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8575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分子构成,位于第一基板上且相互绝缘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覆盖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配向层,配向层具有预设的配向方向,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支部电极和连接支部电极端部的端部电极,支部电极包括主体部和弯角连接部,其中,弯角连接部连接在主体部和端部电极之间,弯角连接部与配向方向形成的第一角度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5°。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善显示面板按压显示不均现象,且随着弯角角度的减小,穿透率增加,驱动电压降低,从而降低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一种采用液晶材料制作的显示器,具有轻薄、功耗小和显示信息量大等特点。LCD通常包括用于显示画面的液晶显示面板和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信号的电路部分。该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它们通过封胶彼此粘接并由间隙隔开,而液晶材料填充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中。现在广泛使用的液晶显示模式包括扭曲向列型模式(Twist Nematics,TN)、垂直配向型模式(Vertical Alignment,VA)、平面内翻转模式(In Plane Swithing,IPS)和边缘场开关模式(Fringe Field Swithing,FFS)。其中,IPS和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因其广阔的视角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都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形成平行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水平电场驱动液晶分子的转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一般使用正性液晶分子,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FFS型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1、像素电极3以及设置在像素电极3和公共电极1之间的绝缘层2,像素电极3包括至少两个支部电极和连接所述支部电极端部的端部电极,所述支部电极包括主体部和弯角连接部,像素电极的支部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可以产生可控、均匀的电场,而在像素电极的端部电极处,端部电极与支部电极的电场情况不同,端部电极的电场会发生紊乱,所以在像素电极的端部位置会出现暗域,并且在手指等按压显示面板时,在该部分也会出现暗域,进而使得整个显示面板产生显示不均现象。随着像素电极3弯角角度的减小,虽然穿透率增加了1.8%,但是在像素电极3的端部位置会出现暗域的现象明显加重。以上所述缺陷严重影响了FFS型/IPS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在像素电极的边缘区域因不能正常显示而出现暗域,且在用手指等按压观察面时,在该部分也会出现暗域,致使整个显示面板产生按压显示不均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分子构成;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相互绝缘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覆盖所述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配向层,所述配向层具有预设的配向方向;其中,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支部电极和连接所述支部电极端部的端部电极;所述支部电极包括主体部和弯角连接部,其中,所述弯角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端部电极之间,所述弯角连接部与所述配向方向形成的第一角度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分子,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支部电极和连接所述支部电极端部的端部电极,所述支部电极包括主体部和弯角连接部,所述弯角连接部与所述配向方向形成的第一角度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5°。由于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分子的短轴在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形成的水平电场中转动,并且所述弯角连接部与所述配向方向形成的第一角度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5°。因此,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边缘处的电场不容易使得液晶分子发生紊乱,且用手指等按压显示面板时,所述液晶分子不容易发生变形,避免由于现有像素电极的边缘区域因不能正常显示而出现暗域且在手指等按压显示面板的部分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FFS型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1线的剖面图图4a是施加8V电压差、第一角度α为20°时现有技术的FFS模式显示面板的亮度分布的仿真示意图;图4b是相同条件下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FFS模式显示面板的亮度分布的仿真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在不同第一角度α情况下像素单元的亮度分布对比的仿真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在不同第一角度α情况下像素单元的穿透率对比的仿真示意图;图7a是与图6对应的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在不同第一角度α时的驱动电压-穿透率仿真曲线;图7b是图7a中椭圆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并且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采用IPS或FFS驱动模式,如图2和图3所示,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图中未示出)、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图中未示出),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分子构成,位于第一基板上且相互绝缘的像素电极13和公共电极11,覆盖像素电极13和公共电极11的配向层17,配向层17具有预设的配向方向R,其中,像素电极13包括至少两个支部电极131和连接支部电极131端部的端部电极132,支部电极131包括主体部1311和弯角连接部1312,至少两个支部电极131的弯角连接部1312相互平行设置,主体部1311竖直设置,弯角连接部1312连接在主体部1311和端部电极132之间,弯角连接部1312与所述配向方向形成的第一角度α大于等于5°小于等于25°。其中,所述配向方向与像素电极13中主体部1311的延伸方向相同。优选的,所述弯角连接部1312与所述配向方向形成的第一角度α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0°,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角度α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分子构成;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相互绝缘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覆盖所述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配向层,所述配向层具有预设的配向方向;其中,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支部电极和连接所述支部电极端部的端部电极;所述支部电极包括主体部和弯角连接部,其中,所述弯角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端部电极之间,所述弯角连接部与所述配向方向形成的第一角度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
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分
子构成;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相互绝缘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
覆盖所述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配向层,所述配向层具有预设的配向方向;
其中,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支部电极和连接所述支部电极端部的端
部电极;
所述支部电极包括主体部和弯角连接部,其中,所述弯角连接部连接在所
述主体部和所述端部电极之间,所述弯角连接部与所述配向方向形成的第一角
度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的介电常
数各向异性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等于
5°且小于等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部电极的
所述弯角连接部相互平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玲凌安恺沈柏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