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抱杆头和抱杆装置,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起吊铁塔构件时,对抱杆造成的偏心力过大的问题,保证抱杆整体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抱杆头,包括立柱和滑轮组支撑架,立柱为中空结构,安装在杆体上端,其外壁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通过孔,两个通过孔的连线穿过立柱的中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滑轮组支撑架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通过孔下方的立柱外壁上,滑轮组支撑架的末端设置有滑轮总成安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抱杆装置,包括杆体和抱杆头,抱杆头设置在杆体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抱杆头和抱杆装置主要用于输电线路施工中高压铁塔等的架设,且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抱杆头和抱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抱杆头和抱杆装置。
技术介绍
在输电线路施工中,常常需要架设高压铁塔等,高压铁塔一般是由若干根钢杆为塔材组装而成的四角形的铁塔。架设高压铁架时,需要首先在地面建好基础和塔脚,然后逐步向上搭建塔材构件,当高压铁塔架设到一定高度时,为了将各构件安全的运送到架设的高度,需要借助抱杆装置(即,抱杆)作为辅助的吊装工具。现有的抱杆装置一般包括杆体和抱杆头,杆体主体为角钢组成的结构,抱杆头设置在杆体顶端,具体地,抱杆头的顶部设计有供连接抱杆拉线的挂孔或拉孔,中部悬臂部分设置有两套悬臂,悬臂端部设置有滑轮组,通过钢丝绳作为拉绳将拉孔与地面或者与已经建好的高压铁塔下部的塔脚主材固定连接,铁塔组立时,利用设置于滑轮组中的起吊系统,完成铁塔构件的吊装。在执行上述的技术方案时,专利技术人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首先,起吊系统即滑轮总成由于布置在悬臂的端部,位于抱杆的一侧,起吊铁塔构件时,对抱杆造成的偏心压力很大,非常不利于抱杆整体的稳定性,长期多次使用后,可能会引起抱杆另一侧拉绳损坏甚至崩断,造成施工事故,甚至可能产生抱杆倾斜等问题。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起吊侧下方地形条件的限制,无法布置牵引设备、牵引滑轮组钢丝绳等,这时则需要在塔身上设置多处的转向滑轮,将其转移至合适的位置,布置复杂,施工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抱杆头和抱杆装置,主要目的是解决起吊铁塔构件时,对抱杆装置造成的偏心力过大的问题,保证抱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抱杆头,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安装在所述杆体上端,其外壁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通过孔,所述两个通过孔的连线穿过所述立柱的中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滑轮组支撑架,所述滑轮组支撑架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通过孔下方的立柱外壁上,所述滑轮组支撑架的末端设置有滑轮总成安装部。前述的抱杆头,所述滑轮总成安装部内安装的滑轮总成的上端面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通过孔的下端,低于所述通过孔的上端。前述的抱杆头,所述滑轮组支撑架的末端还安装有托轮总成,所述托轮总成上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滑轮总成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通过孔的上端,所述托轮总成的托轮外缘与立柱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滑轮总成外缘与立柱中心的距离。前述的抱杆头,所述抱杆头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立柱下端通过第一推力轴承连接,所述底座下端安装在所述杆体上端;其中,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包括:下部轴承套,所述下部轴承套安装在所述立柱下部的内壁上,推力轴承本体,所述推力轴承本体的外圈安装在下部轴承套内壁,底座轴,所述底座轴上部安装在推力轴承本体的内圈,所述底座轴的下端安装在底座上。前述的抱杆头,所述底座与立柱之间还安装有底座悬臂,所述底座悬臂至少为三个,周向且均匀的安装在所述底座轴上,所述底座悬臂的末端设置有拉孔。前述的抱杆头,所述抱杆头还包括下悬臂,所述下悬臂至少为两个,周向且均匀的安装在所述滑轮组支撑架下方的立柱外壁上,所述下悬臂的末端设置有拉孔。前述的抱杆头,所述抱杆头还包括上悬臂,所述上悬臂至少为三个,周向且均匀的安装在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上悬臂的末端设置有拉孔。前述的抱杆头,所述滑轮组支撑架包括竖向平行排布的两个支撑板,所述的两个支撑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支撑板垂直。前述的抱杆头,所述上悬臂包括:上悬臂体,所述拉孔设置在上悬臂体的末端;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包括:上悬臂轴承套,所述上悬臂体的前端安装在所述上悬臂轴承套的外壁;推力轴承本体,所述推力轴承本体的外圈安装在所述上悬臂轴承套的内壁;上悬臂轴,所述上悬臂轴上部安装在所述推力轴承本体的内圈,所述上悬臂轴下部安装在立柱上端。前述的抱杆头,所述上悬臂还包括锥轴承本体,所述锥轴承本体的外圈安装在所述上悬臂轴承套的内壁,且位于所述推力轴承本体的上方,所述锥轴承本体的内圈与上悬臂轴的上端相固定。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抱杆装置,包括杆体;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抱杆头,所述抱杆头设置在所述杆体的顶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抱杆头和抱杆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抱杆头和抱杆装置,由于在抱杆头的立柱上开设对穿的通过孔,滑轮组支撑架位于通过孔下方,滑轮总成安装在滑轮组支撑架上,由抱杆一侧的滑轮总成引出的滑轮组尾绳由本侧的通过孔穿过后,从另一个通过孔穿出,由对侧引出,尾绳穿过立柱中心,起吊过程中,尾绳的张力平衡掉一部分的起吊侧重力,减小了起吊过程中对抱杆产生的偏心力,避免抱杆起吊过程中发生拉绳损坏或崩断、抱杆倾斜等问题,保证抱杆整体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滑轮总成安装部内安装的滑轮总成的上端面水平高度高于通过孔的下端,低于通过孔的上端。通过如此设计可以保证滑轮组尾绳可以顺利且无阻力的穿过两个通过孔,保证抱杆装置悬吊的稳定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托轮总成的设置,使由对侧穿过来的滑轮组尾绳由托轮上搭放而下,使两组滑轮总成不产生互相干扰,可以分别进行施工,操作更加简单可靠。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第一推力轴承实现底座和立柱本体的连接,第一推力轴承上端可用第一推力轴承封盖进行顶端密封,代替现有的轴套式连接的滑动摩擦结构,旋转动作更加灵敏,无需使用大量的黄油进行润滑,通过推力轴承实现360度旋转,使用维护方便,结构也更加稳定。综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抱杆头和抱杆装置,悬吊作业时对抱杆产生的偏心压力小,使用中不需安装转向滑轮,可以适应不同的地形条件,具有承重能力更强,稳定性更强,布置简单,施工难度较小,施工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结构示意图;图2-1、2-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装置的立柱结构示意图;图3-1、3-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装置的滑轮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的托轮总成结构示意图;图5-1、5-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5-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的底座轴结构示意图;图5-4、5-5分别为与图5-3的底座轴的上部和下部配合的下部轴承套结构示意图;图6-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的底座悬臂结构示意图;图6-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的底座肋板结构示意图;图7-1、7-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的下悬臂结构示意图;图8-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的上悬臂结构示意图;图8-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的上悬臂轴结构示意图;图8-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杆头的上悬臂轴承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抱杆头,抱杆头包括立柱1和滑轮组支撑架3。具体地,如图2-1,2-2所示,立柱1为中空结构,用于安装在抱杆装置的杆体上端,其外壁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通过孔2,两个通过孔2的连线穿过立柱1的中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滑轮组支撑架3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通过孔2下方的立柱1外壁上,滑轮组支撑架3的末端设置有滑轮总成安装部4,用于安装滑轮总成19。本实施例提供的抱杆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抱杆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其外壁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通过孔,所述两个通过孔的连线穿过所述立柱的中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滑轮组支撑架,所述滑轮组支撑架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通过孔下方的立柱外壁上,所述滑轮组支撑架的末端设置有滑轮总成安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抱杆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其外壁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通过孔,所述两个通过孔的连线穿过所述立柱的中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滑轮组支撑架,所述滑轮组支撑架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通过孔下方的立柱外壁上,所述滑轮组支撑架的末端设置有滑轮总成安装部;所述抱杆头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立柱下端通过第一推力轴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包括:下部轴承套,所述下部轴承套安装在所述立柱下部的内壁上,推力轴承本体,所述推力轴承本体的外圈安装在下部轴承套内壁,底座轴,所述底座轴上部安装在推力轴承本体的内圈,所述底座轴的下端安装在底座上,其中,所述下部轴承套包括顶下部轴承套和底下部轴承套,所述顶下部轴承套内安装一锥轴承本体,所述锥轴承本体的内圈安装在所述底座轴的上端,所述底下部轴承套内由上至下分别安装球轴承本体、轴承垫圈和所述推力轴承本体,所述球轴承本体和推力轴承本体的内圈均与位于所述立柱下部的所述底座轴连接;所述底座与立柱之间还安装有底座悬臂,所述底座悬臂至少为三个,周向且均匀的安装在所述底座轴上,所述底座悬臂的末端设置有拉孔;所述底座悬臂上还设置有底座肋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总成安装部内安装的滑轮总成的上端面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通过孔的下端,低于所述通过孔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增茂,刘靖国,程金梁,王海波,唐志海,宋岷山,田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北京送变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