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懿专利>正文

可发性聚氯乙烯共聚树脂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0500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3:10
可发性聚氯乙烯共聚树脂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将去离子水和引发剂加入反应釜内,用氮气置换至少2次;步骤2.加入偏氯乙烯、共聚单体和交联剂,搅拌均匀;步骤3.升温至50-80摄氏度,反应12小时以上;步骤4.过滤、水洗、干燥后得到无定形偏氯乙烯共聚树脂;步骤5.粉碎无定形偏氯乙烯共聚树脂,加入发泡剂,搅拌升温,浸渍后冷却,再在高温蒸汽中发泡。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可发性聚氯乙烯共聚树脂制备方法,制得的可发性聚氯乙烯共聚树脂的阻隔性、阻燃性、机械强度均性能优越,制造过程简单,原料易于大规模获取,适合工业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领域,涉及一种可发性聚氯乙烯共聚树脂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838年,法国人Regmault首次合成了可发性聚氯乙烯,并且发现了它的自聚现象,从此开创了VDC聚合物的研制和应用史。聚偏氯乙烯(PVDC)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尤其是它对大多数气体和水蒸气的高阻隔性。但是,由于PVDC的分解温度和熔融温度相近,融化成型非常困难,且PVDC难与增塑剂相容,也难溶于一般溶剂,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成型加工方法,因此PVDC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工业实用价值。 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Wiley等人对VDC共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VDC与某些单体的共聚树脂既能保持PVDC的许多优良特性,又能降低熔融温度,并使树脂更加稳定,因而易于加工成型。根据Wiley等人的研究结果,美国Dow化学公司于1939年首次实现了VDC/氯乙烯共聚树脂的工业化生产,接着又引入丙烯腈、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单体与之共聚,形成了以纱纶(Saran)命名的VDC共聚树脂系列产品。此后,各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和生产,结果VDC共聚树脂产品逐渐在塑料、纤维、涂料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发性聚氯乙烯共聚树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将去离子水和引发剂加入反应釜内,用氮气置换至少2次;步骤2.加入偏氯乙烯、共聚单体和交联剂,搅拌均匀;步骤3.升温至50‑80摄氏度,反应12小时以上;步骤4.过滤、水洗、干燥后得到无定形偏氯乙烯共聚树脂;    步骤5.粉碎无定形偏氯乙烯共聚树脂,加入发泡剂,搅拌升温,浸渍后冷却,再在高温蒸汽中发泡。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发性聚氯乙烯共聚树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将去离子水和引发剂加入反应釜内,用氮气置换至少2次;
步骤2.加入偏氯乙烯、共聚单体和交联剂,搅拌均匀;
步骤3.升温至50-80摄氏度,反应12小时以上;
步骤4.过滤、水洗、干燥后得到无定形偏氯乙烯共聚树脂;
    步骤5.粉碎无定形偏氯乙烯共聚树脂,加入发泡剂,搅拌升温,浸渍后冷却,再在高温蒸汽中发泡。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发性聚氯乙烯共聚树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引发剂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150-300加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懿
申请(专利权)人:梁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