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无砟轨道端刺水平变形病害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0161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治无砟轨道端刺水平变形病害的施工方法,包括无砟轨道端刺结构,首先在两个轨道的钢轨顶、轨道板两端和混凝土底座两端布置观测点和变形监测仪器;在两个轨道外侧和之间的小端刺和大端刺两侧路基面上钻设注浆孔;钻孔完成后,在注浆孔中心位置安装无缝袖阀管,并在无缝袖阀和注浆孔孔壁之间灌注套壳料;利用注浆管向注浆孔内进行注浆,注浆过程中根据轨道变形情况和进浆量情况及时调整注浆压力;注浆结束后,采用与摩擦板同标号混凝土封闭注浆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端刺区路基基床进行注浆加固,整治无砟轨道端刺的水平变形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无砟轨道端刺结构,首先在两个轨道的钢轨顶、轨道板两端和混凝土底座两端布置观测点和变形监测仪器;在两个轨道外侧和之间的小端刺和大端刺两侧路基面上钻设注浆孔;钻孔完成后,在注浆孔中心位置安装无缝袖阀管,并在无缝袖阀和注浆孔孔壁之间灌注套壳料;利用注浆管向注浆孔内进行注浆,注浆过程中根据轨道变形情况和进浆量情况及时调整注浆压力;注浆结束后,采用与摩擦板同标号混凝土封闭注浆孔。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端刺区路基基床进行注浆加固,整治无砟轨道端刺的水平变形病害。【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我国对无砟轨道的研宄起步较晚,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设计、施工与运营经验都不是很足,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研宄。同时,在无砟轨道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使用过程中,其病害问题也将会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无砟轨道路基建成后,通常整体混凝土封闭,病害情况难以发现,病害发现后,由于多为隐蔽工程,整治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目前,对于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病害的修复,从修复材料、修复方法和修复工序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这方面的报道较为少见,特别是对于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端刺病害整治方法,更是罕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对端刺区路基基床进行注浆加固,整治无砟轨道端刺的水平变形病害。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下步骤: A.沿轨道纵向方向在两个轨道的钢轨顶、轨道板两端和混凝土底座两端布置观测点,利用变形监测仪器观察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轨道变形状况; B.先在两个轨道外侧的小端刺和大端刺两侧路基面上钻设注浆孔并及时注浆; C.再在两个轨道之间的小端刺和大端刺两侧路基面上钻设注浆孔并及时注浆; 上述技术方案中注浆孔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D.钻孔完成后,在注浆孔内插入无缝袖阀管,并在无缝袖阀管和注浆孔孔壁之间灌注套壳料; E.利用注浆管向注浆孔内进行注浆,注浆过程中根据轨道变形情况和进浆量情况及时调整注浆压力; F.注浆结束后,封闭注浆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小端刺两侧的注浆孔均匀间隔分布为两排,靠近小端刺的一排注浆孔采用深孔注浆且孔深至小端刺底部标高以下,另一排注浆孔采用低压浅孔注浆且孔深至摩擦板以下;每排位于小端刺两侧的注浆孔中,靠近于轨道的4个注浆孔采用斜孔注浆,所述斜孔注浆的角度范围为20-30度;其余位于小端刺两侧的注浆孔均采用垂直钻孔注浆。 上述技术方案中,大端刺两侧的注浆孔均匀间隔分布为三排,所述注浆孔均采用深孔注浆且孔深至大端刺底部标高以下;大端刺两侧的注浆孔中靠近于大端刺的两排注浆孔平行对应设置,另一排注浆孔与上述两排注浆孔错落设置;靠近于大端刺的两排注浆孔中,靠近于轨道的8个注浆孔采用斜孔注浆,所述斜孔注浆的角度范围为20-30度;其余位于大端刺两侧的注浆孔均采用垂直钻孔注浆。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E中注浆前将水囊式止浆塞送至无缝袖阀管底,用手压泵对水囊进行加压,确保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时止浆塞不发生漏浆和位移,手压泵加压时水压应不小于1.0MPa。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E中注浆材料为超细水泥,要求比表面积3 600m2/kg,浆液黏度彡15s,结石率彡95%,28d抗压强度彡7MPa,浆液配合比(重量比)宜为:水/水泥= 0.8 ?1:1。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E中注浆过程采用分段后退式注浆,每次注浆长度为0.5m。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E中注浆开环压力为0.2?0.4MPa,其中低压浅孔注浆压力 0.1MPa,深孔注浆压力0.2?0.3MPa ;注浆流量控制在10?15L/min以内;变形监测达到安全报警值为每个天窗点路基轨道垂直变形不大于5mm、相邻轨道间差异变形不大于3mm,水平变形不大于2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E中当注浆压力大于设计压力,且吸浆量小于2.5L/min且稳定时间为5min以上或变形监测达到安全报警值时,即可终止注浆。 本专利技术过注浆方式提高端刺区路基基床的密实度和完整程度,使无缝袖阀钢管和注浆体形成的微型土钉群锚结构,利用位于端刺两侧土钉群锚结构的锚固力,提高端刺抵抗由温度引起的水平力的能力,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相比一般花管注浆,袖阀管注浆可根据需要关注任何一个灌浆段,可使用较高的灌浆压力,灌浆时冒浆和串浆的可能性小,钻孔和灌浆作业可分开,使钻孔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袖阀钢管保留在注浆体内形成微型土钉群锚结构。本专利技术全部施工过程均可在天窗点内完成,不影响行车安全。具有经济、安全、简单实用的特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小端刺深孔注浆示意图 图3为小端刺低压浅孔注浆示意图 图4为大端刺的深孔注浆示意图 图5为注浆孔内部示意图 1-轨道,2-大端刺,3-大端刺,4-深孔,5-低压浅孔,6_路基面,7_摩擦板,8_注浆孔,9-无缝袖阀钢管,10-套壳料,11-注浆管,12-溢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下步骤: A.无砟轨道端刺结构包括两个轨道1、底座板、摩擦板7、小端刺3和大端刺2,在两个轨道I的钢轨顶、轨道板两端和混凝土底座两端每隔10米利用红油漆画出标记点作为观测点,并同时布置变形监测仪器,变形监测仪器实时监测两个观测点之间距离从而计算出轨道变形状况; B.在两个轨道I外侧的小端刺3和大端刺2两侧路基面上钻设注浆孔8。其中位于两个轨道I外侧大端刺2两侧的路基面上均分布有三排注浆孔,靠近于大端刺的两排各平行对应分布有两个注浆孔,另一排只有一个注浆孔且位于上述两排注浆孔的中心线位置;位于两个轨道I外侧小端刺3两侧的路基面上均分布有两排注浆孔,每排各平行对应分布有两个注浆孔。 C.钻孔完成后,在注浆孔8中心位置安装无缝袖阀管9,并在无缝袖阀管9和注浆孔8孔壁之间灌注套壳料10 ;如图5所示,所述无缝袖阀钢管9设置于注浆孔8中心位置,无缝袖阀钢管和注浆孔孔壁之间设置有套壳料10,无缝袖阀钢管的注浆段沿径向均匀设置有溢浆孔,溢浆孔12沿环向设置有套置橡胶伐套的凹槽。注浆孔8成孔直径不小于75mm。钻孔的角度偏差小于±1%。无缝袖阀管9采用外径45mm,壁厚3mm的无缝钢管加工而成。注浆段每0.5m加工对称的4个直径6?8mm的溢浆孔10,溢浆孔处沿环向车出宽5cm、深 1.0mm的用于套置橡胶阀套的凹槽。无缝袖阀管9外周填充套壳料10,所述套壳料采用黏土、水泥、速凝剂配制,3天龄期抗压强度约为0.2MPa。 D.如图5所示,利用注浆管11向注浆孔8内进行注浆,注浆过程中根据轨道变形情况和进浆量情况及时调整注浆压力; 注浆前将水囊式止浆塞送至无缝袖阀管底,用手压泵对水囊进行加压,确保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时止浆塞不发生漏浆和位移,手压泵加压时水压应不小于1.0MPa ; 注浆材料为超细水泥,要求比表面积兰600m2/kg,浆液黏度< 15s,结石率^ 95%, 28d抗压强度彡7MPa,浆液配合比(重量比)宜为:水/水泥=0.8?1:1,超细水泥注浆料必须用高速搅拌器(1500rpm)搅拌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治无砟轨道端刺水平变形病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沿轨道纵向方向在两个轨道(1)的钢轨顶、轨道板两端和混凝土底座两端布置观测点,利用变形监测仪器观察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轨道变形状况;B.先在两个轨道(1)外侧的小端刺(3)和大端刺(2)两侧路基面上钻设注浆孔(8)并及时注浆;C.再在两个轨道(1)之间的小端刺(3)和大端刺(2)两侧路基面上钻设注浆孔(8)并及时注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元孙红林顾湘生赵新益谭小科郭睿李丹梁龙彪薛峰张协崇汪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