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5124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7
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将聚酯膜浸入装有溶胀液体的溶胀槽,50‑100℃下浸泡5‑60分钟,溶胀液体使聚酯膜表层逐渐溶胀;步骤b:经过溶胀的聚酯膜浸入浸渍槽,浸渍槽中装有含有吡咯的浸渍液,在60‑120℃下浸泡5‑90分钟,使吡咯单体扩散进行聚酯膜表层分子链间;步骤c:经过步骤b处理的聚酯膜在离开浸渍液后,聚酯膜进入干燥箱进行烘干,渗入聚酯膜表层的小分子溶剂逐渐蒸发,而吡咯单体留在了聚酯膜表层;步骤d:将经过步骤c处理的聚酯膜浸入到含有氧化剂的浴槽中,浸泡时间为10‑180分钟,使氧化剂分子渗入到聚酯膜表层,使吡咯发生氧化反应,并聚合成聚吡咯,从而在聚酯膜表层形成抗静电层。步骤e:将经过步骤d处理的聚酯膜,用干燥的洁净空气对聚酯膜的两面进行吹扫,然后进入热烘箱进行热处理,使聚酯膜的表面结构致密化,最终形成抗静电聚酯膜。所得到的聚酯膜的一面或者两面都具有聚吡咯导电聚合物,并且形成分布均匀的导电网络,具有很好的电荷疏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酯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与电子电器、光学等领域。然而,pet薄膜作为高分子绝缘材料,自身电阻率较高,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因摩擦产生静电,给pet膜的应用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当其应用于电子电器领域时,静电放电现象会导致半导体失效,影响产品性能。因此,针对pet薄膜的抗静电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

2、抗静电特性代表着由适当的方法,将累积在绝缘材料表面上的电荷进行放电的特性。为了改良聚酯膜抗静电性,一般而言可在聚酯膜表面上形成抗静电层或导电层,或是在聚酯材料基体中加入导电或抗静电物质(例如:金属、碳粉、抗静电剂等),以使累积在表面上的电荷有效地进行放电。

3、表面活性剂等含有阴阳离子的小分子和聚合物被用来作为抗静电剂来形成成该抗静电涂层,该类抗静电剂会依大气中的湿度而发挥抗静电功能。但是该类离子型抗静电剂会有不耐水洗且抗静电效果有限的缺点。

4、导电聚合物也可以被用于提升聚酯膜的抗静电性,该类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耐水洗等优点。但是该类聚合物分子链中存在共轭π键,产生强共轭作用致使其刚性和链间的相互作用较强,一般情况下不溶不熔,可加工性能差。很难应用于目前聚合物的熔融和溶液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抗静电聚酯膜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导电聚合物在聚酯膜、聚酯基体中的分散型,从而获得抗静电性能优异的聚酯膜的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3、步骤a:将聚酯膜浸入装有溶胀液体的溶胀槽,50-100℃下浸泡5-60分钟,溶胀液体使聚酯膜表层逐渐溶胀;

4、步骤b:经过溶胀的聚酯膜浸入浸渍槽,浸渍槽中装有含有吡咯的浸渍液,在60-120℃下浸泡5-90分钟,使吡咯单体扩散进行聚酯膜表层分子链间;

5、步骤c:经过步骤b处理的聚酯膜在离开浸渍液后,聚酯膜进入干燥箱进行烘干,渗入聚酯膜表层的小分子溶剂逐渐蒸发,而吡咯单体留在了聚酯膜表层;

6、步骤d:将经过步骤c处理的聚酯膜浸入到含有氧化剂的浴槽中,浸泡时间为10-180分钟,使氧化剂分子渗入到聚酯膜表层,使吡咯发生氧化反应,并聚合成聚吡咯,从而在聚酯膜表层形成抗静电层。

7、步骤e:将经过步骤d处理的聚酯膜,用干燥的洁净空气对聚酯膜的两面进行吹扫,然后进入热烘箱进行热处理,使聚酯膜的表面结构致密化,最终形成抗静电聚酯膜。

8、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溶胀液体为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1,1,2,2-四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成的组合物。

9、优选的,所述的溶胀液体由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1,1,2,2-四氯乙烷组成,其质量配比为1:(0.5~1):(0.2~0.5):(0.5~1.5)。

10、优选的,浸渍槽中浸渍液含有的吡咯的质量占总的浸渍液质量的50%-90%,剩余的组分为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成的组合物。

11、优选的,浸渍液中吡咯之外的组分为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质量配比为1:(0.5~1):(0.2~0.5)。

12、优选的,步骤c中,干燥箱的烘干温度为115~130℃,烘干时间为10-60分钟。

13、优选的,步骤d中,氧化剂为氯化铁、过硫酸铵、双氧水混合成的组合物,且氯化铁的浓度为0.5~5.0摩尔/升,过硫酸铵的浓度为0~2.0摩尔/升,双氧水的浓度为0~3.9摩尔/升。

14、优选的,步骤e中,干燥的洁净空气的含水量小于0.06克/立方米,空气吹扫速度为10米/秒;热烘箱温度为130~250摄氏度,聚酯膜在热烘箱中的停留时间为10~90秒。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合适的溶胀剂对聚酯膜的表层进行溶胀后,吡咯小分子能够深入到聚酯膜的表层,然后对聚酯膜表层进行氧化剂改性,引发吡咯单体的聚合,从而在聚酯膜的表层中形成导电聚合物聚吡咯,从而降低聚酯膜的表面电阻,实现抗静电效果。因为聚吡咯无法熔融加工,所以通过将聚酯与聚吡咯共混的方法是无法使聚吡咯均匀分散在聚酯中,形成均匀的聚酯/聚吡咯共混膜。本方法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所得到的聚酯膜的一面或者两面都具有聚吡咯导电聚合物,并且形成分布均匀的导电网络,具有很好的电荷疏导效果。

16、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实施例一,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9、步骤a:将pet聚酯膜浸入装有溶胀液体的溶胀槽,80℃下浸泡30分钟(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无法精准控制在80℃,只需控制在80℃±3℃内均可),溶胀液体使聚酯膜表层逐渐溶胀。本实施例中溶胀液体为甲苯。

20、步骤b:经过溶胀的聚酯膜浸入浸渍槽,浸渍槽中装有含有吡咯的浸渍液,在100℃下浸泡60分钟(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无法精准控制在100℃,只需控制在100℃±3℃内均可),使吡咯单体扩散进行聚酯膜表层分子链间。本实施例中,浸渍液由吡咯和对二甲苯组成,其中吡咯占总的浸渍液质量的70%。

21、步骤c:经过步骤b处理的聚酯膜在离开浸渍液后,聚酯膜进入干燥箱进行烘干,渗入聚酯膜表层的小分子溶剂逐渐蒸发,而吡咯单体留在了聚酯膜表层。本实施例中干燥箱的烘干温度为120℃,烘干时间为30分钟。

22、步骤d:将经过步骤c处理的聚酯膜浸入到含有氧化剂的浴槽中,浸泡时间为60分钟,使氧化剂分子渗入到聚酯膜表层,使吡咯发生氧化反应,并聚合成聚吡咯,从而在聚酯膜表层形成抗静电层。本实施例中氧化剂为氯化铁。

23、步骤e:将经过步骤d处理的聚酯膜,用干燥的洁净空气对聚酯膜的两面进行吹扫,然后进入热烘箱进行热处理,使聚酯膜的表面结构致密化,最终形成抗静电聚酯膜。本实施例找那个干燥的洁净空气的含水量小于0.06克/立方米,空气吹扫速度为10米/秒;热烘箱温度为200℃,聚酯膜在热烘箱中的停留时间为30秒。

24、实施例二,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25、步骤a:将pet聚酯膜浸入装有溶胀液体的溶胀槽,50℃下浸泡20分钟(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无法精准控制在50℃,只需控制在50℃±3℃内均可),溶胀液体使聚酯膜表层逐渐溶胀。本实施例中溶胀液体为对二甲苯。

26、步骤b:经过溶胀的聚酯膜浸入浸渍槽,浸渍槽中装有含有吡咯的浸渍液,在70℃下浸泡90分钟(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无法精准控制在70℃,只需控制在70℃±3℃内均可),使吡咯单体扩散进行聚酯膜表层分子链间。本实施例中,浸渍液由吡咯和甲苯组成,其中吡咯占总的浸渍液质量的65%。

27、步骤c:经过步骤b处理的聚酯膜在离开浸渍液后,聚酯膜进入干燥箱进行烘干,渗入聚酯膜表层的小分子溶剂逐渐蒸发,而吡咯单体留在了聚酯膜表层。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的溶胀液体为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1,1,2,2-四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成的组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胀液体由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1,1,2,2-四氯乙烷组成,其质量配比为1:(0.5~1):(0.2~0.5):(0.5~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槽中浸渍液含有的吡咯的质量占总的浸渍液质量的50%-90%,剩余的组分为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成的组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液中吡咯之外的组分为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质量配比为1:(0.5~1):(0.2~0.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干燥箱的烘干温度为115~130℃,烘干时间为10-60分钟。</p>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氧化剂为氯化铁、过硫酸铵、双氧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成的组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剂为氯化铁、过硫酸铵、双氧水混合成的组合物,氯化铁的浓度为0.5~5.0摩尔/升,过硫酸铵的浓度为0.1~2.0摩尔/升,双氧水的浓度为0.1~3.9摩尔/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干燥的洁净空气的含水量小于0.06克/立方米,空气吹扫速度为10米/秒;热烘箱温度为130~250摄氏度,聚酯膜在热烘箱中的停留时间为10~90秒;热烘箱温度为130~250摄氏度,聚酯膜在热烘箱中的停留时间为10~90秒。

...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的溶胀液体为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1,1,2,2-四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成的组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胀液体由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1,1,2,2-四氯乙烷组成,其质量配比为1:(0.5~1):(0.2~0.5):(0.5~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槽中浸渍液含有的吡咯的质量占总的浸渍液质量的50%-90%,剩余的组分为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成的组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静电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液中吡咯之外的组分为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质量配比为1:(0.5~1):(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培栋夏于旻赵程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