串列122以及多个第二电极串列124所构成。每一第一电极串列122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22a以及多条将第一电极122a沿一方向串接在一起的多个第一连接线122b。每一第二电极串列124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24a以及多条将第二电极124a沿另一方向串接在一起的多个第二连接线124b。为了避免第一电极串列122与第二电极串列124短路在一起,第一连接线122b与第二连接线124b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图案125。另外,触控感测元件120还包括保护层126,其覆盖住第一电极串列122以及第二电极串列12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22a与第二电极串列124可以由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制作而成。接着,在第二连接线124b上形成绝缘图案125。随之,在绝缘图案125上形成第一连接线122b。此时,第一连接线122b则是位于绝缘图案125远离覆盖板110的一侧上,且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制作第一电极122a与第二电极串列124之前可以先于覆盖板110上形成第一连接线122b,并且在第一连接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透光区以及围绕该透光区的遮光区,该触控面板包括:覆盖板;第一装饰层,配置于该覆盖板上且位于该遮光区中,该第一装饰层具有至少一镂空区;触控感测元件,配置于该覆盖板上且至少位于该透光区中;以及金属导电层,至少部分配置于该覆盖板上,且位于该遮光区中并环绕该触控感测元件,其中部分该金属导电层围绕该镂空区或覆盖该镂空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冠宇王愉晴张永辉黄敬佩陈明武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