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面的光扩散层,所述的光扩散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该聚偏二氯乙烯层分布有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透明基材层上涂布量子点光扩散层,该该量子点光扩散层包括高阻隔性的聚偏二氯乙烯即PVDC基质树脂和分散于基质中的量子点,该量子点扩散层还包含有均匀分散在基质树脂内的光扩散粒子,通过高阻隔树脂的使用能够把氧、水气等与量子点彻底地隔离开来,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液晶显示器(LCD)已经成为了当今最普遍的显示技术。因为LCD具有绿色环保,耗能低,低辐射,画面柔和等优点,所以LCD将会是未来几十年内主流的显示技术。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借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背光源体系的主要构件包括:光源、导光板、各类光学膜片。目前光源主要有EL、CCFL以及LED三种类型,依照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可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背光源体系中光学膜片主要包括反射膜、扩散膜和增亮膜三种。扩散膜的主要作用是将从导光板透出的光,透过扩散粒子来达到雾化光源的效果。当光线在经过扩散层时,会于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此不同折射率以及入射角度不同就会使得光发生许多折射、反射和散射现象,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目前光学扩散膜的制备方法涂布型的,其又有热固化法和紫外光UV固化法两种。热固化法制备成本较低,但有机溶剂对环境以及从业人员会有一定的伤害;紫外光固化法具有生产速度快的特点,但紫外线可能会对从业人员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应用在背光模组中的白光LED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LED自身发出的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两色混合成白光;另一种是LED单元通过三原色LED光源混合成白光。然而,目前依靠目前这两种白光源制成的显示器其色域比较窄,最高只能达到75%NTSC,色彩的表面力存在明显不足;因此,目前产生了第三种背光源技术:采用蓝色LED,通过激发红色和绿色两种量子点荧光粉,三种光混合成白光,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显示器的色域从75%NTSC提高到100%NTSC。然而,由于量子点对水的敏感性,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把量子点与水汽进行隔绝,如专利申请号:201310473832.0所述,其采用在扩散层的表面涂布一层水气阻隔层的方式来阻绝水汽,但该种方法只能阻断从表面进入到内部的水汽,由于薄膜端面上没有阻隔层,因而其无法阻止由端面传入内部的水汽,该种显示器在长久使用后,会存在量子点失效,显示器边缘色彩异常的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的量子点扩散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量子点扩散膜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性能更稳定的量子点扩散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面的光扩散层,所述的光扩散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该聚偏二氯乙烯层分布有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优选的,所述的量子点为CdSe粒子,或CdTe粒子,或MgS粒子,或CaSe粒子,或SrS粒子,BaS粒子。优选的,所述量子点的质量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1%~10%。优选的,所述的光扩散粒子为SiO2粒子,或TiO2粒子,或Al2O3粒子,或BaSO4粒子,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或聚苯乙烯粒子,或聚乙烯粒子,或硅橡胶粒子。优选的,所述光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50μm,所述光扩散粒子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1%~10%。有选的,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另一面复合有抗静电层。在制备时,只需将聚偏二氯乙烯熔融后将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加入其中,然后将其涂布到透明基材层上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透明基材层上涂布量子点光扩散层,该该量子点光扩散层包括高阻隔性的聚偏二氯乙烯即PVDC基质树脂和分散于基质中的量子点,该量子点扩散层还包含有均匀分散在基质树脂内的光扩散粒子,通过高阻隔树脂的使用能够把氧、水气等与量子点彻底地隔离开来,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面的光扩散层,所述的光扩散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该聚偏二氯乙烯层分布有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量子点为CdSe粒子,所述量子点的质量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5%;所述的光扩散粒子为SiO2粒子,所述光扩散粒子的粒径为20μm,所述光扩散粒子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5%。在制备时,只需将聚偏二氯乙烯熔融后将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加入其中,然后将其涂布到透明基材层上即可。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材层的另一面复合有抗静电层。实施例二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面的光扩散层,所述的光扩散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该聚偏二氯乙烯层分布有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量子点为CdTe粒子,所述量子点的质量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1%;所述的光扩散粒子为TiO2粒子,所述光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5μm,所述光扩散粒子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10%。在制备时,只需将聚偏二氯乙烯熔融后将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加入其中,然后将其涂布到透明基材层上即可。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材层的另一面复合有抗静电层。实施例三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面的光扩散层,所述的光扩散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该聚偏二氯乙烯层分布有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量子点为MgS粒子,所述量子点的质量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4%;所述的光扩散粒子为Al2O3粒子,所述光扩散粒子的粒径为50μm,所述光扩散粒子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3%。在制备时,只需将聚偏二氯乙烯熔融后将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加入其中,然后将其涂布到透明基材层上即可。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材层的另一面复合有抗静电层。实施例四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面的光扩散层,所述的光扩散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该聚偏二氯乙烯层分布有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量子点为CaSe粒子,所述量子点的质量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10%;所述的光扩散粒子为BaSO4粒子,所述光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μm,所述光扩散粒子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8%。在制备时,只需将聚偏二氯乙烯熔融后将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加入其中,然后将其涂布到透明基材层上即可。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材层的另一面复合有抗静电层。实施例五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面的光扩散层,所述的光扩散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该聚偏二氯乙烯层分布有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量子点为SrS粒子,所述量子点的质量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7%;所述的光扩散粒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所述光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0μm,所述光扩散粒子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1%。在制备时,只需将聚偏二氯乙烯熔融后将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加入其中,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面的光扩散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扩散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面的光扩散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扩散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
2.该聚偏二氯乙烯层分布有量子点和光扩散粒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量子点为CdSe粒子,或CdTe粒子,或MgS粒子,或CaSe粒子,或SrS粒子,BaS粒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的质量占光扩散层总质量的1%~10%。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培栋,樊华伟,靳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