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0140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屏静电防护层有可能屏蔽触控信号的问题。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包括对盒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多条位于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上互不接触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显示屏包括图像显示区和边框区;所述上基板的出光侧形成有静电防护层,所述静电防护层在对应所述图像显示区包括多个镂空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
,解决了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屏静电防护层有可能屏蔽触控信号的问题。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包括对盒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多条位于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上互不接触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显示屏包括图像显示区和边框区;所述上基板的出光侧形成有静电防护层,所述静电防护层在对应所述图像显示区包括多个镂空区域。【专利说明】—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屏(touch screen)又称为“触摸屏”,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内嵌式触控显示屏是将触控电极设置在显示屏的内部,由于内嵌式触控显示屏更加轻薄,在显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内嵌式的触控液晶显示屏为例,液晶显示屏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之前,在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形成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则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之后,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形成的液晶盒内。 内嵌式的触控液晶显示屏为了防止外界静电,通常在对盒后的彩膜基板的外表面上设置一层导电层。为了使得该导电层具有好的防止外界电磁波或静电的效果,一般设置的导电层具有好的导电性。而该导电层的导电性越好,又会将触控信号屏蔽掉,严重的会导致触控功能失效。 【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该内嵌式触控显示屏不仅能很好的防止外界电磁波和静电干扰,又不会屏蔽触控信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包括对盒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多条位于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上互不接触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显示屏包括图像显示区和边框区;所述上基板的出光侧形成有静电防护层,所述静电防护层在对应所述图像显示区包括多个镂空区域。 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屏。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上基板的出光侧形成有静电防护层,静电防护层在对应图像显示区包括多个镂空区域,则一方面防止外界静电以及电磁波等的干扰作用,静电防护层包括未覆盖上基板的区域,可避免静电防护层屏蔽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即静电防护层一方面起到防止外界静电以及电磁波等的干扰作用,另一方面保证了触控感应的灵敏性,避免触控失灵。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一种静电防护层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另一种静电防护层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示意图; 图5为图4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静电防护层与第一触控电极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静电防护层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静电防护层与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的正投影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上基板;11_第一触控电极;12_静电防护层;20_下基板;21_第二触控电极;30-液晶;120_镂空区域;121-第一导电条;122_第二导电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如图1所示,包括对盒的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以及多条位于上基板10和/或下基板20上互不接触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21,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21交叉,显示屏包括图像显示区(图2所示为显示区的部分)和边框区; 上基板10的出光侧形成有静电防护层12,如图2所示,静电防护层12在对应图像显示区包括多个镂空区域120 (即未覆盖上基板的区域)。当然,静电防护层未覆盖上基板的区域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形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可以分别为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传感电极。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传感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优选的,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第二触控电极的上面。第一触控电极位于上基板,第二触控电极位于下基板。 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包括多条位于上基板和/或下基板上互不接触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具体可以是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二触控均位于上基板;也可以是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二触控均位于下基板;还可以是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二触控分别位于上基板和下基板,即包括两种情况,多条第一触控电极位于上基板,多条第二触控电极位于下基板;或者,多条第二触控电极位于上基板,多条第一触控电极位于下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是相对于显示屏显示的光传播方向而言,即出光侧为上,入光侧为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及附图均以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为例,则如图1所示,上基板10为彩膜基板,下基板20为阵列基板,显示屏还包括位于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之间的液晶30,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阵列基板后再依次经过液晶以及彩膜基板发出。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基板的出光侧形成有静电防护层,静电防护层在对应图像显示区包括多个镂空区域,可避免静电防护层屏蔽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即静电防护层一方面保证了触控感应的灵敏性,避免触控失灵;另一方面,静电防护层可以是通过接地或者连接其他导电线等,起到防止外界静电以及电磁波等的干扰作用。 可选的,如图3所示,静电防护层12包括多条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条121,第一导电条121与第一触控电极11的位置对应。由于在触控电极之间产生触控信号,将第一导电条与第一触控电极位置对应,第一导电条之间为镂空区域,有利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镂空区域感应触控信息。静电防护层对应图像显示区除第一导电条之外的区域即为镂空区域。 具体的,多条第一导电条电连接可以是在第一导电条的一侧设置连接线,多条第一导电条分别与该连接线连接。该连接线可以是接地或者与电容电连接等,以使得第一导电条起到防止外界静电以及电磁波等的干扰作用。 优选的,第一导电条与第一触控电极——对应。即在每一条第一触控电极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一条第一导电条。 优选的,如图4、图5所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包括对盒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多条位于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上互不接触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图像显示区和边框区;所述上基板的出光侧形成有静电防护层,所述静电防护层在对应所述图像显示区包括多个镂空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连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