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光栏取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319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光栏取像镜头,包括根据光线的入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透镜和限制光线通过的后光栏(5)。该第一透镜(1)为弯月型透镜;该第二透镜(2)为双凹透镜;该第三透镜(3)为平凹透镜;该第四透镜(4)为双凸透镜,所述的后光栏取像镜头的焦距为 64.6~71.4mm,相对孔径为1∶4,所述的后光栏取像镜头匹配1/3inCCD后的视场角为4°×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成像点的弥散斑,均已接近高斯极限,它的像散、场曲,已达到平场成像的要求,且保证了较小畸变的状态,并且后光栏取像镜头,具有大相对孔径和较佳的成像质量的优点通过进行监控图像采集,输出像质较好的视频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_种后光栏取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光栏取像镜头,尤其涉及进行视频监控中l/3inCCD图像采集的后 光栏取像镜头。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具有摄像功能的监控设备的兴起,光学取像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 一般光学取像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親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 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取像镜头逐渐 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光学取像镜头,多采用三片式透镜结构为主,如中国专利201020258995. 9所 公开的一种三镜片光学取像镜头中所示。但由于传统光学取像镜头相对孔径较小,成像质 量一般,显然仍存在有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就光学取像镜头的设计而言,其现有技术在设计光学取像镜头
,是为各 种不同光学目的的应用,而产生不同变化或组合,因其使用透镜形状、组合、作用或功效不 同,即可视为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光栏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根据光线的入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透镜(4)、限制光线通过的后光栏(5)和CCD靶面(6),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1)为弯月型透镜,曲面背着光线的入射方向弯曲;所述的第二透镜(2)为双凹透镜;所述的第三透镜(3)为平凹透镜,曲面背着光线的入射方向弯曲;所述的第四透镜(4)为双凸透镜;所述的后光栏取像镜头的焦距为64.6~71.4mm,相对孔径为1∶4 ,视场角为4°×3°。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后光栏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根据光线的入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至 第四透镜(4)、限制光线通过的后光栏(5)和(XD靶面(6),其中 所述的第一透镜(1)为弯月型透镜,曲面背着光线的入射方向弯曲; 所述的第二透镜(2)为双凹透镜; 所述的第三透镜(3)为平凹透镜,曲面背着光线的入射方向弯曲; 所述的第四透镜(4)为双凸透镜; 所述的后光栏取像镜头的焦距为64.6~71.4mm,相对孔径为1 : 4,视场角为 4° X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光栏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1)由 Sl、S2两个曲面构成,其中S1的曲面半径R1为22. 686~25. 074mm,S2的曲面半径R2为 83. 315~92. 085mm,所述的第一透镜(1)的在光轴上的厚度dl为4. 75~5. 25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光栏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镜由S3、S4 两个曲面构成,其中S3的曲面半径R3为-67. 0215 ~ -60. 6385 mm,S4的曲面半径R4为 60.6385 ~ 67. 0215mm,所述的第二透镜(2)的在光轴上的厚度d3为1. 425~1. 575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光栏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透镜(3)由 S5、S6两个面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斌陈枫李萍卢波张龙舒旭东林敬王滨冯纪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红光汽车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