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醚类掺烧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20489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醚类掺烧燃料,属于车用清洁燃料领域,所述车用醚类掺烧燃料为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其中,1≤n≤4,所述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是由二甲醚与甲醛制备得到的,制备方法为将二甲醚、甲醛和催化剂按比例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反应,待甲醛反应完全后,分离出未反应的二甲醚以及生成物DMM1~2与DMM3~4,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将DMMn中的DMM1和DMM2作为汽油掺烧燃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为DMM1~2寻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利用途径,整个制备过程更简单,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对于设备的腐蚀性较小,而且产率可以达到95%以上,同时催化剂的用量减少,进而降低原料成本,进一步减少催化剂对设备的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清洁燃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由二甲醚与甲醛制备的车用醚类掺烧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车辆尾气排放对于空气的污染在大气污染因素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缓解日益加重的空气污染,清洁燃油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方向。现有的研究及应用中,除了通过石油加工工艺的改进以较少车辆尾气的排放外,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在现有的燃油中添加掺烧燃料,一方面提升汽车动力检索燃油消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尾气排放。现有的研究表明,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有着与柴油核心组份烷烃(分子式为CH3(CH2)nCH3)非常相似的分子结构,聚甲氧基二甲醚结构通式为CH3O(CH2O)nCH3,根据相似相溶的基本原理,其与柴油的互溶性好;同时,DMMn具有较高的含氧量(42%~49%)及较高的十六烷值(DMM3-8的十六烷值均在78以上);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的氧原子与碳原子以单键结合,结合能较高,容易活化形成具有氧化功能的分子,在柴油掺烧过程中克服了燃烧缺氧和少氧的困难,使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醚类掺烧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醚类掺烧燃料为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其中,1≤n≤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醚类掺烧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醚类掺烧燃料为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其中,1≤n≤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醚类掺烧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是由二甲醚与甲醛制备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醚类掺烧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DMM1-2与DMM3-4的比例,按重量比计为,DMM1~2:DMM3~4=4:6~6: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醚类掺烧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DMM1与DMM2的比例,按重量比计为,DMM1:DMM2=8:2~9: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醚类掺烧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DMM3与DMM4的比例,按重量比计为,DMM3:DMM4=3:7~7:3。
6.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醚类掺烧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二甲醚、甲醛和催化剂按比例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反应,待甲醛反应完全后,分离出未反应的二甲醚以及生成物DMM1-2与DMM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醚类掺烧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甲醚与甲醛的加入比例,按摩尔比计为,二甲醚:甲醛=1:6~3: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醚类掺烧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甲醚与甲醛采取间歇式反应,其中反应温度为50℃~130℃,反应压力为1.0MPa~2.5MPa。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醚类掺烧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超张斌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大气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