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9857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智能卡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包括车距检测单元、触发单元、驱动单元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车距检测单元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恢复低亮度照明。通过对车辆距离的监控,实现电光源发光单元的照明功能、在车辆靠近时逐渐增亮的功能以及当车辆行驶到触发位置时爆闪抓拍的功能,防止突然爆闪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同时节能减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智能卡口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包括车距检测单元、触发单元、驱动单元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车距检测单元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恢复低亮度照明。通过对车辆距离的监控,实现电光源发光单元的照明功能、在车辆靠近时逐渐增亮的功能以及当车辆行驶到触发位置时爆闪抓拍的功能,防止突然爆闪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同时节能减耗。【专利说明】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智能卡口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卡口在夜间工作时,灯光系统需要对行人和车辆提供常规的照明功能、对摄像机提供摄录像补光功能以及爆闪抓拍补光功能。对于常规照明,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在能够提供足够照明亮度的前提下光强越小越好;对于摄像机摄录像补光,所需的光强要比仅仅维持常规照明的光强大很多;而爆闪抓拍时的光强就更大了。 现有卡口通常采用恒定功率的LED灯或者LED频闪灯加氙气爆闪灯组合的方式进行补光,其中LED灯用于常规照明和摄像机补光,氙气爆闪灯用于抓拍补光。这种组合方式存在诸多缺点:其一,将不同类型的补光灯叠加在一起,结构和控制都比较复杂,提高了安装和维护成本;其二,由于常规照明、摄像机摄录像补光所需要的灯光强度不同,恒定功率的LED灯很难同时满足这两种状况的需求,如果过亮则造成能源浪费,过暗则造成摄像机补光不足;其三,氙气爆闪灯和LED灯之间的光强差别太大,容易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能够根据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自动变光,避免突然爆闪造成司乘人员视觉干扰。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包括车距检测单元、触发单元、驱动单元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车距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恢复低亮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对车辆距离的监控,实现电光源发光单元在常态下保持低亮维持照明功能、在车辆靠近时逐渐增亮的功能以及当车辆行驶到触发位置时爆闪抓拍的功能;电光源发光单元由低亮度到爆闪间有个持续变亮的过程,不再直接爆闪,防止突然爆闪对司乘人员造成视觉干扰,即能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也达到了节能减耗的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车距检测单元和触发单元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参阅图1,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包括车距检测单元10、触发单元20、驱动单元30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40,车距检测单元10用于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20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20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40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恢复低亮度。通过车距检测单元10和可调亮度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之间的联动,实现了在车辆要到达卡口之前,电光源发光单元40由常规照明的亮度逐渐变亮,直到抓拍补光时爆闪后恢复常规照明亮度,由于这里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在爆闪前有个逐渐变亮的过程,使得司乘人员对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爆闪有个提前的适应过程,不会出现爆闪导致的眩光现象,提高了司乘人员夜间驾车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分为多个等级,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为阶梯式逐渐变亮。持续性的变量,控制比较复杂,这里提供多个等级,然后阶梯式变亮,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简化系统的控制,节约成本。如果周期性重复的频闪光源作用到视网膜上,当频闪光的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人眼会对之产生一明一暗交替变化的闪烁感觉。这是因为光源在有光和无光间变化时,人眼在亮度感觉上能辨识出它们的差异所致,因此这里设定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度逐渐变亮的整个过程中的工作频率大于等于人眼融合频率,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连续的发光。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单元30以频率恒定、增加单次闪光能量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或以单次闪光能量恒定、增加频率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当驱动单元30以前种方式工作时,恒定的频率为X赫兹,其中X是人眼融合频率倍数,X取大于等于I的一个整数值;当驱动单元30以后种方式工作时,这里的多倍增频是指在X赫兹的基础上,按整数倍增加,这时闪光能量不变。在具体应用时,也可以用同时增加频率、单次闪光能量的方式进行,但同样地,这样控制就会更复杂,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仅调整一个参数来实现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变化。 优选地,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从低亮到再恢复低亮状态的间隔时间为0.5?10秒,这个时间间隔可以优选I?3秒,I?3秒的时间间隔可以保证人眼能够适应电光源发光单元40亮度的变化过程。间隔时间可以任意设置,人眼在这个时间间隔下基本可以适应电光源发光单元40光强变化的过程。所述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在维持低亮度常规照明功能时以满足照明需求的最小功率工作,其工作频率大于等于人眼融合频率,此时,需要保证日常照明所需要的亮度。 车距检测单元10可以通过采用雷达或者地感线圈或者激光测距仪或者红外线测距设备的多种方式实现,比如通过雷达测量车辆距离卡口的距离和速度,来判定车辆到卡口的时间,然后根据该时间值开启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变光功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下面提供了两种成本较低的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下两个实施例在本公司同日申请的专利《智能卡口车距检测装置及方法》中有详细介绍,这里只进行简要的描述: 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距检测单兀10包括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1、12 ;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1设置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1有信号输出;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2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低于该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第一光电传感器11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12的上限阈值;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2外设置有遮光件14,遮光件14使得第二光电传感器12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1、12输出电信号的有无进行逻辑运算后即为所述的控制信号。 当第一光电传感器11有信号输出时,说明有车辆开着远光灯进入区域B ;当第二光电传感器12有信号输出时,说明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卡口防眩光自动变光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距检测单元(10)、触发单元(20)、驱动单元(30)以及电光源发光单元(40),车距检测单元(10)用于检测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当车辆与卡口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得电光源发光单元(40)的亮度从低亮度逐渐增加;当车辆到达触发单元(20)触发位置时触发单元(20)输出信号至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电光源发光单元(40)爆闪实现抓拍补光且爆闪后的电光源发光单元(40)恢复低亮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笑笙张凡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